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背景的田径普修课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8-06-11赵艳艳
赵艳艳
摘 要:田径课程属于我国院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开展田径普修课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性格品质。基于此教学背景,笔者在几个院校中展开了调查活动,了解到田径普修课在我国院校中开展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调查报告的分析结果,深入探索基于应用型人才背景下,院校改革和创新田径普修课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希望具备参考价值。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田径普修课 教学模式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b)-0077-02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我国的教育也在进行结构性的改革,一时间教育界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气象。田径课程作为主要的教育学科,在培养学生德智与体智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教学价值,而且强化田径普修课教学有助于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能够辅助其他学科共同带动综合素质全面兼备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向社会提供高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1 我国目前开展田径普修课教学的调查报告分析
1.1 田径普修课教学模式和方法调查分析
教师在田径授课过程中应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具有多元化特征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活力,促使学生主动掌握田径课程的技能知识。通过调查报告分析结果,能够看出有34.38%的教师时常利用多媒体展开田径普修教学,还有43.75%的教师偶尔能够做到,其余还有21.87%的教师几乎不善于使用多媒体技术,这说明许多教师还在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迟迟没有将现代化媒介设备引入到课堂中,使得田径普修课程很多抽象化的技术概念或技术动作难以被学生直观地了解,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动作不规范的情况,不利于学生掌握技术要领,限制了应用型人才技能的培养。
1.2 教师开展田径普修课的教学计划分析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上来看,很多院校开展的田径普修课教学课,依然还在沿用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竞技为主线的教学体系,使得我国院校的田径普修课迟迟没有建立基于應用型人才培养基础上的教学计划[1]。再加上本次调查报告中,发现几个院校能够按照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落实教学过程的教师比例高达81.25%,另外还有18.75%的教师基本能够落实,这说明教师在田径普修课堂中,几乎完全在按照传统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尚未建立有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型田径普修课程教学计划,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1.3 学生对于田径普修课认知的调查分析
院校开展田径普修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现代化的应用型人才,使得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能够将技能转化为谋生的本事,真正彰显田径课程教学的育人力量,所以学生对于田径普修课程的看法显得至关重要。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所调查院校的423位学生中,居然有高达82.94%的学生不喜欢田径普修课,还有84.40%的学生虽然不喜欢田径普修课程,但是比较乐于参与田径运动,如此强烈的观念反差说明不同院校教师所采取的的田径普修课教学方式,的确能够影响到学生对于田径普修课的认知与兴趣。这恰恰说明传统的田径普修课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对于多元化体育教学方法的需求,院校面临着改进田径普修课教学方法的压力。
1.4 田径普修课教学场地建设现状的分析
院校当前的体育器材配置情况,关系到体育专业课程教学、训练以及竞赛的具体实施情况,甚至直接决定了院校的田径普修课能够开展到什么程度。就笔者调查的五所院校来说,田径教师对于院校田径场地中各项体育运动设备基本配置的看法不尽相同,认为完全不能适应田径普修课程开展的田径教师比例占到了田径教师总数的18.75%,还有28.12%的教师认为基本能够满足需求。应当认识到,虽然认为院校体育场地设施,完全能够满足教学所需的教师比例占到了53.13%,但是比例刚刚达到一半,说明院校在田径运动场地和田径运动设备配置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到位。这一问题的存在限制了教师很多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同时也不利于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使得田径普修课程中很多内容流于形式,无法针对性的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2]。
2 应用型人才背景下田径普修课教学的改革创新策略
2.1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计划
当前我国院校的田径课程,应当将现代社会对于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基本需求作为基础,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田径普修课教学计划,使得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能够尽快落实到教学计划中,以此促进田径普修课程配套工作的陆续开展。例如,田径教师在设置教学计划的时候,应当从田径竞技的特点、田径运动健身的特点以及田径运动能够带给学生的心理体验特点出发,顺应我国全民健身潮流的发展趋势,深刻总结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并且总结国内外其他院校在开展田径普修课程时的先进教学经验,构建符合我国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计划。
2.2 创新完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具有灵活性,影响着田径普修课培养人才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注意从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入手,逐渐全方位优化教学过程,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到教育思想意识层面再逐渐落实。例如,教师可以积极查阅同田径教学课程相关的资料,包括物理学、人体力学、生物学等学科体系中有关于人体运动技能的专业知识,使之能够为田径教师田径普修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指导。接着,应当认识到现下田径普修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准备活动-基本动作练习-结束活动,通常会让学生机械性的练习队列队形排布、舒缓肌肉健身操或者慢跑等运动,这种灌输式教学严重打击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尝试根据田径普修课教材中即将要学习到的内容准备教学案例,添加自己感兴趣的练习、活动或者比赛环节,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更具趣味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真正了解到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块,在备课的时候注意选取一些具有特色的部分引入到教学课堂,打造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田径普修课堂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未来成为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2.3 完善田径教学评价体系
在当前构建完善田径普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既要充分了解学生对于田径知识以及田径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重点评价学生掌握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及创新能力,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田径教师在完善田径普修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时候,首先应当拓展评价的内容,将学生平时的课堂成绩、理论课考试成绩以及技能课考试成绩结合起来,技能课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在田径普修课中,快速认知并掌握田径运动技能的能力,平时成绩中应当包含学生接受田径普修课程的态度,以及学生在该门课程中的进步幅度,最终将这两大成绩一并纳入到总成绩中。
在该环节中,教师要着重考核学生田径技能的学习认知情况,将学生通过田径实践学习,在身体素质方面产生的进步作为定量评价的标准;接着,还要考查学生参与田径普修课程各类实践活动或者比赛时的态度,以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包含学生在参与各类田径运动赛事组织、编排等实践活动时,所展现出来的解决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以此作为定性评价的标准,最终将各项评价指标综合起来,全面考核学生接受田径普修课程后取得的进步情况,使得评价体系能够为应用型人才的针对性培養提供服务[4]。
2.4 积极借助现代媒介技术开展教学
在当前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应当借助现代化媒介技术的优势,积极促进田径普修课教学效率的提高,满足不同能力层析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顺利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譬如,教师可以将计算机的三维解析系统引进教学课堂,首先对学生参与田径的过程进行录像,接着再使用三维解析系统,将学生在录像中的技术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比较,考查学生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以及待改进部分。尤其像是跨栏跑、百米跑等对于技术动作要求较高的动作,教师应当在得出分析结果之后,告知学生应当改进的动作问题,使得学生能够以规范的动作参与到高强度的剧烈运动中,以降低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促使学生在参与田径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学会保护自己。而且,教师还可以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和田径运动技术要领相关的记录片,以此横扫学生对于田径运动某项技术要领的知识盲区,促进学生自学、自练、自我补充能力的提高,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技能学习习惯,彰显田径普修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价值。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培养应用型人才几乎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带着在教学课堂中学到的知识,顺利的步入到社会当中,参与和所学专业具有联系的社会实践。因此,亟待改善田径普修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再根据现存问题以及发展目标,加快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升级,使得建立的田径课程教学体系能够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彭红.微格教学在田径普修课跳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6):117-120.
[2] 张庭华,梁剑明,徐海衡,等.普通高校体育专业足球普修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以海南师范大学为例[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7):1-3.
[3] 宋德海,曹晓东.基础教育需求导向下江苏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设置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17,36(1):125-128.
[4] 田玉.基于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与中学田径类课程改革对接研究[J].科技资讯,2017, 15(9):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