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竞走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成效的因素分析

2018-06-11程黎菊陈锋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后备人才影响因素

程黎菊 陈锋

摘 要:对竞走项目致胜规律的正确认知、对规范技术的重视程度、提高有氧能力的有效方法、训练理念和教练员基本素质是影响我国当前竞走项目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成效的重要因素。以规范性技术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为核心,着力发展竞走后备人才的有氧能力是提高竞走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成效的关键策略。

关键词:竞走 后备人才 训练成效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a)-0167-02

竞走项目是我国获取奥运金牌的优势项目,这一优势项目的保持与延续,依赖于高水平后备人才梯队,而这一良好梯队的形成,需要良好的训练成效作为保障。近年来,尽管我国竞走后备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但探析竞走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成效的影响要素,进而提高竞走后备人才的成才效率仍是从业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1 影响竞走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成效的因素

1.1 训练者对竞走项目的致胜规律一知半解

竞走项目是典型的耐力与技战术相结合的周期性竞速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的耐力项群。竞走项目以有氧、无氧阈训练为根本,以速度耐力训练为核心,以专项技术为保证,这是众多基层竞走教练员的共识。在这种训练理念指导下,教练员重能力训练、冲强度训练在情理之中。分析这些认知,并无完全错误的,基层教练员擅长竞走项目运动员的能力训练就是这种理念所形成的结果。但竞走项目的致胜规律有没有抓住,值得考虑,尤其是在竞走项目后备人才的训练之中。经过近些年我国竞走项目“请进来,走出去”措施的实施,竞走项目的致胜必须着眼于运动员在各种速度状态下的规范性技术训练和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大运动量训练,已成训练理念的主流观点。有氧能力的大运动量训练和规范技术训练是竞走项目的致胜规律,竞走后备人才运动员规范技术的训练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是致胜的基础。高水平竞走项目运动员必须拥有强大的有氧能力(最大摄氧量水平)、合适的身体体脂比、不同速度下规范的技术动作、高度的身体灵活性和柔韧性、保持较高速度的能力,并且运动员在心理上必须具备承受持续不断增大的大运动量训练和由此导致的机体与心理疲劳。

1.2 对规范性的竞走技术标准把握不准或者重视不够

从竞走运动员的能力训练效果上看,我国运动员和外国顶尖运动员的竞走比赛能力差距不大,但在竞走专项技术上我国不少教练员与国外竞走技术的主流观点有不同之处。国外运动员步幅大、步频稳定,动作连贯、流畅和柔和,而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着步长较小,步频很快的问题,甚至一度在基层训练中推广“小步高频”的竞走技术。事实上,竞走技术发源于欧洲,世界竞走技术的引导与规范权在欧洲。因此,竞走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向欧洲技术标准靠拢,显然是明智之举。

我国竞走后备人才运动员在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摆臂不规范。手臂前摆超出身体中线或横向摆臂;二是肩关节不放松,甚至耸肩;三是髋关节转动的灵活性不够,原因在于髋关节柔韧性不够或髋关节转动方向不对;四是后蹬不充分,问题在于髋关节转动不够、后蹬用力过早或腿部力量不足;五是重心起伏过大,左右摇摆。问题在于动作基础没有打好、身体素质较差和身体整体力量不平衡。六是竞走时大腿前抬高和小腿后撩高,原因在于竞走训练时没有形成规范的正确技术概念,没有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七是脚部着地没有滚动,原因在于踝关节力量不足、胫骨前肌力量差或运动员没有随身体向前移动做好滚动动作。每个运动员所表现出的问题虽有不同,但把竞走后备人才运动员的规范技术动作训练放在训练的核心位置是每一个教练员切记的重点。

1.3 竞走训练主要内容的目的与相应训练手段之间不匹配或教练员对训练内容的具体目标理解不透彻

众所周知,训练目标的达成依赖于与之对应训练手段的有效实施。教练员必须清楚所训运动员需要规范什么和发展什么?所发展能力的具体内容与之对应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是什么?如何去练?达成目标的基本标准或指标是什么?值得关注的是基层教练员多是凭经验训练,靠感觉训练,对所训练内容到底要达成什么目的并不清楚或者对竞走训练主要内容的目的与相应训练手段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彻,似懂非懂。教练员这样的认识状态导致训练效率极为低下,教练员与运动员花费的精力很多,但训练效果收效甚微。

基础有氧耐力训练,其目的是提高机体的有氧能力和氧利用率,训练方法是大量的匀速训练。专项耐力训练目的是提高混氧能力,方法是稍高强度的匀速训练、间歇性训练和重复性训练。速度耐力训练目的是提高机体的耐乳酸能力,方法是反复的高速冲刺训练。一般力量耐力训练的目的是使身体能够承受越来越大的训练负荷,尤其以腿部、臀部和背部力量尤为重要。训练方法可采用循环训练法。专项力量耐力训练目的是提高机体神经肌肉能量消耗的经济性和有效性,训练方法是各种距离的爬坡走练习和下坡走练习。运动员身体灵活性和柔韧性训练的目的是增加机体的协调性,增加肌肉的拉伸性,预防伤病,增强肌肉本体感受,使技术动作更为放松和使技术动作更为经济,所采用的方法多为各种方式的静力拉伸和姿态练习等。

2 提高我国竞走后备人才训练成效的对策

(1)明晰竞走项目的致胜因素和训练理念。竞走后备人才运动员的训练必须始终以规范性技术训练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为核心,着力促使运动员形成规范的动作技术,着力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耐受大运动量训练的能力以及各项身体素质水平。

(2)坚持以“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着眼未来、积极提高”为竞走后备人才训练工作的指导方针,着力营造一个持续、稳定、健康的竞走后备人才发展环境,构建一支大规模和高质量的竞走后备人才训练梯队。

(3)完善教练员的培训制度,不断改革教练员的培训形式和内容,努力提高基层教练员在把握竞走训练规律、规范的动作技术、有效的训练手段和如何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把控训练负荷的执教能力。开拓基层教练员的理论视野,更新基层教练员的执教理念、完善基层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强化基层教练员的实践能力、培养基层教练员的创新意识,帮助基层教练员懂得如何认知所带运动员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和动作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提高基层训练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4)改革竞赛制度、基层教练考核目标与内容,拓宽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将竞走后备人才的培养与青少年全面身体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将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拔与中小学体育教育结合起来。建立正确的竞走启蒙期的训练方向,从制度上遏制训练中的“拔苗助长、早期专项化”和运动员的“提前透支”势头。

3 结语

对竞走项目致胜因素的把握,影响训练理念的形成。正确的理念决定训练内容的确立与有效训练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规范性技术训练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是竞走后备人才的训练核心,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耐受大运动量训练的能力是走后备人才的主要训练内容。

参考文献

[1] 付麗娟.新时期竞走训练的创新要点与方向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6):22,24.

[2] 于欢欢.心率、血乳酸在优秀青少年女子竞走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5.

[3] 王飞.对青少年竞走训练打好“三个”基础的分析[J].田径,2016(6):55-57.

[4] 张海龙,李芳.青少年竞走训练打好“3个”基础的认识与研究[J].运动,2013(4):29,145.

猜你喜欢

后备人才影响因素
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体育运动学校举重后备人才发展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