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
2018-06-11宋小平
宋小平
【摘要】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职称高低体现了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目前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存在拿来主义、功利主义、片面追求论文数量、个人停滞不前等问题,必须从大力推进职称社会化评审、力推委托评审方式、制定职称评审中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职称评审指标体系和标准、加强聘后管理、树立正确的职称观、克服学术浮躁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称;评审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职称高低体现了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相对集中的单位,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牵动着广大教职工的心。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审体系(评审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审程序、评审监督等)能极大地激发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热情以及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职称评审的变迁
湖南某高职学院由两所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合并之前,该校教师职称属于中专学校职称系列,包括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等几个层级,职称评审由省中专教师系列职改办统一组织。
合并升格为高职学院后,该校教师职称进入高教系列,包括高级(教授、副教授)、中级(讲师)、初级(助教)等几个层级,评审方式也发生了几次变化。2014年之前,该校中级、高级职称由省高教系列职改办负责组织评审,初级由主管厅局职改办负责评审。根据省里统一安排,2014年—2106年,该校高级职称委托湖南某一本高校进行评审,而中级和初级职称由学校自主组织评审。
为了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进一步简政放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17]33号),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了《湖南省深化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湘教发[2018]2号)。湘教发[2018]2号文件规定,落实高校职称自主评审权,对于条件不成熟、尚不具备独立评审能力的高校,可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和年度参评情况等,自主选择委托评审或联合评审。据此,该校2017年选择委托评审的方式开展高级职称的评审,而中级、初级职称仍由学校自主组织评审。进入2018年,基于本科高校大都不再愿意承担高职院校的高级职称评审工作,高职院校一般只能选择联合评审或自主评审的方式组织开展高教系列职称评审工作。
二、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
1.拿来主义
湖南省制定了《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实验技术系列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基本条件(试行)》(湘教发[2018]2号文件的附件),各高校按照不低于省级标准的基本要求,自主确定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双师双能型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标准。但各高职院校基本上照搬《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实验技术系列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基本条件(试行)》作为教师职称申报的合格条件,而把湘教发[2014]58号文件的附件《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试验技术系列职称(高职高专院校)评审实施细则》作为量化加分条件。
2.功利主义
在满足岗位设置要求的條件下,职称制度的改革赋予了高职院校自主确定年度各系列各等级职称的职数。而以往的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评估,现在的卓越院校创建,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湖南省卓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目标指南(试行)》要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每个专业群有1名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教授级领军人物。为了评估,为了创建,该校曾采取措施鼓励、帮助教师创造条件申报职称,如建立人才稳定津贴、职称津贴和著作出版资助等制度。如此,一定程度上显著改善了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但也产生了某些不良现象。如该校2011年、2012年、2013年获得讲师任职资格的人数分别达到18、16、21人,由于岗位总数有限,近几年来能用来供教师申报讲师的职数很少,2017年、2018年申报讲师的教师分别为23、20人,而岗位数分别仅为10、6个;以往每年副高职数都有10人左右晋升副教授,近2年每年能用来进行副教授职称评审的职数仅有5个左右。
(二)个人层面存在的问题
1.片面追求论文数量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实行在满足职称申报合格条件的基础上行量化计分,根据加分的多少和代表作审读、答辩等进行综合排序。量化加分条件包括思想政治与师德(25分)、学历学位(5分)、教育教学(100分)、科研成果及业绩(100分),科研成果及业绩又包括论文论著、作品产品、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项目。在作品产品、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很难突破的情况下,部分教师选择了在论文数量上下功夫。因为根据计分体系,普通期刊发表一篇论文可以计1分,而对普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又没有设上限,因此出现了个别教师一年发表五六十篇论文、同一本期刊上发表四五篇论文的荒诞现象。
2.个人停滞不前
高职院校教师获得教授任职资格后,按政策享受了相应待遇,自认为晋升教授二级岗位几乎不可能,而经过几年的等待总可以“熬”成教授三级,因此不再追求进步。而由于高级职称岗位数量的限制,尤其是在本单位经过职称数量上的大跃进后,高级职称岗位数量更加成了稀缺、紧张资源,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自觉晋升无望,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如该高职学院当了20年讲师的教师大有人在。
三、促进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大力推进职称社会化评审
在上级有关部门加强对高职院校职称评审监督职能的基础上,应大力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多,教师从事的专业工作所属学科(专业)相应地也很多,因此每年申报同一学科(专业)职称的教师数量很少,往往一个专业只有一位老师申报,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成绩要进行科学的比较显得十分困难,因此,政府部门应牵头组建社会化职称评审机构。职称社会化评审机构的建立不但不会损害高职院校职称评审自主权,反而有助于高职院校职称评审质量的提高。
2.力推委托评审方式
湘教发[2014]58号规定,“评审高校无特殊理由不得拒绝参评高校的委托评审”,并且为评审高校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因此各本科高校接受高职院校的职称委托评审。委托评审能克服高职院校自主评审存在的很多不足,为了确保高职院校职称评审的健康发展,提高高职院校职称评审的公信力,上级部门要继续支持委托评审的方式。
(二)学校层面
1.制定职称评审中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各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专业建设规划等规划制定学校职称评审3—5年的中期规划,同时制定职称评审年度计划,使职称评审更加有序开展,广大教师也能根据学校职称评审计划做好自己的职称评审规划。
2.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职称评审指标体系和标准
职称评审指标体系和标准是一根指挥棒,广大教师“随之起舞”。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不同,着重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不同。高职院校不能照搬省里制定的省级标准,而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职称评审指标体系和标准,加大教学业绩和实践业绩的考核力度,适当降低科研成果及业绩的分值和权重,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提升自身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上。
3.加强聘后管理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职称的聘后管理,逐步实行职称评聘分离制度,彻底打破职称评审“一评定终身”。要明确教授、副教授、讲师的聘期、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建立考核制度,根据教师聘期内工作业绩完成情况决定是否续聘,使广大教师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从而发挥职称评审的正面效能。
(三)个人层面
1.树立正确的职称观
广大教师要正确对待职称,大力提高师德修养,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深刻理解新时代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坚定教书育人的职业信仰,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克服学术浮躁
在高职院校,职称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学术水平,也和薪酬等实际待遇紧密挂钩。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为了职称评审,千方百计地追求各种评审指标的实现,于是忙着跑项目、立课题、发文章,真正沉下心来搞科研、做课题的人少之又少。广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学术浮躁,杜绝学术腐败,抵制学术过度功利化。
参考文献
[1]魏红梅,王曦.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力的下放与规制[J].江苏高教,2018(09):38~43.
[2]谭正航,尹珊珊.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良性运行的困境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18(07):66~70.
[3]王定华.加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督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24~27.
[4]李福華.论高等学校教师职称评审的结果公正与程序公正[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29):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