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相关探讨
2018-06-11吴琼
吴琼
2017年,中国银监会正式出台三家政策性银行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三家银行要坚守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定位,服务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要求三家银行要建立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资本约束机制,制定资本的补充、规划、完善内部资本评估、动态的补充机制。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步推进实施,对政策性银行提出了更加具有前瞻性、精细化的资本管理要求。本文阐述了政策性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意义与作用,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经济资本管理的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
政策性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托国家信用、围绕国家战略,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一部分,政策性银行在贯彻政府意图、补充商业银行金融活动的缺陷和不足,优化产业结构、引导资源的的合理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策性银行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建立完善资本约束机制,对提高政策性银行抗风险能力,降低资金成本,保障业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政策性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意义
经济资本又称为风险资本,它是在一定的置信度水平上,一定时间内,为了弥补银行的非预计损失所需要的资本。经济资本管理要求银行能够用量化技术,比较精确地测算现有资产将来一段时间内的非预期损失大小,并据此衡量业务的风险成本和股东价值增值能力。经济资本管理包括经济资本计量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经济资本配置、绩效考核等。
(一)能有效应对资本监管要求。
经济资本管理是国际银行业先进的管理工具,是落实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加強银行内部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管理手段。在政策性银行深化改革方案获批同时,监管部门将如何加强政策性银行监管、构建有效的监管框架提上了议程。监管部门对于政策性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实质是要求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也对政策性银行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如何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贯穿风险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落实资本充足率的资本监管约束基础上,政策性银行建立完善资本管理机制,以经济资本的计量、配置、定价、考核整套经济资本管理体制为方法,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从自身业务角度、而非被动地适应监管的方式进行资本的内部管理。
(二)是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新的监管办法要求三家政策性银行根据自身业务领域的风险特点,构建与本行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并确保对各类风险的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经济资本是银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一是经济资本管理是银行建立资本制约机制,控制经济资本的合理、适度增长,提高资本回报率水平,有效降低经营风险的一种全面管理,其实质就是全面控制风险。二是经济资本注重风险的模型化和定量计算,以严密的模型为依托,使风险计量更为谨慎、周密,能提高风险管理的精密度。其直接反映风险状况,可以方便地进行分解、合并,清楚地显示各部门和各项业务的风险水平,增强风险防范的主动性。
(三)是推动政策性银行经营管理转变的有效方式。
一是用经济资本的杠杆作用来配置资源,能够有效提高资金的回报率,通过对各项业务价格的调整,把政策性银行有限的信贷资源统一配置到效益好的优良客户和项目。二是可以转变业务增长方式。为产品定价时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可以确定应该支持哪种业务,应怎样支持;通过对经营成本的计算,可以理性分析业务发展思路,有选择地针对性地发展业务。三是经济资本计量相关指标可以应用到授信审批、贷款定价、限额管理、风险预警等信贷基础管理中,对制定信贷政策、审批授权制度、计提准备金、分配经济资本以及RAROC绩效考核等提供支持和参考。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本充足率不高
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是建立资本制约机制,以资本约束风险资产的增长,从而控制经济资本的增长,有效控制银行的总体风险,确保资本充足率水平达到监管要求。与国外政策性银行相比,我国对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大,虽然在改革后有一定的注资,但由于缺乏资本金自动补偿机制和制度性程序,特别是对于税收、财政等方面优惠政策较少,导致我国政策性银行机构的资本无法适应业务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在贷款快速增长的环境下,如果没有完整可靠的资本筹资措施,风险将会不断积累。
(二)信贷业务集中度较高,不良及潜在风险对资本影响较大
一是政策性银行由于对特定业务、行业领域支持较多,集团客户等大额授信客户集中度较高,受经济下行、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一旦风险集中暴露,将大量消耗银行资本,加大银行资本管控压力。二是债转股、股权投资业务受国家战略部署、政策因素、市场因素、投资窗口期等多种因素影响较大,难免出现被动转股、被动跟投,一定程度上将影响资本配置计划。
(三)经济资本管理水平及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近年来,监管制度陆续出台、协同监管趋严、严格规范业务等强监管信号不断释放,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贷款承诺、股东贷款等业务的计量和核算方式,对政策性银行资本管理和业务发展提出了挑战。虽然政策性银行在资本管理方面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政策制度、实施流程、资本补充计划、内部资本评估程序等多个方面仍与监管要求有一定差距,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资本规划、资本配置、资本考核以及资本监控等管理工作缺少强大的系统支撑,距离精细化的资本管理存在一定差距。
三、进一步完善政策性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建议
(一)严格落实监管办法,建立全流程资本管理体系
一是严格落实监管部门对政策性银行资本管理提出的各项要求,从资本规划、资本计量、资本配置、资本考核、资本补充等各方面建立完善资本管理体系,逐步制订各环节的资本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逐步量化资本需求并开展内部资本压力测试,将内部资本充足率评估结果作为资本配置、授信决策、风险资产扩张和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
(二)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
在内源性资本积累方面,积极推广使用经济资本计算器,强化风险定价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营销;增强利率定价能力,在价格上体现客户等级及项目风险差异,提高客户综合收益能力;大力拓展中间业务等轻资本占用业务,提高自身盈利水平,厉行资本节约理念,在保本微利基础上稳步提升经营效益。同时,加强资本工具创新研究和方案设计,积极推动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工作,研究关于资本工具发行渠道、种类、投资主体、审批工作等方面的最新要求,探索将债权转为股权等其他资本创新补充机制。
(三)建立完善功能强大的信息化系統
为保证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各种模型工具得到合理使用,需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组织、业务流程等制度平台,经济资本计算所依靠的内部评级包括客户评级和授信条件评级,经济资本管理需要有效的企业管制、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配合。因此,需要强大的信息化系统、完整的管理信息体系、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等相配合,将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分支机构整合,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资本管理信息系统,便于相关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库的搭建,更好的实现对各个业务项目或产品进行资本配置,达到资本管理目标。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通过采用外包的方式将部分非核心数据库以及先进的信息系统交由专业的机构开发和运行。
(四)多管齐下,进一步提升资本管理能力
强化政策性银行的资本管理,首先要规范信贷业务流程,严格加强内部控制,加大内部监督、检查,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监测、评估风险,尽量减少不良贷款的现象发生。其次,增加经济资本考核指标,引导采取多种方式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资本回报水平,通过设置超额资本成本率、控制风险资产增长等方式,提高资本节约意识。最后,采取合理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努力开拓中间业务,减少风险权重高的业务占比等方式降低潜在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政策性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起步较晚,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应坚持制度与系统“同步推进、同步建设、同步完善”。同时,要立足政策性银行定位,树立并强化资本约束意识,积极研究资本金的补充措施,加快制定、出台经济资本分配管理办法,实现资本与风险的匹配,从而更好地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目标,不断促进政策性银行稳定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为中国进出口银行四川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