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体育小镇建设研究

2018-06-11毛爽薛昭铭朱菊芳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作用机理建设策略体育产业

毛爽 薛昭铭 朱菊芳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总结出体育小镇有助于提升体育产业核心产业的地位、加快体育产业结构转型、提高体育产业总体规模、加快体育企业发展。市场培育、体制改革、产业转型是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最后,提出体育小镇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强小镇交流;突出核心产业特点;完善体育文化建设。

关键词:体育小镇 体育产业 作用机理 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a)-0162-02

体育小镇是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作为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的新模式,体育小镇将推动体育产业在新常态下迅速发展。本文将从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研讨体育小镇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作用,并提出体育小镇建设意见。

1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

1.1 培育体育市场

体育市场的培育需要正确引导体育需求和体育消费,通过采用科学的消费方式引导,来实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正确优化[1]。一是提升体育资源的使用率。制定相应的开放制度,提升体育资源的使用率,培养国民体育消费意识,促进体育消费,进而提升体育市场质量。二是健全体育市场法制制度。体育法制是体育市场常态化运行秩序的保障,对体育市场中行为规范具有长期稳定的约束力,是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不受到侵犯强力保障,从而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市场环境。三是研发社会需求的体育产品。不断创新研发与时俱进的产品,提升体育产业附加物的质量和使用效果,从而保障体育市场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1.2 推动体制改革

体育产业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不移地以社会化和产业化为方向,打破举国体制政策下的政府垄断,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需求快速从低位徘徊向高位转移。推动体制改革,一是政府切实将建立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放手管理职能,将办体育职能交给社会和市场,减少行政干预,大力发展各类非营利和非营利的体育组织,引导居民以消费的形式享受组织化和专业化的健身娱乐方式。二是推动职业联赛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的改革,活跃体育竞赛市场。三是加强国有体育企业改革,推动体育企业集团化建设。

1.3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

消减过剩产能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最为紧迫得任务,当前体育制造业出现产品产能过剩现象,体育服务业也存在低端服务产能过剩现象。同时体育服务业比重较低,体育产业缺乏硬品牌,且由于市场秩序的限制,社会资本的介入也远远不够[2]。一是加快体育制造业产品升级和体育服务业的规模发展,转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的粗放型产业方式,推动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体育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后期效果的创新升级,提升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二是实现体育产业各经营项目的均等发展,实施体育产业经营项目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结合互联网,优势项目带动劣势项目发展。

2 体育小镇对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机理

2.1 特色建设有助于提升体育产业核心产业的地位

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特色产业是小城镇建设的核心职能[3]。体育小镇隶属于特色小镇的一种,秉承发展单一特色产业带动多种附带产业为发展理念,以体现特色价值和强化产业支撑为任务,立足体育发展核心产业,加强品牌谋划,形成核心竞争力,扩展体育衍生产业,吸引大众消费,实现市场持久发展。一是以体育为本,凸显体育特色。通过加强体育小镇文化建设、制度建设、设施建设,营造体育环境氛围,形成区别于其它小镇的特殊竞争力与生命力。二是确定体育核心产品地位。将富有产业潜力的运动项目作为载体,聚焦自身优势,将其成为以体育产业为核心的空间载体。同时树立产业鏈思维,以区位特征和体育产业为基础,完善产业链布局,提高产业集聚和发展能力。

2.2 发展模式有助于加快体育产业结构的转型

体育小镇按照第三产业发展要求设计具有当前中国特色的体育小镇发展模式,是依据体育、健康、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宜居等多种功能叠加发展的新型城镇载体。一是空间平台方面。体育小镇重点打造功能发展平台,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具有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二是产业功能方面。加快形成产业链,一方面产业建立在既有基础之上进行升级改造发展,延伸产业链;另一方面依托自然资源和产业资源,开发新型产业,稳固特色产业。三是环境模式方面。依托高科技、互联网、文化建设体育小镇,避免破环小镇生态环境,保证硬环境与软环境持久性发展,实现产业集聚。四是运作模式方面。坚持分工明细、政府主体、企业主体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绝对性作用,并贯彻始终[4]。充分利用品牌效应,激发市场活力。

