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体育环境视野下定向运动的开展
2018-06-11李扬中颜三友陈莉莉
李扬中 颜三友 陈莉莉
摘 要:解决社会对户外体育活动需求的问题并改善学校体育课程不足的现状。以生态体育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学校体育定向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探究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发展前景,以丰富目前学校体育运动项目选择的单一性,并解决目前体育课程器材、场地的不足。学校开展定向运动同时促进学校体育课程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 体育 定向运动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a)-0172-03
“体育”一词本身是一个统称,而它在中国主要划分为这几个: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而三者的关系形式了一个生态环境。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成为体育理论界、实践工作者和管理层的共同课题。从生态学观点来看,体育可持续发展实际主要是体育系统生态平衡问题。
目前国民的富强,不仅仅代表了经济上的体现,而是全方面国民素质的提升:思想、精神、文化等等。国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对于个人的体质健康也越来越关注,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度很高,但是以发达国家对比还有有很大的差距,比如体育消费群里、体育产业的发展、社会体育人群的参与少都落后于发达国家。
每年国家体质测试对于青少年体质的检测,从耐力、爆发力、柔韧性测试成绩调查发现逐年降低;而体重、纬度、身高有上升这是一种不良的生态体育环境,青少年身体素质关乎未来国家人群的面貌,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从党的政治局会议到战略部署的会议,都涉及到学校体育工作。而现实的发展过程中,在重视学校体育的同时却和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形成了背离现象。受多方面的影响如文化、社会、政策等诸多因素,导致青少年体质的下降。体育运动的发展到现在一直在最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而这也形成了一种拼搏的精神;生态体育的观念也就孕育而生。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进行文献检索和收集工作。
1.2 专家访谈法
对从事定向运动领域的权威人士和开设定向运动的任课老师进行访问,调查了解学生对定向运动课程的了解、开设情况、定向运动课程中学参与度、遇到的困难及影响因素等。
1.3 逻辑分析法
运用生态理论的观点对定向运动内在的运动特点、环境需求、以及发展的对策需求进行理论分析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态体育环境的内涵
生态体育是指:体育、文化、生态的相互协调发展所构建的体育活动,突出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按照生活的规律、贴近自然的活动方式。可以让人坚持长期的科学运动锻炼,提高人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人的运动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在自然的环境下不断的去发觉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存法则,不能抗拒自然界赐予人运动的一切物质基础。人必须学会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同事做到自然环境的保护。
人是群居性的高等智慧物种,生活过程中交织起来的关系网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早期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学会运动技巧和团队协作捕猎方可生存,生活方式的变迁也改变了生存的法则,演变成锻炼健康的方式,不同的运动项目都有着团队精神、凝聚力、追求平等的共同点。还促进不同种族、国家、信仰的人走在一起,从而建立起和谐友善的民族关系;各民族相互尊重、互相理解、互利共赢呈现出人与社会和谐繁荣景象。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依相存,社会环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自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体育事业发展,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提高体育经济增长。
2.2 定向运动锻炼的价值分析
2.2.1 身体锻炼的价值
定向运动是一向以跑为主的运动方式,运动场所涉及野外、公园、校园等环境,在一个复杂的地形需要进行跑、跳、跨等一系列的运动过程。并在运动过程中享受着与自然环境的接触。
2.2.2 心理层面的锻炼
体育运动都具有舒缓生活上紧张的情绪,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愉悦身心,并在快速的运动过程中冷静思考判断方位。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2.2.3 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定向运动是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运动,由地圖的直观视觉转变到脑中的路线规划、身体实践,增进了视野的开阔度和思维想象力,培养了独立性和团结协作的组织性,有着集体主义拼搏精神,锻炼风险的心理承受力,增进创新和创造力的培养。
2.2.4 精神层面的锻炼
