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

2018-06-11潘奇志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教学

潘奇志

摘 要: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十分缓慢,但在20世纪末,自國务院颁布并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我国的社会体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而随着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我国旧有的体育教育思想观念开始有了转变,由于我国的竞技体育一直是由政府管理,因此在1979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国家体委确定了“普及和提高结合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这一方针后,竞技体育一直是国家体育的工作重心,虽然我国在世界体育竞赛中表现的十分优秀,但我国全民体育素质却没有在奥运战略的发展中得到提升,体育教学的内容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人们开始思考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的之间相互的关系,现今的体育概念并不明确,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开始向体育竞赛靠拢,而不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进行教学。本文将对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研究,从概念引入,对体育教学和竞技体育现状进行再认识,对解决当前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的冲突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竞技 体育冲突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c)-0066-02

我国对于体育的概念有着明确的划分,体育的广义概念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方法,以增强人的身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而狭义概念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知识、技能,是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对于体育教学一直是坚持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以生物学的教育学原则为指导,以人对运动的需求为基础,建立合自然性的促进人体发育锻炼体系,注重利用自然条件进行身体锻炼,使个性自然而然地发展。强调体育教育要适应儿童的智力和身体发育情况,注意顺应儿童发展的天性,以他们的需要和天性为中心,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身体教育,从而实现增强体质的目的。但由于部分从事体育教学的工作者对于体育教学和竞技体育的概念混淆,在体育教学中没有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需要进行教学,而是模仿竞技体育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得体育教学出现了断层,教学内容太过分散,使得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水平迟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尤其是1986年以后,我国对体育事业进行了改革,要求将体育文化融入社会文化环境中,促进国民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培养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使得体育文化能过够对社会建设有积极的影响,但主要的改革重心仍旧集中于竞技体育,这使得我国的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偏离了自然体育思想,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体育教学概念

体育教学能够普及体育文化,教授体育技术,强化体育技能,能够强身健体,增强意志力,学员通过加入到体育运动中,对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加以锻炼,锻炼身体的协调性与统一性,培养健身意识,体育技能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体育运动教学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分阶段地进行体育锻炼与学习。初级阶段是根据各种身体素质做出适合的运动计划并使做出的计划趋向于稳定执行的时期;发展阶段是发挥相应的运动优势,各种锻炼方式协同发展时期;而高级阶段则是体育锻炼高度协同、稳健、快速的发展时期。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过于压制能力。

根据我们对体育教学概念的分析与了解,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形式不同,体育教学更加注重管理控制,所以体育教学偏向于对学员的教育,以完成教育部下达的学期任务指标为目的,在整个过程中练习身体活动,并结合大脑的思维运转,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体育教学的概念中明确了将练习身体活动为主要目标和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获得的体育知识与技能都有教师来传授,必须存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这与体育教学的概念标准相矛盾,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训练不需要与教师进行互动,仅仅是单方面的学习。此外,“体育教授与学习”从表面上看与体育教学是相同的,但在体育教学的定义中却将这两个概念放在了不同的概念级别上,因为体育教学中将体育训练与体育教学概念分开,体育训练是以实际身体运动为主,并划分出各种不同的运动形式,而体育教学则是以理论学习为主,教师更多的是理论指导。但如果是为了达到体育教学中增强国民身体素质这一目标,那么体育训练才能达到目的,

2 运动训练概念

无论哪种体育形式,为了达到其体育目标都要通过实际训练来实现,在教练的指导与技巧讲授下,通过运动辅助器械来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身体素质与专项运动能力水平。为达到应有的训练目标,往往要对运动员的很多方面进行训练,比如运动员的健康饮食、身体能力加强、身体形态塑造、能力素质培养、专项技术训练、模拟比赛临场应变素质以及运动员的道德品质培养。运动训练面对的是专业的运动员,面向的是世界级的比赛,因此运动训练往往更加专业,训练方式更加系统,训练周期十分长,对于运动员的训练更是有科学研究为依据。由于运动训练的对象是运动员这一类人群,并不像体育教学面向的群众基数那样庞大,运动训练的方式更有针对性,运动员的天赋与能力各不相同,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表现方式更加多样,增加了训练计划的复杂性,运动训练的内容涵盖极为全面,包括了以身体基本素质训练为基础,以自然条件和运动器械为辅助,并存在运动员伤病后的恢复训练机制。运动训练的成果也受很多因素影响,有训练时训练计划的执行力影响、训练教学水平影响、比赛成绩影响、运动员的健康保护影响以及对训练的科学性研究影响。

通过分析运动训练的概念得知,运动训练属于运动教育的一个分支,但与运动教学不同的是,运动训练中教育占一小部分,训练是其中最大的一部分。训练过程中主要是以教练教授运动技巧以及专项技能为主,并加以运动员的大量练习和身体活动。在运动训练中,训练内容要涉及到运动教学、运动竞赛、体质状况等很多种影响因素。运动训练在某些方面和体育教学是相似的,即体育训练中也存在教育部分,在训练中运动员也需要上课,也需要与教练员进行互动,运动训练中的教练概念与体育教学中教师概念是一致的,包括运动员概念与学员概念、训练内容与学习内容概念、训练方法与学习方法概念等。但运动训练仍然是与体育教学性质不同的两个方面,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体育并加入体育,并没有达到竞赛的层次,而运动训练的目的是训练培养出一批面向竞赛的高水平运动员,对训练的要求比较高。

运动训练中无法缺少教学,因为运动员的主要时间都用在了体育运动上,与同龄人相比,在文化课上便弱了很多,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运动员学习文化课不光是为了丰富学识,培养体育素质,也需要应用这些文化知识去更好地理解体育知识。体育竞赛不是运动员仅靠体力优势就能赢得比赛的,运动竞赛中包含了身体素质、技术技巧、战术布置等一系列斗智斗勇的过程,要求运动员对指导教练的战术能够充分理解并运用到比赛当中,因此,高水平运动员既离不开大量的体育训练也离不开文化课程的学习。

3 结语

国内对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概念没有充足的认识,造成的一些矛盾积压已久,但二者有相似之处,也有能够互补的地方,应对二者进行重新的认识并使二者能够互相补充、互相影响,以此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图多·博姆帕.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 哈雷.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3] 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

[4] 杨文轩,林笑峰.体育学原理:论著选读[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 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7] 张楚廷.教学论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 周晓明,邱孝君.学校体育整体改革[M].知识出版社,1999.

[9] 刘清黎.体育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教学
电竞种植记
E生命力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花与竞技少女
国家竞技发展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