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加强运动负荷的意义

2018-06-11冯志琼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运动负荷体育课

冯志琼

摘 要:2010年,相关部门颁布了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文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群的身体素质依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学校教育理应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本文通过查询已有的文献资料,结合当前大学生体育课堂上的实际情况,主要问题在于课堂的运动质量不高,学生参与身体练习时间不足,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强度和分布没有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标准。本文探索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包括充分调控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体育课上应增加身体素质训练,改善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保障体育课的高效进行。

关键词:大学生身体素质 运动负荷 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a)-0080-02

虽然我国经济水平快速上涨,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但是调研结果显示学生体质逐渐下降。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国家六委共同颁布了《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1],调研结果虽然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某些个别方面还有下降趋势,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任旧很严峻。

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在肺活量和身体素質中出现好转。但中小学出现好转的同时,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虽下降幅度明显减小,但下滑的倾向依旧没有得到遏制,在有些指标上不如中学生,现状依旧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

与上一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相比较,19~22岁的城市和乡村的男性在立定跳远运动项目上成绩分别下降1.29cm、0.23cm;在引体向上中成绩分别下降1.44次和1.45次;在1000m跑成绩分别下降3.37s、3.09s。城市女性和乡村女性在立定跳远运动项目上,成绩分别下降2.27cm、0.92cm;仰卧起坐测试成绩平均下降3.02次、2.48次/min;800m跑测试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s和3.87s。此外,在城市中,男生和女生在握力上平均下降0.18kg和0.35kg;城市男性、女性和乡村女性在50m跑运动项目上,成绩分别平均下降0.06s、0.10s和0.05s。

关联着国家和民族盛衰的大事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学校体育是不仅仅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促进増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面对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分析,只有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及规律、注重个体差异性,才能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发展。

1 体育课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每一次课堂中学生做练习时身体承受的生理负荷量。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是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两个因素。练习次数、时间和总重量是影响负荷量的主要因素。速度和负重量是影响负荷强度的主要因素。对于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来说,只有在一定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刺激下,人体形态,机能以及技术的掌握才会有所改善和提高[2]。多年来,体育课程的运动负荷一直是评价体育课好坏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测定心率和练习密度来进行分析和评定。

体育课心率的测定:在上课之前测出相对安静的脉搏次数;开始部分后,定时测试;练习前后测试;课的结束时测试;课后3~5min,观察学生恢复状况。每节课测定不少于分别测10次。每一次测量的时间,一般只测试10s的脉搏次数,再换算为1min心率。记载每一次测试的的时间、情况,以便做心率动态分析。

平均心率计算:各测次心率之和除以测定次数。

心率指数:平均心率除以安静心率,供运动负荷评价用。

2 当代大学生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现状

甘晓伟、沈丽琴等认为成都市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体育课运动强度适当,但是课上的强度分配不合理,建议对体育课运动负荷分布进行适当的调整[3]。

董晓虹、姜建华[4]认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对有些女生是合适的,但是对有些女生来说,运动负荷可能偏大。文中指出可以从脉率变化曲线、运动负荷量等级、机体反应和课后脉率恢复时间等几个角度来分析看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否适宜。

代华锋[5]认为福建省本科和专科院校的一部分体育课运动负荷、练习时间和密度没有达到身心发展基本需求,而且低于学生上课时间标准,学校开展的体育课没有很好地起到到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

随着体育课程的改革,体育教学随之发生变化。当前体育教师虽按“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课程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氛围轻松、愉快,但文献表明,很多体育教师忽略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与科学调控,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增加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3 加强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意义

在我国相关部门公布了调研结果后,广大教师应再次关注体育课程的运动负荷。一堂体育课是否达到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可以通过运动负荷来衡量,这也可以作为区分其他学科的特有属性。

体育课教学中运动负荷的重要性在我国中医学有相对应的说法“功劳则伤”。运动负荷过小则达不到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掌握技能的预期目的,甚至产生松懈情绪;运动负荷过大则会引起过度疲劳而影响学生健康,会降低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产生畏难情绪,也有可能导致伤害事故。因此,科学地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

4 建议

4.1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宏观调控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各地方学校应当结合其本身的特色,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依据学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多种形式不同教学内容的体育课,激发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并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或者一种爱好,从而达到合宜的运动负荷。

4.2 体育课上应增加身体素质训练

据有关调研结果表明,目前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的教学课程模式仍然是整队集合+跑步热身+解散,让学生自由活动。试想这样下去,学校的体育如何得到发展,学生的体质又怎样能提高。

4.3 改善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保障体育课的高效进行

政府和教育部门等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学校场地、器材、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城郊或农村,相关部门更应该加重关心力度,增加投入。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之一。建造各种适合运动的多功能体育场馆,同时要统一购置、配备多种体育器材,以保障体育课同时开展。

对体育教师师资队伍进行培训,并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当前体育课被看作“非主科”,体育教师不被重视,地位较低。本来一周体育课就少,还有部分“主科教师”为提高自身科目的教学质量占用体育课上课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体育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势必会导致体育课质量问题,体育课运动负荷达不到标准等问题。当前部分教师找不准自身的定位,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止步不前,没时间、没机会参与新的培训学习。应多组织体育教师参与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如国培计划等,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体育课的开展提供软件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体育理论教材编写组.体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3] 甘晓伟,沈丽琴,魏嗣琼,等.大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现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3):91-94.

[4] 董晓虹,姜建华.100堂大学女生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保健学分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2):50-53.

[5] 代华锋.福建省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现实状态调查研究[D].集美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运动负荷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负荷与密度研究
浅议青少年业余训练科学地安排
提高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建议
论运动负荷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设计策略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2000—2001年:西藏普兰县巴嘎乡完全小学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