2.3 城镇化进程有助于提高体育产业总体规模

体育小镇是产业融合、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样态,具有规模生产和规模消费的功能。社区形态是体育小镇特征之一,社区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体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和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消费人群的增加。城镇化进程将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型,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人均收入都将随之改变,这将促进体育小镇形成消费体系。譬如将军石体育小镇2016年接待消费者达60万人次。龙泉宝剑小镇建设运营后也预计2019年实现宝剑文化吸引110万人次的消费者。二是体育产值总量增加。体育小镇秉承第三产业的发展理念,以服务业主的发展模式。其一是助推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其二是提供高端供给源,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行体育消费,实现体育产值内增收;其三是体育文化建设提高体育运动意识,实现有意识、有目的的体育消费,促进各体育产业项目高速发展。譬如浙江银湖智慧小镇打造智慧体育产业,建成后预计年产值300亿元。江苏淮安施河镇以体育装备生产为特色发展,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0亿万元。

2.4 政策推动有助于加快体育企业的发展

体育小镇建设与体育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为体育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福利,为体育企业的改革和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体育小镇建设时期政策推动的时机,其运营体育企业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体育小镇发展业务,将特色产业引领到国际,逐渐具有区域影响力。体育小镇建设的政策推动以及独特的特色产业,为体育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实质性的物质基础,对壮大体育企业的实力,从而以体育集团化推动体育产业化发展。

3 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体育小镇建设策略

3.1 加强小镇间交流

加强体育小镇之间的交流,形成资源互补客源共享的格局。在产业布局上,要避免区域性小镇趋同性,实现多元化体育产业格局。在合作互补上,加强区域产业带建设,弥补单一小镇的单一产业特色性而形成的消费方式单一的弊端,实现消费叠加效应,促进体育小镇可持续发展发展。在体育资源利用上,集中资源建设体育小镇,形成极化效应,最后通过扩散效应实现体育小镇与周边小镇共同共享、利用、发展体育产业的格局。

3.2 突出核心产业特色

区位和资源是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两大基础条件,充分发挥小镇自身优势,既是塑造特色的途径,也是夯实供给的基础[5]。体育产业是否具有品牌影响力和感召力,关键在于特色的定位和彰显,体育小镇必须抓住“体育”做文章,细化市场、差异化定位,提炼主题,根植于地方独特魅力和新颖富有创意的开发主体能够让人耳目一新,不宜涵盖面太广而陷于空泛,应瞄准具体领域做足文章。将体育与旅游、养生、时尚运动、文化、赛事、制造、科技等方面形成交叉性结合,因地制宜,活用小镇文化资源、体育资源、自然资源、传统体育文化,注重开发底层资源维护高层资源,将各类资源合理利用,突出体育小镇的“体育”特色,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小镇。

3.3 完善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软实力是指在体育系统内,体育观念、体育文化和体育制度等无形的非物质要素对系统内有形的物质要素和系统所处的外内、部环境的作用力和影响力的总和[6]。体育小镇的长期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核心文化的建设也将是体育小镇体育软实力建设。建设具有体育文化底蕴的小镇,建设具有长期吸引力的小镇,建设具有区域文化带动性的小镇,这需要内外环境的包装和小镇文化整体规划和建设。一是合理规划体育健身设施多元化布局,避免单一体育器材多地出现,形成全镇健身设施覆盖的格局。二是开放学校、机关、企业的体育场地,合理利用有限体育场地资源,实施公园体育休闲体育场地规划建设制度。三是建设小镇体育文化组织,实现体育生活化,挖掘地区传统体育项目,加强体育文化组织、政府、企业三者之间的平等交流,达到培养小镇居民终身体育的意识。四是融入体育要素,形成体育文化链,建立正确的文化资源库,建设体育文化图书馆,特别是学校体育文化图书馆的建设和开放,提供各类体育書籍资源、体育电子信息资源。

4 结语

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出发,强调市场竞争,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激活体育市场,提高制度、土地、劳动力、资本、创新等要素生产率,对体育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让体育产业在经济转型与升级中发挥重要力量,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7]。培育体育小镇的作用就是推动城镇化建设和发展体育产业。至此,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体育小镇成为现阶段将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导利.经济学视角下的体育市场与体育消费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4):57-58.

[2] 定军.商业、群众性赛事审批取消体育产业迎来发展机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09-04.

[3] 陈桂秋,马猛,温春阳,等.特色小镇特在哪[J].城市规划,2017,41(2):68-74.

[4] 姜紫莹.浅析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创新[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6.

[5] 罗翔,沈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思路与对策[J].规划师,2017,33(6):38-43.

[6] 赖勇泉.文化、观念与制度——国家体育软实力理论模型构建与动力机制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5):1-16.

[7] 沈克印,吕万刚.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诉求与实施策略:基于资源要素的视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6):1-7.

猜你喜欢

作用机理建设策略体育产业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媒体关注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甲状腺内注射奥曲肽治疗Graves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益生菌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
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