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兴趣提升策略

2018-06-11王建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5期
关键词:体育学科兴趣激发体育课堂

王建

摘 要:体育科学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展,而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学习主动性的有效媒介。兴趣的提升要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从教学设计入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魅力激发学生体育情感,让学生体验成功乐趣获得学习自由,触动学生内在心灵激发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并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落实多维整体评价,为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构建保障体系。

关键词:体育学科 核心素养 体育课堂 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a)-0132-02

浓厚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都是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样也是困扰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难题。多年来,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提升学生体育课堂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进行,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课堂兴趣一直在路上,近年来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布则为现阶段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指明了方向。

1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阐述

学生体育学科素养又称为体育与健康素养,包括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3个维度,进而又细化为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6个要素。是在综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素养等式、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及欧盟核心素养参考框架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界定,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指导性纲领。

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激发学生课堂兴趣的意义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指明了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快乐”学习的重要性。而快乐的体育课堂不只是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运动实践素养提升的有效基础,更是体育精神和健康促进素养达成的有效保障。虽然“激发学生兴趣”的要求从未离开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探索,但实际上,长期以来体育课堂真正意义上激发出来的“快乐”并不多见,许多“快乐”仅仅是为快乐而快乐,快乐的原因与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并无直接关联,许多课堂也走进了简单的泛化式快乐误区,表象快乐下迷失的是体育课堂应有之快乐和学生应有之成长快乐。而要体验到这种“自我快乐+学习快乐”的真正快乐,离不开体育教师作为课堂主导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准确激发。这既是一堂合格快乐体育课的前提,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最有效催化剂。

3 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兴趣提升策略

3.1 教学设计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是体育核心素养之体育精神素养培育的前提。从学生的“学”而言,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与学习兴趣成正相关,这种连环方式的根源在于學生的“学习方式”。传统被动式的、应对式的学习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兴奋之感,更无法产生和培育高于体育兴趣的体育情趣。事实上,学生只有对体育学习有情趣时,学生才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积极,甚至是克服一切困难投入到学习之中,达到不断超越自我的目的。这其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便成为产生积极因素的要素和核心,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是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懈追求。因此,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便在于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采用新颖、适宜、恰到好处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可控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充分发挥运动项目的有趣元素

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教学,身体练习离不开运动项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也都是基于运动项目而达成的。因此,除了体育教师能力、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学情对学生学习兴趣影响的因素以外,运动项目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发挥运动项目的有趣元素,首先就是要从项目本身寻找兴趣点,探寻学生对这一运动项目产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体育运动项目源于体育游戏,所以体育运动项目自身便存在让学生产生兴趣的要素。例如篮球运动的兴趣元素在于运球过人和投篮,足球运动的兴趣元素在于运球突破和射门。学生参加篮球运动学习就应该给予学生体验投篮的机会,足球也是同样如此,要通过模拟实战比赛的参与,让学生体验到运动项目固有的乐趣,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此项运动的兴趣。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体验,便会自发主动学习,掌握进一步的运动技能,以此提高课堂效果,这一过程便是运动参与素养的自然达成。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运动项目产生的情感、为了达成更高目的而克服自身困难展开学习等都是培育体育精神素养的良好体现,健康促进素养也培育在其中。

3.3 准确把握学生产生兴趣的内因

一堂体育课,让学生产生兴趣不难,难的是让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而持久兴趣只能源于触动学生的心灵,触动学生心灵也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之体育精神维度中体育情感要素的关键环节。学生心灵一旦被触动,便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兴趣,形成外显的积极主动。要触动学生心灵,就要把握住学生产生兴趣的内心,一是源于对学习成功的体验,二是源于对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自主把控。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时空的自由,就必须把握好两个“度”,一个是练习内容的“难易度”,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所以这里的难易是相对的,较容易或较难的动作都不能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因此要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体现差异性,设置让学生通过努力方能达成,且可以达成的教学目标;另一个是学习时空的“自由度”,课堂要“留白”,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以及教材上的拓展空间,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发挥的余地。

3.4 有效落实多维度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体育课的教学评价多集中在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上,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不仅是对学习结果的检验,而是要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更加认真的对待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单一的评价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会影响有进步但并未达到及格标准或理想成绩学生的热情,体现不出学生进步幅度评价。并且,传统的评价忽视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体育精神维度的评价,未能体现良好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形成过程。因此,应从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出发,开展多维度评价,既要体现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体现学习过程评价;既要体现学生学习中的情意态度等体育精神评价又要兼顾学生对评价结果的正确认识,包含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评价。总之,要在思想上、行动上、结果上做到系统创设,而创设的原则便是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持续性。

体育课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策略是体育课程一直以来的不懈探索,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体育课堂学生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动态、长期、完整的过程,教学设计的体现、运动项目自身资源的挖掘、学生内因的触动和多维评价的构建都不能偏离体育科学核心素养的3个维度6个要素,这也是现阶段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 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思路与多元途径[J].体育学刊,2017,24(5):16-19.

[2] 于素梅.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乐动会”体育课堂建构[J].体育学刊,2018,25(2):63-67.

[3] 李立成.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1):104,106.

[4]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79-80.

猜你喜欢

体育学科兴趣激发体育课堂
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七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大陆赴台体育家群体及其历史贡献研究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