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空间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018-06-11嵇珺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空间教学模式

嵇珺

[摘要]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探讨基于网络空间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分析基于网络空间的课程教学模式,阐述基于网络空间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改革内容和改革重点,提出从教育内容更新、教育平台重构、教育资源重组、教育方法改革、教育范围延伸、教育评价扩展等方面,探索研究适应“互联网+”教育改革的发展,基于网络空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网络空间;教学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262-02

网络空间具有“开放、多元”的特点,对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观念、渴望追求真理的大学生而言,这种教育更容易促进他们心灵释放和开拓。在浩瀚的网络信息环境下,大学生既享受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又接收大量的不良信息。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状态,网络空间的复杂性、虚拟性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挑战。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不能够适应当代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探索研究基于网络空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成为必然。

一、基于网络空间的课程教学模式

网络空间是指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网络系统。因此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而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也称为计算机网络。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所处的网络空间就是教育信息化所应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形成的数据空间。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改革与发挥,这就要求课程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基于网络空间的教育模式是指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所形成的基于网络空间的课程教育教学模式。在这种新型教育模式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考核与评价等都将发生巨大变化。课程教学内容从课堂拓展到现实生活与虚拟网络的交互空间,课程教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教育环境在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交互中形成,翻转课堂、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的方式创新,远程观摩、微课、视频公开课、微型课程、慕课等教育手段的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数据教学平台的建立应用等共同促进网络环境下的新教育模式改革。

二、基于网络空间的课程教育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课程教学已形成了“教师、教材、教师+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固定模式,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课堂、书本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都需严格计划,以教师单向说教为主,更多地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只注重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如何加强师生双向互动,与时俱进地体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特点,值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积极思考,高等学校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空间的课程教育模式改革十分必要。

(一)创新课程教学新模式,更充分地利用高校教育资源

互联网飞速发展形势下,网络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学生使用网络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和接受度极高,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资源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新模式,可以使高校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二)有力推進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建设

改革课程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能够有力地推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的构建,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改革中起探索作用。

(三)利用立体化教学资源,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支持

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将会极大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研究资源、学习与实践资源,能够有力推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支持。

(四)促进基于网络空间的课程教学新载体及其有效利用

基于网络空间的课程教学新载体及其有效利用,能够拓展课程教学新领域,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有效拓展大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空间,使高校课程在资源建设、体系重构方面获得更多经验,促进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总之,基于网络空间的课程教学不仅是课程在网络空间的拓展和延伸,更是网络空间课程教学理念的创新,基于网络空间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必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三、基于网络空间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向

基于网络空间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网络为载体,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以实现心理健康为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以网络为载体、可操作的结构因素和组织机制。

(二)挖掘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数据

充分挖掘并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形成、演变和固化的规律,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平台,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三)建构基于网络空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研究基于“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这种体系包括心理测试、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全方位教育理念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空间拓展、泛在学习的学习方式改革、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创新等。

(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利用网络空间技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加强师生双向互动。

(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数据跟踪分析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动态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群体和个体得到及时的心理援助,更加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四、基于网络空间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内容

基于网络空间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从教育内容更新、教育平台重构、教育资源重组、教育方法改革、教育范围延伸、教育评价扩展等方面,适应“互联网+”教育改革的发展,探索研究基于网络空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最大限度上满足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如何重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怎样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丰富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段,有效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分析互联网技术革命背景下,网络空间环境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特征、影响因子及其结果。

(二)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开发,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化教育资源。实现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整合,形成涉及全方位、视角多维度、利用高频次的立体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三)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四)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发和利用网络环境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教学平台。

(五)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利用第二课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社团以及社会、自然资源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五、基于网络空间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重点

基于网络空间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对网络技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影响的分析,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特征,进而重点研究网络空间资源的开发、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改革、开发网络环境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教学平台、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的问题。

(一)研究网络资源的开发

通过课题研究,收集整理并建立全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包括文献资料、音频视频、图片资料、案例(个案)与分析、教材与参考等,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材内外、档案内外的资源整合,形成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

(二)探索、实践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从书本拓展到现实生活和虚拟网络空间;课堂教学以体验式、互动式为主要特征的形式展开;在虚拟网络和真实生活交互的心理塑造环境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新更多具有心灵触摸的柔性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进行课程考评和反思。

(三)开发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档案、检测、跟踪、咨询、干预、疏解功能的综合数据平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平台,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内容,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动态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数字档案,利用大数据分析,跟踪、检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变化与趋势,利用平台可以在线上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实施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和情绪疏解,可以通过APP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移动服务与支持,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提供平台支撑。

(四)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讲授,而在体验和互动的教育教学方式上说得多、做得少,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的核心就是实践,而体验和互动的前提也正是实践,因此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题研究,设计一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活动设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第二课堂与社团建设、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利用等。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和实践,可以在教育理念、教育载体、网络资源、教学平台、教学模式等方面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绉晓利,张国玉,岳玉梅.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16).

[2]赵红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6).

[3]梁海彬.高校网络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2).

[4]黄玉莉.高校网络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4).

[5]赵锡凤.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空间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推动形成网络空间新生态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