定向运动的独特性和多样的运动模式,越来越受广大的运动爱好者所喜欢,它有着人的本性即——找到捷径、追求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也是生态体育运动最终的锻炼价值目标。健康、环保、突破自我、不断的改善内心深处的美。人追求着一种自由的轻松愉悦放松的生活状态,体育运动的参与可以很好的释放生活上工作上的压力缓解精神紧张。定向运动是一项可以在户外、公园、野外进行的一项简单易懂的运动,让参与者可以更加的亲近大自然,也可以挑战自己拼搏精神。
2.3 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
在“阳光体育”政策下,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非常重视并,在政策上体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从政治生态角度看,政治体系把学校体育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并制定了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质监测项目。但是学校体育跟体质健康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很不协调的局面。
2.3.1 小学体育现状
从年龄层次进行教学分类:小学体育的上课形式主要以玩游戏的形式为主导,对于学生锻炼负荷强度达不到要求,迫于社会压力体育老师在体育课的上课内容也主要以轻负荷、少危险动作为主,避免学生在课堂中出现受伤而担责。小学体育教师的缺失也影响着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在偏远的地方体育课由其他任课老师所代替。专职体育教师的缺失、体育教学不重视方面,导致面对繁重的体育测试时所汇报数据难免偏离于实际数据。
从目前的体育培训班调查现状发现,在众多的体育项目培训班,主要参与对象是以小学生为主,这一现状说明目前的小学体育教育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小学生所需求的体育锻炼诉求,对于运动项目所需要了解的运动技能,学校体育已经把这任务慢慢的移交到社会体育培训班。而参与体育培训班所锻炼的负荷强度远远大于学校体育课程的强度,可以说体育课程项目内容已经无缝衔接的延伸到体育培训班上。担任体育培训班的任课老师不乏小学的专职教师,有的借用学校场地器材,或租借场地器材,而对于已经担任小学的专职体育教师,又在校外开设体育培训班,形成了恶性循环。
2.3.2 中学体育课堂基本现状
中学体育以体育老师作为主导,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学龄中期(少年期)。学龄中期是从儿童到少年又由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时期,是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时期,因而也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素质打基础最关键的时期。初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在小学阶段使学生“初步”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初中教育最重要,但目前又是最薄弱的一环。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普遍比较活跃,对于运动的参与诉求很高,但是多数学校的体育器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场地设置的不对外开放,非课间时间难以自由使用场地。体育运动教学上,中学基本以“半放养”的方式上课,老师讲授半节课,剩下时间学生自由活动,有得更是直接自由活动。少部分体育老师对于体育成绩优异的进行辅导和教学。
初中升高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择点,对于升学率的高低已经是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的重要指标。调查发现,多数学校在关键的初三年级,体育课程经常被主要科任老师所借用上课,这已经限制了学生上体育课的权利。在整个国家的大环境下,重分数追求升学率所的教学环境,导致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起到阻碍作用,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国家政策对学校体育的扶持,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基层单位的不落实、不实施,导致学校体育处于病态的环境。而这样的局面也导致了中学体育教师地位的降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需求,跟中小学截然不同,其课业压力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对于体育课程来说,完全是一种精神压力的释放,而其高中体育课程基多数以传统的体育項目为主,体育器材的不足、场地的限制完全没办法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
大学的体育追求自主选课选项目,多了些自由性。而对于小学到大学这三个年龄层次体育课程的安排,传统的运动项目篮球、排球、足球都有安排,在其教材中都是每个年龄层次的阶段都是从零开始教起。运动项目的根基——田径,却慢慢的消失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中学生乃至大学生校园运动会中已经难寻三铁的踪迹,长跑项目3000m以上的,百米跨栏项目也渐渐被学校体育所抛弃。这不得不让人感叹,诸多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纪录变成了永不能破的历史纪录。
2.4 环境生态的基本情况
2.4.1 泉州地貌情况
