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羽毛球教学后场击球技术的诊断及改善方法

2018-06-11杨品臣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5期
关键词:羽毛球教学诊断

杨品臣

摘 要:后場击球技术是羽毛球技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也是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正确、合理且高质量的后场球是羽毛球完整发挥技术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实施教学和提升学生技能是高校羽毛球教师普遍重视的问题,本文就羽毛球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后场击球技术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并且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法,使学生更有效地达到技能学习目标,以及促进高校羽毛球教学更好发展。

关键词:羽毛球教学 击球技术 诊断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a)-0043-02

1 后场击球技术分类

羽毛球的后场击球分为后场高远球、后场平高球、后场吊球、后场劈球、后场杀球[1]。

2 后场击球技术诊断

2.1 脚步动作

移动步法是完成后场击球的前提。在初学阶段,尽管教师安排的都是击打定点的后场球,但是这些定点球也并不是绝对的定点,还是需要学生脚下做小碎步的调整,以站在最合理的位置上击球。学生在学习手上击球技术之前,应该先学习步法的移动。例如,在学习后场高远球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可由原地打高远球过渡到在到小幅度的移动中打高远球再到移动中打高远球的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移动意识、移动技术和移动能力[2]。

2.1.1 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1)起动蹬转无力。判断起动时踝关节没有用上力,脚步的蹬地动作不是由前脚掌及踝关节的力量来获得,而是靠抬大腿起步,也没有转髋进行配合用力,以致起动加速度不够。

(2)回位速度慢。后场击完球没有意识的蹬腿收腹动作,重心后倒,致使击完球后身体不能随击球的惯性前移重心立即回位,而是原地有短暂的停留甚至还向后退一步,这样就影响了下一拍击球速度。

(3)击球时准备动作缺乏隐蔽性。后场击球准备时,正面迎击来球,没有做出侧身的动作,无法保证击球动作一致性,易使对方判断出球方向。而且还不利于后场击球的蹬转发力,致使出球威胁不大。

2.1.2 改善方法

(1)加强踝关节的力量素质训练和灵活性练习。同时多做些专项辅助练习,如快频率小步跑,十字跳,单摇、双摇跳绳等。另外,可以做一些前后场组合步法练习,特别注意在中心位置的启动步法调整,加强步法的联系性和整体性。

(2)多做后场原地击球的交换腿练习。需注意的是两腿需在空中做剪刀差运动,击球结束后形成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的姿势,同时身体重心迅速由左脚的脚后跟过渡到前脚掌上,为回位做准备。以此为基础再加强后场两点的移动步法训练,熟练回动与起动的步法衔接。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后场的各项击球技术在击球前均须保持一致的侧身隐蔽准备姿势,使对方在我方出球前难以判断出球路线。练习方法为在镜子前的徒手挥拍练习,以后场三种不同的击球方式依次变换,做到击球前期动作的一致性,进而过渡到击球练习中,如一人发高远球,让练习者在对面同一位置以不同的击球动作回击球,以此观察其动作一致性,并提供反馈信息。

2.2 后场击球动作

2.2.1 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后场击球打点的位置不对。往往造成杀球、吊球和劈球击球时过网太高或者下网。原因:第一,后场击球点太靠前,是身体形成“够球”打之势,使击球时手腕“下压”过多,击球瞬间拍面与地面的角度过小,导致杀球、吊球、劈球容易下网。第二,击球点太靠后,手臂击球角度不好,无法压腕击球,造成被动击球,使得杀球、吊球、劈杀球过网太高,球偏软无力。第三,击球点过低,致使动作完成不舒展,形成屈臂击球,发力不畅。

(2)吊球击球拍面角度不适中。吊球跟劈球落点太远,或者是过网太高,原因是:第一,吊球和劈球击球瞬间的“包切”动作角度太小,使击球落点太远,击球时拍面的“包切”动作幅度太小,没有斜切击球而几乎成正拍面击球,无法有效控制击球的力量,使吊球落点距离球网过远,击球的质量不好。特别是在吊斜线时,拍面击球角度要大些,击球顺间一定要斜拍面向下摩擦切击球托右后侧位置。第二,吊、劈击球拍面上仰过度,使击出去的球弧线变高,飞行速度变慢,如果击球时过度上仰拍面,击球角度不好,球过网时离网也会太高。

(3)后场击球,杀球无力。杀球击球无力,球速不快,威胁不大。原因:第一,由于脚步移动比对方来球的速度慢,因而无法争取到好的击球位置,使击球点太靠后,击球角度不好,不容易发力。第二,高远球和杀球时都存在斜拍面击球的问题,击球时小臂没有内旋动作,手腕没有充分后伸和内收,以斜拍面击球,抵消了击球力量。第三,击球力量用得不充分,身体没有协调发力,上臂用力顺序掌握得不好。后场击球力量大,要求挥臂击球用力的顺序是以肩—肘—腕关节为支点,带动上臂和前臂发力,再将力量延续传递到手指上,最后通过手指握紧球拍屈指发力,将球击出,要掌握好连锁动作的用力顺序,调动好各部分肌肉力量,才能产生最大的力量。特别是大力杀球,除了以上连锁发力技巧外,还必须将下肢、腰腹肌的力量都调动起来,以完成全身性的击球动作。第四,杀球击球瞬间手腕快速“下压”的动作幅度不够,击球时拍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过大,近于90°,以致杀球飞行弧度较平而不往下垂。正确的做法是要求杀球飞行的弧度向下,击球时拍面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小于90°。

