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转型发展的分析与实践探究
2018-06-11凌波
凌波
摘 要:在市场需求和专业建设的双重要求下,各地体育学院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积极探索转型发展方向,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本文首先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转型发展背景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实践策略,包括应用型专业体系构建策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实践教学改革策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构建策略等,以期促进其专业教学水平的再次提升。
關键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转型发展 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c)-0152-02
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而言,首先要满足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需求,同时契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但在以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还未能达到这一要求。因此,近年来,该专业的转型发展受到了各地院校的高度重视,应积极总结转型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同时完善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对策,解决传统发展模式下的专业错位问题。
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转型发展背景分析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与学生入职选择、岗位适应能力及其职业发展息息相关。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和就业能力,并真正发挥应用型人才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首先应对传统专业教学模式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在专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应找准市场定位,突出服务宗旨和本校办学特色,顺应社会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但是从以往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情况来看,专业发展一直存在错位问题,没有体现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在此情况下,该专业已经进入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较低专业榜单之中。因此,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任务紧迫[1]。
另一方面,从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而且越来越重视健康与养生,掀起了全民休闲健身的热潮,为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此情况下,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各地体育院校纷纷开设此类专业,以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政策以及地方人才市场需求为指导,设置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模式,实现专业建设的转型发展。在此情况下,各大院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已经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展开了探索。应积极总结实践经验,将需求转化为动力,尽快实现专业转型发展目标[2]。
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转型发展实践对策探讨
2.1 应用型专业体系构建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以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对市场需求不够了解,导致专业建设与市场发展脱节,因此难以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在现阶段的改革过程中,应从实际发展需求出发,构建应用型专业体系,具体包括体育市场营销、体育指导与建设、体育运动康复、体育引动管理等专业课程,根据具学生的自身特点,引导其合理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在此情况下,既可以使学生获得专业发展的自主选择权,而且有利于发挥个体优势,确保人才培养方向的准确性。在应用型专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等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同时培养其岗位操作能力。通过在专业教学体系中明确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以及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在此方面,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健身大会等活动,吸引行业领军人物以及媒体的参与,扩大活动影响力,带动学生的主动参与[3]。
2.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学生培养质量有直接影响,体育院校在专业改革过程中,应积极借鉴国内外高校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经验,同时结合本校自身办学特点,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目前国内许多院校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改革过程中,通过引进行业技术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基于对岗位群职责的分析,设计课程内容,并采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上岗后即可具备一定的岗位胜任力。比如某校专业设置的“2+半+1+半”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学科理论课程学习,并参与校内实训活动。在第5学期时,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让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参与顶岗实习,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在校培养效果的检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在回到学校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和提高。再经过1年时间的学习后,参与第8学期的毕业实习,为学生顺利融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3 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在以往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各大院校应平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并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适当的提高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国家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划纲要中指出,应将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摆在高等教育的首要位置上,积极建设应用型课程。在实践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应与企业开展合作,积极引进最新的知识技能,延伸课程教学深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则应同时关注与学生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岗位竞争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搭建实训平台,并加强对市场动向的关注,直接引入当前市场项目案例作为实训项目。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
2.4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构建
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转型过程中,基于共同的目标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信息流、知识流、资源流的高度共享和优势互补,是解决传统专业教学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此方面,石家庄体育学院通过与河北超越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深圳菲普莱有限公司、北京欧奕健身俱乐部、石家庄康美健身俱乐部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实训机会,使其专业教学成效得到明显提升。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通过引进外部资源,弥补学校自身教育教学的不足,拓宽学生知识面,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的对接。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可以实现专业实践课程的外延和升级,让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也可以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下,开展学术研究以及技能训练活动。在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下,可以同时发挥高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技术资源优势,共同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3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和体育事业发展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实现专业转型发展目标,可以有效提升该专业教学水平。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策略,同时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势,可以切实解决以往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晓云,阮云龙.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以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J].运动,2015(17):104-105,123.
[2] 舒宗礼,蒲长玲.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2(6):37-40.
[3] 郝小刚,高雪梅.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的对比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4, 36(6):11-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