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探析
2018-06-11李莉段洪
李莉 段洪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高职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针对目前高职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指导教师力量薄弱、选题陈旧、时间安排不当、成果和评价系统单一等问题。通过结合实际,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跨学期教学设置、指导教师聘任模式、成果多元化和构建多元化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有效促进高职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改革,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关键词]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080-02
高职本科院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作为一项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其质量也是检验教育教学成果的一项重要依据[1]。但是近年来,毕业(设计)论文受各类因素的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呈现下滑趋势,其作用和地位遭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在這样的形势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工作的探索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高职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般而言,毕业(设计)论文整体上分为三个阶段:选题—准备阶段、写作—定稿阶段和答辩—评定阶段,时间跨度多在第七八学期[2]。但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渐行渐远。
(一)指导教师来源单一,一对多指导效果不佳
目前,随着高校的扩招,师生比失衡。由此带来的是教师任务量加重,体现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上就是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一个指导老师指导的人数甚至多达15人。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无法和学生深入沟通,指导过程多是“力不从心”。
另外,现行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下,指导教师的来源单一,不少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对企业、行业问题的前瞻力,由此带来的是封闭式的指导面向窄、毕业论文质量难提升的结果。
(二)选题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性和可行性
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论文整个写作过程的重要一步[3]。在学生开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之初,根据指导老师或是学校提供的选题指南,参照历年的题库选择感兴趣的题目作为论文题目。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很容易出现,历届学生论文选题重复,甚至出现同一年级中论文题目重复的情况;另一方面,论文选题库陈旧,更新慢,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由此导致论文内容的重复,大量引用和重复别人的观点,难以创新。
此外,重复沿用的选题范围一般较为宽泛,没有针对性,缺乏实用性。作为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论文却无法凸显其实用性价值。
(三)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科学,学生写作基础薄,论文质量差
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和八学期,同期开展还有毕业实习。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学生因为就业、考研、实习等多重压力而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实习、面试和考研等上面。
高职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通识性教育。另外,信息检索的能力差、缺乏论文意识,学生在接触毕业论文时,无从下手。这些问题,反过来导致指导老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陷入“单循环纠偏”的困境中,加大了指导教师工作量。
(四)毕业论文成果和评价体系单一
虽然高职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强调“真题真做”,但是成果仍然以论文为主,与高职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不少毕业论文的成果缺少应用价值和实践性,与生产实际联系并不紧密。特别是文科类专业的论文写作,很难以某一产品设计的形式呈现,更是突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和成果形式单一相对应的是评价体系单一,在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体系中,仍然以论文成果论高下。指导教师和评价标准都只认可符合传统论文评价标准的论文,反过来也阻碍了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的多元化。
二、高职本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一)跨学期加强通识性教育,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夯实论文写作基础
本科毕业论文是指向具体的教学过程。本科毕业论文的课程体系必须按模块设置,建立共性课程和专业特征课程两个不同的载体[4]。针对现行的毕业(设计)论文多在大学的最后两个学期才启动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通过相应的“共性课程”“专业特征课程”设置,将毕业论文分阶段融入四年的具体教学过程之中。
笔者认为“专业特征课程”应该是各专业的专业课程和实训课为主,在现行的应用型高校的教育过程中已经占有较大比重。而“共性课程”是指各专业学生都应该开设的课程,类似于通识课程,往往被忽视。以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为例,学院在制定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时设置了《应用研究写作》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文献综述、调查报告和策划等章节,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和大学的学习做基础准备。
总体而言,该门课程的设置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献资料查阅、收集、整理能力,同时为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多元化提供一定的基础。另外,还应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启动的时间前提,在第6学期末就开展论文指导教师安排、选题和必要的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准备工作。延长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为学生预留更多的时间完成论文,避免和就业、考研等时间的冲突。
(二)指导教师结构优化,校企联动,提升论文指导质量
现行的指导教师聘任制度下,连年相同的指导老师,相同的题目导致“近亲繁殖”,学生的视野得不到开拓[5],论文难以创新,出现大量抄袭情况,学生的毕业论文无创新性和实用性。加之师生比失衡,导致指导教师任务重等问题,亟待开启新的指导教师聘任制度。
以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为例,现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聘任实行“双导师制”,学院分配一名校内指导教师,学生可根据论文写作实际聘任一名企业导师。出发点是为了保证学生论文写作思路的拓宽,实现论文的“真题真做”,加强论文的实用性。但是从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企业导师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是缺位的,并未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双导师制”,单纯依靠学生的自觉联系显然是不够的。学院现有的企业学院已累积到一定的数量,积极加强和这些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十分必要。
“双导师制”下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施行作为一种新的指导模式,需要循序渐进,同时不断完善相应的监管和质量控制机制。
(三)改变论文实习“两张皮”现状,借力“第二课堂”创新思维训练,实现毕业成果多元化
高职本科院校注重实践,学生实习、实践内容贯穿整个本科培养过程。以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为例,通过见习课程、暑期社会实践以及毕业实习等数次见习活动,让学生能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之余,更多地到企业、到生产一线完成实践。但是很多学生到毕业实习了,才手忙脚乱随便找到一个单位或完全等着学校的安排,全无目的地进行实习。根据设想如果能从第六学期起启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学生确定毕业论文选题之后才开始实习,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两张皮”现状。就像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如果学生是有了一定的方向和目的开始实习,那么在实习的过程中,针对性更强,也更有利于论文的完成。
此外,除了实习之外,“第二课堂”也是学生丰富大学生活,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大学学习过程中“第二课堂”所发挥的功能也越来越大。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互联网+”大赛等大赛和科研训练项目,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锻炼自身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能将其中一些优秀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果,那么不仅能够促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的训练计划,更为重要的是,形式多样的成果将进一步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四)规范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加强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
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和要求“一刀切”,是造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不可忽视的方面[6]。目前,应用型高校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多元化成果认定和评价标准构建还处于探索阶段。同时,历来备受重视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其时间安排、导师聘任、成果多元化等方面的改革,需要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
要完善企业导师聘任管理办法,保证企业导师的聘任是切实可行的,切实保证毕业论文的写作有数据、有支撑、有结合;严格论文选题的审核,杜绝没有科研内涵、陈旧、不切实际的选题;进一步加强论文的过程监控,保证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让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为本科四年的学习画上圆满句点;构建多元化成果的认定办法和评价体系,多元化成果创新不代表无章可循,针对不同毕业(设计)论文目标、不同类型选题、不同的成果采用多元化评判标准。使毕业(设计)论文成为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
总而言之,应通过高职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帮助学生顺利毕业、就业。
参考文献:
[1]魏少婷,钱燕.提升商务类专业高职学生毕业论文水平的思考[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4):59-64.
[2]曾建辉.论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论文模式的创新:以广西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5):137-140.
[3]龙润湘.产学研视角下旅游院校毕业论文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2):185-187.
[4]蒋亦华.我国本科毕业論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09(2):101-106.
[5]胡拥军,雷存喜,方芳.校企合作模式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开展及质量监控[J].化工时刊,2015(5):36-38.
[6]杨晓云.文科专业毕业论文模式创新探析[J].大学教育,2012(5):39,12.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