定向运动是由野外的军事活动演变的,可以在山林、公园、湖泊、校园等自然环境中进行。泉州市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及丘陵约占总土地面积79%,平原及台地约占21%。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均属戴云山山脉及其延伸的支脉、余脉,构成西北及中部的大山带。丘陵分布于山地外侧及河流两岸或河谷盆地的边缘,在沿海一带也有广泛分布,并逼近海岸或伸入海中,组成半岛和岛屿。
2.4.2 校园场地环境
目前,中小学的整个校园范围都有植被的覆盖,少数学校有水池,体育场地基本都有篮球场或者小型的运动场地。对于大学校园来说有着丰富的植被覆盖以及大范围的校园环境。
2.5 定向运动的课程价值极其特点
定向运动具有广泛适应性,运动参与者小到幼儿大到年长的老人,定向运动是集健身性、知识性、趣味性、社会时间和国防教育为一体的一项运动运动。主要分为这几个指导模式,健身为目的、竞技为目的、以国防教育为目的等。定向运动是一门涵盖多学科的运动,需要学会辨别方位,地理坐标,自然环境图例等等,所以这不仅仅是校园定向,也可以是大众定向,广泛的普及开定向运动,不仅仅可以增强锻炼,还激发学习的兴趣。
目前,大、中、小学对于体育的基础课程田径运动多项目的剔除,主要原因是其教授的技能动作大多数枯燥乏味,而定向运动的进行方式可以选择团队、个人、积分、夜间、盲打等路线模式提高了趣味性。
2.5.1 定向运动争强机体的锻炼
目前,中学大学的体质测试都有着长距离的耐力测试项目,国家多年的规定,其测试成绩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其枯燥长时间的奔跑,让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感觉乏味,恰恰定向运动改善了这个弊端,整个运动路线可以设置长距离,或者是短距离,可以让参与者可以根据路线的长短选择奔跑的速度,整个过程中对人体的心肺功能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路线的设置可以大到涵盖整个校园环境,小到一个篮球场,对于标致点的选择,可以让参与在奔跑过程中,暂停奔跑冷静思考辨别方向,让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忘记疲劳感,获得最终的成功。
2.5.2 定向运动改变运动思维方式
新的课程文件中指出,体育课程内容应该涵盖野外、户外、公园等,其主要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走进社会自然生态,了解生存环境,学习在户外的生存的法则。而对于野外的训练,在实际过程有着很多局限性,可以通过校园定向来模拟并教授一些野外知识。
如何通过一张地图快速的完成标注点并以最快时间结束,能够对多次参与进行定向运动个人或者团队协作者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的组织能力起到很大的锻炼作用。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上课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主动的解决问题,勇于克服困难承担责任。
2.6 全面发展定向运动的分析
2.6.1 场地、器材要求
校园定向对于场地的要求很低,可以缓解体育课体育器材的不足,解决运动场地限制,运动场或可以是整个校园都可以作为定向运动的场地。定向运动不像传统体育篮球、排球、足球存在球类消耗或者是器材常年需要更换的问题,定向运动需要不断投入打印纸张用于制作路线图。对于器材购置,初期可以选择简易的打卡装置,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在购置电子点签器。
2.6.2 提升定向运动的曝光度
户外运动比赛越来越多,体育教学的经费支出很有限,定向运动所需要的经费也比传统的项目来得少。多参与定向运动的比赛,根据定向运动的特点先简单的定制定向运动,让教师和少量的学生参与进来,提高运动项目的反应度,并应邀参加一些比赛获得名次以提高大众对这项运动的支持。
3 结语
定向运动在生态体育视野下,是一项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运动,是自然环境给予人运动的环境基础,人生存的法则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而定向运动可以更好的融入到自然环境中的运动,是人、自然、体育三方面的统一。
定向运动是以自然生态资源为教学场地,对于校园环境的局限性,可以拓展到公园以及环境安全的户外进行,突破校园环境的束缚,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合理的实现校园、公园以及户外资源的共享,增加交流促进教学创新。
在校园开展定向运动可以以丰富的模式进行,在小学可以以动物或者是公交车站牌为标志点增加趣味性,中学大学可以把积分赛,团体赛,盲打模式纳入进去,丰富教学模式。
定向运动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场地大小的不同都可以进行,对于参与者不同年龄层次都可以在一起互动,有着很好的体育文化交流互动帮助。社会大环境开展的定向运动可以提高群众的参与性,引导人们锻炼的意识的培养。
定向运动对于场地環境要求低,可以更换比赛环境让参与者可以不仅可以很好地走进大自然,还提高赛事的趣味性,增加地区风景知名度,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运动项目。
参考文献
[1] 谢雪峰,曹秀玲.我国体育生态研究现状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1-5.
[2] 周术锋,连先飞.生态体育视野下共享单车体育文化研究——以摩拜单车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10):146-148,153.
[3] 泉州地貌介绍:地貌特征、类型、分区、山脉以及山峰[EB/OL].http://lishi.zhuixue.net/2016/0706/50604.html.
[4] 景福兴. 创新性定向运动对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 教育现代化,2016(2):262-264.
[5] 何晓知.定向运动原生态价值取向与体育的善本再造[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5):21-23.
[6] 鄢长安,王宏俊.体育生态意识构建及其发展的基本原则[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