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专业分流的引导对策探析

2018-06-11禅永毅牛颜冰王宏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2期

禅永毅 牛颜冰 王宏伟

[摘要在大类招生培养基础上实施的专业分流,是近年来高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结合生物科学大类招生培养实际,探究专业分流实然状态下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提出专业分流的引导对策,以期提升学生的理性选择能力,给予学生更大的成才选择空间,创造人尽其才的可能。

[关键词] 大类招生培养;专业分流;招生培养;引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298-03

高等教育的首要職能是人才培养,作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部分,在大类招生培养基础上实施的专业分流,是近年来高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1]2014—2015年,山西农业大学在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等进行大类招生培养实地调研取经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学科设置及办学实际,决定选择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三个专业,自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试点按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专业分流作为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关键一环,是联系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的纽带,专业分流能否获得预期效果,关涉大类招生培养的成败。

一、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及专业分流的运行体系

(一)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的实施方案

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和中药资源与开发四个专业,并正在组织申报化学生物学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等均属于生命科学类专业,自2016年始,把它们作为生物科学大类进行招生培养,坚持“以学生为本”和“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得生物科学大类招生的学生通过大类培养和专业培养两个阶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发展的潜力得到最大水平的发挥。

(二)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专业分流的运行体系

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专业分流,在学生经过2学年的大类集中学习后的第四学期中期组织进行。分流由学院牵头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和学院引导相结合,即坚持以学生分流志愿为依据的学生自主专业分流原则。

专业分流时,学生需要填写《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申请表》,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三个备选专业中填写意向专业,意向专业分一志愿和二志愿,一志愿为必填,二志愿为选填,优先按一志愿进行分流。专业分流过程中,任何一个专业申请人数只要能达到一个自然班(30人)的情况下,则完全遵从学生的自主选择。任何一个专业申请人数达不到一个自然班(30人)的情况下,则在填写二志愿的学生中以二志愿为基础,结合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表现、学院学科专业布局、教学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再次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分流。

究其本质而言,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专业分流是一个围绕专业、学生选择与学院引导互动的过程。学生的专业选择是在学院引导下的选择,学院的专业分流引导是基于学生专业选择的引导。

二、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调查设计

为了探究专业分流实然状态下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提出专业分流的引导对策,本文选取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和2017级按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学生549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2016级按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学生264人,2017级按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学生285人,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呈现出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继而对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意义的相关结果进行分析。

问卷根据前期访谈整理出了7个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学生专业选择可能的影响因素:“自己的兴趣”“家人、同学、朋友的影响或建议”“高校教师的影响和建议”“专业的就业形势”“专业的教学实力”“热门专业”“专业分流的限制条件”,并要求被调查对象根据重要程度进行选择。问卷的答案选项采用Liker五等分法,分别为“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五个等级。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49份,收回529份,回收率为96.4%,其中有效问卷529份,有效率为100%。

(二)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文章在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程度时,运用了“重要性指数”这一指标,“重要性指数”越大,意味着某因素的影响力越大。[2]

为了分析各因素对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程度,将重要性程度赋值为:不重要=1;不太重要=2;一般=3;比较重要=4;非常重要=5。“重要性指数”计算公式为:重要性指数=■aixi/5。其中,ai表示由“不重要”到“非常重要”五个重要性等级中的第i个等级的加权系数,当i等于1,2,3,4,5时,ai分别等于1,2,3,4,5,xi指的是由“不重要”到“非常重要”五个重要性等级中,对某测试项目的重要性为第i个等级的人数占该项目有效回答人数的百分比。

结果显示,影响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学生专业选择的7个因素的重要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自己的兴趣81.66%,专业的就业形势79.62%,自己的学习能力79.55%,专业的教学实力76.03%,高校教师的影响和建议74.71%,家人、同学、朋友的影响或建议67.9%,专业分流的限制条件66.58%,热门专业65.37%。

从上述统计结果可见,学生在专业分流的专业选择上,既重视自身兴趣和自己的学习能力,又强调专业的就业形势与教学实力,同时还能兼顾专业分流的限制条件。这些因素既关涉专业学习的动力与基础,又牵及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还兼顾了专业选择能否达成的思考。“家人、同学、朋友的影响或建议”,这个在传统高校按专业招生模式中对学生专业选择影响力较大的因素,被证实其对专业分流中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较次。还显示出大类招生背景下专业分流在促进学生理性选择专业上的优势。

三、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专业分流的引导对策

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是学院引导下的学生专业选择行为。在专业分流中,学院是专业分流的执行主体,学生则不仅是专业分流的参与主体,也是专业分流的对象。学生的理性选择离不开合理、有效的引导,而学院恰好能充当这一角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专业分流的引导自然在学院义不容辞的职责范围内。[3]

(一)以新生入学教育为依托引导学生合理认知专业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堂课,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开端,在学生未来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新生入学之初就以系列专业认知教育和学业规划教育等为抓手,提升学生对生物科学类专业的认知度,指引学生特色发展、持续发展。(1)以专业认知教育为切入点,通过举办“新生见面会”“生物科学大类专业介绍会”等一系列专业认知教育,让学生了解仪器设备、实验教学及学科方向,加深对学科大类的了解,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2)以学业规划教育为切入点,通过举办“成功者之路报告会”“优秀学子面对面”等学业规划教育,让学生更好地结合自身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等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业规划,实现自我个性发展、持续发展。

(二)以学科导论课为载体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专业内涵

学科导论课是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该门课程的师资配备、教学方法选择以及教学内容取舍都对专业分流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学院从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和生物信息系各选调2名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的教师,各专业老师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着重向学生介绍各专业的内涵,发展现状,前景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作用;介绍各专业的发展趋势、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介绍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就业前景。通过学科导论课程的系统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专业思想,初步掌握专业的学科架构和知识脉络,促进学生合理制定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兴趣为驱动,理性选择专业。[4]

(三)开展系列考研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明晰专业发展前景

前文统计结果显示,专业的就业形势为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学生专业选择的第二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开展系列考研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明晰专业发展前景就显得尤为重要。学院在对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地从总体就业率、分专业的就业率、分专业的签约率等方面分析三个专业近三年的就业率,并从毕业生就业去向结构,升学就读学校类别结构,毕业生就业的行业结构,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结构等四方面分析三个专业近三年的就业结构。详实的数据、透彻的分析为学生专业分流时专业的选择提供了可参考的建议。同时为了增强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学院还通过班级的集体座谈会、年级例会、邀请企业人事专员、优秀考研就业学子做讲座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分析各专业就业形势,普及就业知识。这些举措为生物科学大类招生专业分流过程中学生理性地进行专业选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专业选择的主动性

为了避免在专业分流过程中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在专业分流前合理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类招生专业分流中的作用。[5]前文调查结果表明自己的兴趣是影响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培养学生专业选择的最重要因素。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出发点是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估和分析,让学生从兴趣和憎恶、优势和劣势、性格特征以及能力等方面充分了解自己、合理定位自我。其次,寻求实现路径,让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明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追求平衡、和谐发展。可以说,通过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才能有的放矢,占据主动权。

参考文献:

[1]郑朝荣.高校大类招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69-70.

[2]谭颖芳.选择与引导: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专业分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黄晓波.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改革反思[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3-48.

[4]王恒安.高校按“大类招生培养”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7.

[5]李志仁.本科教育按学科大类招生培养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報(社科版),2001(2):1-2.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