APP下载

大学生体育安全的概念重构及保障性规范探索

2018-06-11应晨林李严吴鸣渊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5期
关键词:高校

应晨林 李严 吴鸣渊

摘 要:随着大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逐渐增多,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也不断增加。学生“安全问题”仍然是社会与学校发展体育活动的最大顾虑和瓶颈。正确的看待校园体育健身活动的正常开展与运动伤害之间的矛盾关系,通过社会、学校、学生自身三方共同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为学生体育运动在高校中的普及与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管理策略。

关键词:全民运动 高校 运动伤害 矛盾关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a)-0208-02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们体育健康意识的增强,政府也相继出台政策鼓励社会与个人投资体育产业,使得体育产业快速发展起来,社会组织的各类群众体育运动不断增多。在人们享受体育运动带来快乐的同时,运动猝死事件也在接连发生。2014至2016年三年间,全国共有14起马拉松猝死事件发生,其中2名死者为在校大学生。2015年,郑州大学一名大一学生在参加校园足球联赛时,不幸猝死身亡。频频发生的运动伤害事件,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无线的伤痛与损失。

2 学生运动伤害事故分析

由于运动猝死直接危及生命,是所有运动伤害中最严重的问题,一直备受各国学者的关注。近年来,美国、英语、日本、西班牙等国家都发生过运动猝死事件。现阶段,我国关于大学生运动猝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调查猝死学生的性别、年级、运动项目以及死亡原因等方面。谢庆芝,邱祖建(2013年)通过分析我国2001至2011年间47起大学生运动猝死案件,发现运动猝死人群男性多余女性,大一学生多余其他年级学生,长跑、篮球、足球项目是造成运动猝死的主要项目[1]。黄中华(2015年)通过对2000至2014年浙江省23名大学生运动猝死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易发生猝死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长跑项目,包括健康标准测试和体育课上的中长跑项目,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2]。其他学者大多也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运动猝死都是由于心脏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的开展,要保证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有效避免运动伤害。2015年5月教育部出台的《学生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从总则、管理职责、常规要求、事故处理等方面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做出了立法规范,如何正确解读并处理好大学生体育运动与运动伤害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3 高校体育运动与运动伤害之间的主要矛盾

3.1 思想上的重视程度

学生与教师对运动伤害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运动伤害的发生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保持思想上的重视。课前的准备活动与热身活动要充分,对所带班级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排查,合理安排上课的强度与技术难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按照规范的动作练习,对于容易受伤的项目一定要亲自指导,避免学生由于错误的训练方式而受到运动伤害。

3.2 政策上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在校大学生的人身伤害案件中,学校责任承担问题的法律规定相对较少,在处理大学生伤害事故时,仍以《民法》第13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60条上的规定以及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教育部正式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重要规定作为主要依据。关于大学生运动伤害事故的处理时,仍以《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为主要依据,虽然《体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教师法》等基本法律中也有部分涉及到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法律条文[3]。如,《体育法》第21条、22条则规定了学校应当配备合格的体育教师,配置标准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学校违反以上规定内容导致事故发生的,确定为有过错,应当承担与过错程度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2号)》中第二章第九条中规定,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由这些原因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4 措施建议

4.1 完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保险制度

目前,我国为了发挥出体育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初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体育保险机制,相关部门可以利用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与专业体育保险公司沟通,制定出适用于高校和大学生的体育运动伤害保险制度。同时,加大对学生和家长的宣传,使其形成购买体育运动伤害险的习惯,还可以将大学生的运动伤害保险制度像车辆交强险制度一样,纳入政府强制执行险种之列。体育运动伤害险可以分担高校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责任,并提供赔偿,有利于高校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4.2 学生自身加强防范,提高自身对运动风险的意识程度

思想上要重要运动风险。进行体育活动之前,一定要充分做好热身活动,不能只停留在应付阶段,特别是针对脚踝、膝关节等容易受伤的部位,热身要充分,避免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运动过猛而造成拉伤、扭伤等运动伤害。

4.3 加强学校对体育运动伤害的管理与控制

(1)提高学校对运动伤害的风险意识,定期组织大学生体检。

现阶段,大多是高校都是在新生入学时统一进行一次体检,其余大学期间,不进行体检。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近期的身体状况,有些学生由于体检时间过去太久,平时身体无异常情况,便认为自己已经正常了,可以随意选择运动项目,这样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学校应该定期组织体检,让学生本人与学校都能够及时了解该生近期的身体状况。这样,对于体弱、心脏病或身体状况异常的学生,不但学校可以对其制定专门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而且学生也能够在思想上提高安全意识,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项目。可以大大降低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率。

(2)加強体育教师运动伤害风险的掌控与应对能力。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运动伤害风险的意识。课前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对每位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排查,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针对本班学生的体质状况,合理分配教学内容、适当调整运动训练强度,确保学生课堂上的安全。在上课过程中,体育教师不得离开学生,如遇到突发状况,应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将运动伤害降到最低。

5 结语

高校蓬勃的体育活动无形中会增加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的风险,但是这些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应该通过社会、学生自身以及学校三方共同提高防范意识,通过立法保障、相关法律规范的普及、健全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保险制度等方式进行有效防范、降低与控制,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起到有效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庆芝,邱祖建.大学生运动猝死调查与风险预警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2):93-97.

[2] 黄中华.浙江省大学生运动猝死调查及预防对策研究[J].体育大视野,2015,5(19):243-246.

[3] 张陵,刘苏.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分析与预警干预机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3(6):324-329.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