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互联网+”时代下构建“O2O知识服务型”人才培养新生态对课程建构的影响研究

2018-06-11韩雅楠

丝路视野 2018年33期
关键词:课程建构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本文在充分了解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后,充分研读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将信息化总体思想运用于课程改革中,研发出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充分恰当地使用信息化手段,实现“O2O复合教学”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互联网+;O2O知识服务型;课程建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战略。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可以归纳为十个关键词:“互联网+”“云计算”“三通过程”“教育大数据”“MOOC”“翻转课堂”“STEAM教育”“创客教育”“一师一优课”及“数字资源!”。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基于此,我们创建在“互联网+”时代下以职业岗位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分析岗位工作,确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表,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确定教学项目,按知识技能,将教学项目转化为课程内容,最后进行课程整合,形成“实践导向”下的课程体系融合多种信息化手段,作为我们的“实践信息化导向”课程模式开发的思路,推进我们的课程改革建设。“十三五”期间,主要的举措是:

二、主要举措

第一,要坚持以应用为核心,确保实现“三个基本”的目标。“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强化深度应用、融合创新,大力提升信息化在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中的效能。要运用信息技术来设计和推进“教改”“课改”,促进教学方法、管理模式以及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的变革,以教育信息化支撑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推进教育现代化目标实现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第二,要进一步完善“三通两平台”工程,努力做到“四个提升”。一是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二是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教学与管理的能力。三是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四是提升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供给能力。第三,要加快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创新步伐,着力实现“四个拓展”。一是从服务教育自身拓展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三是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四是从服务一般性教育管理拓展为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三、实施方案

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育部国培计划“资源库融入互动教学”与“专业建设大数据管理”信息化能力提升與实践研修班培训的内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此门课程,在“互联网+”时代下体现教育信息化特色,不断开发课程资源,创立微课,慕课和动画仿真资源,在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网站平台,展示资源,达到共享的目的;利用两种特别的信息化手段蓝墨云班课和雨课堂,实时体验信息化的正面效应。过程中作出适合高职类学生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融入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

四、技术路线

调查研究阶段(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各类资源)→教学设计阶段(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方法、评价方式及教学设计的建立)→课程建设阶段(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网络平台共享阶段(在校学生、毕业学生、社会学习者共享资源)→“O2O复合教学”实施阶段→团队讨论平台内容完善阶段→论文结果整理发表阶段。

五、预期目标

实现信息化手段推广,在日常教学中,将课程内容充分融入各种信息化手段,MOOC、微课、翻转课堂、雨课堂、蓝墨云班课,并对技术进行推广,希望能以此带动各位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多采用这些信息化手段。并积极与各位教师交流总结,让学生受益。将各种信息化手段带来的正面效应,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对他们三年大学的学习,乃至今后的人生都能够有所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廷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框架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2).

[2]吴升刚.突出应用驱动,强调学习导向,加快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5).

作者简介:韩雅楠,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建构互联网+互联网
农村幼儿园课程建构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生领导力培养课程群的开发与建设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