(4)后场平高球弧度掌握和力量控制不好。恰当的弧度是平高球的技术关键,如出球弧度太高,则速度慢,达不到突击进攻的效果;而如果太低,则易被对手在半场起跳拦击,反而是自己陷入被动。而且,由于平高球的弧度比高远球要低,若击球时力量没有调整好也很容易发力过大而导致出界。

(5)击球动作的一致性不强。这类错误具体表现为后场高球、平高球、吊球和杀球等技术准备和引拍动作“一致性”不强。不能因为吊球的力量小,从击球准备姿势和引拍开始就小心翼翼,担心控制不好击球力量而故意放慢引拍挥臂动作的速度;也不能因为杀球力量大,击球时从准备姿势开始就显现出过分用力,动作幅度过大。要使后场各种击球更有威胁,攻击力强,除掌握正确的击球技术要领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后场动作的一致性,因为这能让对手无法先行判断你的出球意图。

2.2.2 改善方法

关于对击球点位置不对的改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快速准确的步法是后场击球保证,击球点偏离的原因跟步法是否到位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偏前或者偏后,后场所有的击球都是以步法的到位为基础的,因而只要拥有了有效的后退步法,那么找到合适的击球点就不是难事。所以在平时训练时应多加强后退步法的训练,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辅助练习来达到训练目的,如一人在练习者对面发落点不同的正手高远球,练习者于中心位置准备,对方发球后根据球的飞行速度和弧线使身体保持击球准备的姿势迅速用后场后退步法移动到位,然后等球下落时正好位于练习者左手上举的位置,而此时人的位置基本上位于后场击球最舒服的点,经过多次练习人很快就能找到自己合适的移动位点,进而为击球做好准备。第二,关于击球点偏低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一些练习来纠正。吊一球在高空,练习快速向上伸拍的挥拍动作,等动作定型后再结合移动的步法在实践中体会动作。

吊球的“包切”动作是一个技术难点,也是打出高质量吊球的保证。要解决拍面角度问题,则需要加强挥拍练习,重复训练固定点吊球。另外,徒手练习“包切”动作,熟练之后再加入完整吊球挥拍练习。在后场进行移动吊球练习,体会不同位置“包切”动作的幅度。

改善后场杀球、击球无力的问题应:首先,应注意手上动作与步伐的协调问题,以及全身协调发力的问题,平时应多做些后退、起跳的突击步法练习,以灵活快速的步法做支撑才有利于为下一步击球做准备。其次,应该加强专项身体素质练习,身體出现前压式、后倒式、侧身式多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专项素质力量跟不上,比如腹肌、胸肌、腿部肌肉[3]。因为这些力量素质是完成杀球的基础。最后,通过模仿扣杀动作原地手掷羽毛球来体会羽毛球的鞭打发力动作,并加强练习使其熟练。方法为:用拇指、中指、食指三个手指捏住羽毛球的球托,模仿扣杀球的动作,用力将球向前下方掷出。通过如此反复的鞭打动作练习,让练习者体会正确的发力顺序并保持动作的连贯性、流畅性。尤其是那些挥臂不快、手腕控制不好、不会发力的初学者,动作将得到极大改善,正手扣杀的能力也会大幅度提高。其次可以多做轻松挥拍练习(最好对镜子做),仔细体会扣杀动作的要领,加深对扣杀技术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动作意识,对错误的动作进行自我纠正,才能有效地提高正手扣杀的技术[4]。

同击高远球一样,只是在击平高球的一刹那,用力主要是向前方,使击出的球弧线较低。所以控制击球弧度是关键,在平时训练中应该加强小臂手腕的“闪动”发力练习,使之熟练掌握发力技巧以便根据情况击出不同弧度的平高球。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打直线平高球,则弧度可以低些;而打斜线平高球,则弧度就可以稍高些,以防被对方空中拦击。另外,还需控制好击球力量,在练习过程中应多注意回球落点,从而得到正确的反馈。

后场高吊杀球动作的一致性和突然性的训练是羽毛球训练一个相对较高的层次,是练习者在获得后场击球稳定性的基础上再追求的技术。要想掌握好这项技术,则应该加强挥拍练习(最好对着镜子),体会后场高吊杀技术动作一致性的挥拍轨迹和挥拍节奏,最后通过场上的实践训练,以及电子设备的反馈信息来完善该技术,从而达到动作一致性的练习目标。

3 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错误动作是正常的。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羽毛球运动是以突出技术因素为主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错误动作主要来自对所学动作的概念的感知与理解、对动作要领在练习过程中的强化不足、对某些动作技术环节的细化不足等。所以在羽毛球教学中,对于学生在技术上的偏差,教师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羽毛球水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促进高校羽毛球教学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杰.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 许世云,王哲.羽毛球正手打后场高远球的技术内涵和要点分析[J].运动,2010(10):14,24.

[3] 杨杏慈.羽毛球选项课击打后场高远球易犯错误及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10(15):558.

[4] 赵孟君.羽毛球正手扣杀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动作分析及其纠正方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219.

猜你喜欢

羽毛球教学诊断
羽毛球教学中提高大学生观察力的方法研究
武汉市中小学羽毛球课程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医学院校开展羽毛球教学的现状研究
羽毛球教学中提高大学生观察力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