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线开放课程在高校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018-06-11逯思思
逯思思
【摘要】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高等院校积极响应教高【2015】号文,积极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但在线开放课程后续的运作与推广、在线开放课程如何融入到传统教学课程中去是很多高等院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文结合在线课程的实践现状,为高等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后续推广与具体应用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高等院校;实践教学
一、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进程和实践背景分析
中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的兴起是从2012年8月开始的,2013年4月北大、清华等院校向国际学习平台推送课程。2013年5月召开了在线开放课程与高等教育改革系列研讨会,同年10月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学习平台正式运营,所以2013年是我们国家的“慕课元年”,2014年4月,教育部正式成立了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教育信息化的大旗下,在线开放课程持续发展,这种新型课程形式新颖,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截止2017年底,据统计,我国数百所高等院校已建成5000余门在线开放课程,并有7000万余人次的高等院校的学生们和社会学习者在线学习,逾11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至此,我国的慕课总数位列世界第一,还有超百门课程上线国际著名课程平台,也为世界慕课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18年1月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其中一部分课程的学习人数突破了百万人次,近20%的课程选学人数超过十万人次。2018年教育部门计划认定800门,到2020年,认定数量将达到3000门左右,使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入融合,推动课程建设迈向更高台阶。
二、目前高等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模式
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一种新兴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工具,以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但它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育。纵观我国目前在线开放课程在高校课程中的应用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线上线下、互助互补
随着数字和社交媒体日益成为学习者生活中的不可忽略的部分,教师传统的单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逐渐向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并被大多数在线课程所采用。线上学习平台的课程具有规模大,开放性强,学习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习资源丰富的特征,学生也可以就网上学习的难点与困难,与教师线上展开互动交流。同时,还会有定期的线下见面课程,面对面答疑与互动、实践与辅导,与在线课程互助互补。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安排是讲授、练习、纠错,混合教学模式下,课堂变为讨论、练习、纠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课堂为主,线上为辅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它显著的优势,但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在线课程为辅的应用模式常见于专业性强的课程类型,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学情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考虑差异化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思考,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直接快速地将知识点全面、完整地传达给学生。同时将重难点、技能操作、延伸拓展等内容建设成视频资源,以二维码方式穿插在立体化教材中或者运行于在线平台上,结合线上测试系统、交流论坛等,达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三)线上为主,教师督查
以线上为主混合式的应用模式目前被大多数选修类课程和网络远程教育所采用,被高等院校作为全校性公选课的一种补充供全校学生选修,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方式为在线上自主学习,在完成课程规定内容的学习后,通过在线考试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课程学习过程中,有的院校会安排一名教务人员或者多名任课教师在线上进行辅导、督查。
三、在线开放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
1.重数量,轻质量
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经历了近六年的持续发展,尤其是近两年在线课程数量出现迅猛增长,虽然从课程数量来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位列前茅,但从质量来看,却并非如此。各大高校纷纷致力于建设一门又一门的在线课程,却忽视了对课程质量的评价和监督。
2.资源利用问题
在线课程在建设的过程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课程的利用情况,大多数高校只顾一味地追求数量而忽视课程质量,导致课程质量差,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新意,自主选课时没有学生报名,所以也出现了强制学生选择课程的情形,有的甚至强制不成,课程直接闲置,并没有开课,只建课不用课,造成极大浪费。
3.课程重复率高
课程重复率高是建设过程中另一问题,以中国大学慕课为例,搜索税法,显示7门相似课程;搜索会计学,出现15门基础会计或者会计学原理等相似课程。这些相似课程的知识点、课程形式几乎一致,只是建设学校不同,而且还有一個共同点是质量不高,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为什么不能高校联手共建,提高质量,资源共享。
4.缺乏规范的学分认定制度
关于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认定制度,目前情况是大多数高校均予以认可,但是课程学分的具体折算标准、学分如何转换还没有统一标准,还存在着不同高校课程标准不一,部分高校对学分认定收费、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校际壁垒等问题。
(二)问题原因
1.重立项,轻建设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对精品在线课程的认定标准,多是对视频数量、上线运行时间、学习人数的要求,缺少对课程质量的考核,比如税法课程内容是否过时,有没有滞后于国家新规,运行过程中有没有及时更新;比如学生对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等都没有予以评价,导致很多课程重形式轻实质,重立项轻内涵建设。
2.建设经费不足
一门在线开放课程的课程资源是否丰富和课程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到课程建设经费的影响,一门优质的在线课程需要学校充足的资金支持,建设经费不足会使课程拍摄质量、课程资源、课程制作大打折扣。
3.师资团队经验不足、积极性不高
为完成学校任务不得不做课程建设,或者自身教学任务繁重,精力不够,课程建设经验不足,整体规划尚需完善,形式单一,缺乏特色,导致课程资源质量不高。
4.缺乏对课程建设和平台的监管
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在线运行、实际应用、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等环节的监管,对在线学习平台的安全有序运行也没有有力保障,导致课程上线后处于脱管状态。
四、在线开放课程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的合理化建议
(一)加强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仍需高校之间加强沟通与协作,做到共建、共享、共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为各高校搭建交流共享平台,让不同院系相同领域的教师们可以合作共建,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强联合,提高质量,避免重复,共建一批优质、实用的在线开放课程。
(二)扩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覆盖面
目前,在线课程平台有数十家,建议将一些优质课程资源在一部分平台集中开放共享,冲破学校限制、地域限制,让更多优质课程资源覆盖更广泛的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鼓励优质课程教育资源向西部地区发展应用,扩大优质课程资源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
规范合理的在线课程学分制度是在线课程持续发展的基础,各高等院校应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度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质量认定标准和学分认定标准,加强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学分准换、学分认定等制度建设和创新。
(四)明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责任主体
高校是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主体、应用主体、管理主体、更是责任主体,应建立并逐步完善在线开放课程的质量监督制度、课程线上运行保障制度和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制度,保证课程质量,重视课程应用,扩大课程受眾范围。
总之,高等院校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化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立足国情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课程建设与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监管,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