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题式教学法在“概论”课中的运用

2018-06-11陈晓丹吴海燕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专题教学概论教学改革

陈晓丹 吴海燕

摘 要:高校的思政课课堂普遍存在“抬头率”低、课程缺乏感染力的现象。专题式教学能够更为直接地关注学生现实生活中所关注的热点和存疑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专题教学;“概论”课;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陈晓丹,博士,江苏科技大学公共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史(江苏 张家港 215600);吴海燕,博士,空军航空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吉林 长春 134301)。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后文库、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2016教研教改重点课题(编号:SJYZ20161206)、江苏科技大学教学名师培养工程和江苏科技大学2018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80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5-0065-03

一、专题教学法何以适用“概论”课

“所谓专题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时以专题为单位设计教材内容,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教学法。”[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本科生必修的公共课,也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是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关注点。在长期实践探索中,专题教学法在思政课程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专题教学法不拘泥于教材固有的体系,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现实中的热点、难点和存疑之处,设置不同专题来组织教学内容,这种“接地气”的教学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思政课的听课效能。

理想信念是支撑人前进的动力之源,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关乎着国家的未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的教学目的是希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为坚定的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更为自信的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没有先例可循的新事物,在道路探索过程中,在总结探索经验时,会遇到许多的障碍,能否切合实际地解决理论、实践中的种种障碍,对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至关重要。专题教学法如同靶药,能更有针对性的讲清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党的大政方针政策。

“概论”课是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成,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包括党的建设、革命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国防、外交等,学科跨度较大。讲授“概论”课程的教师,均为马克思主义学科专业博士,专业背景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2]虽然专业背景契合“概论”课程,但每位思政课教师研究方向的侧重点不同,知识结构的补充也需相当长的过程,期望单个教师将“概论”课讲深、讲透,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入耳、入脑、入心仍有难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存在这种状况,即授课教师对其所擅长的知识点用大量篇幅,花费较长时间来讲,对其他涉猎较少的知识点略讲或三言两语代过。在专题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擅长的知识点选择对应的专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可以使学生在同一门课中听到不同教师的声音,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也可以使教师之间增进学术交流,互相借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二、专题教学法在“概论”课中的实践探索

以“概论”课程(上)为例(注:在高教出版社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中,我们将前七章设为“概论”课(上),为一学期学习的内容),2014年开始应用专题教学法,每轮授课学生1500人左右,经过四轮的实践,学生和专家听课反馈情况良好。在“概论”课实践专题教学法时,如何根植于课本又联系现实的热点、难点、存疑点是设置专题的关键。在专题的设置上,我校“概论”课(上)共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教学实践环节16学时,根据教学大纲和在学生中调查汇总出的关注点,我们设置了五个专题:

第一专题:当代中国伟大复兴之道,本专题包括教材的第一章和第二章,解决的是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专题: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召引,本专题包括教材的第三章,解决的是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两步走”。第三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逻辑起点,本专题包括教材的第四章的部分内容,解决的是为什么要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第四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石,本专题包括教材的第四章、第五章的部分内容,解决的是为什么要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五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本专题包括教材的第五章部分内容和第六章、第七章,解决的是为什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在设置32个理论学时之外,16学时的教学实践环节主要设置在课外,主要给学生列出教学参考原著,要求学生撰写读原著的读后感,另外设置必选和自选的社会实践调查题目,组织和指导学生完成社会实践调查,并形成社会实践报告。另外,考核方式也是专题教学法实施所必须关注的环节。考核方式既包括对学生的考核,也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在对学生的考核上,学生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考试所占的比重为4∶6,其中,平时成绩构成比较多样,主要由学生的出勤情况、上课的发言情况、课堂讨论情况构成,由于专题式教学所设置的专题较為契合学生关注的兴趣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之以往章节授课要高,能较好地提高思政课课堂的抬头率。期末考试的卷面出题,我们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所设题目均为主观题,由问答题、材料分析题和综合分析写作题构成,其中综合分析写作题设置三个不同的话题,学生根据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不拘泥于既有结论,理论联系实际写一篇约800字的时政小论文,形式新颖,而且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学生中颇受好评。

在对授课教师的考核上,主要是完善评教体系。专题教学中自主发挥的成分较多,在评价专题教学效果时,首先要从政治原则出发,避免哗众取宠,真正能保证为党发声;其次,探究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注重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思维。实践证明,并非教师讲的越多、越细,学生的接受度、认可度就会越高。在评价方式上,综合考虑学生、同行、专家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多方面评价,对综合评价高的优质思政课,互相交流,积极推广成示范课,做成微课、慕课等,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3]

三、“概论”课应用专题教学法时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专题教学法形式新颖,教学信息量大,能快速、准确的捕捉学生在现实中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利于及时解决学生思想疑惑,调动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加学生对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和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但在专题式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首先,由于专题式教学法所给出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且庞杂的,这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专业背景知识,但在非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学生中,学生往往不具备上述条件,特别是在理工科院校,学生大多数都在高中二年级后不再开设政治、历史等课程,这就导致学生由于知识储备的不足,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授。因此,在大部分院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思政课在实行专题教学法时,教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筛选、列出需要学生补充阅读的相应书籍或学科知识点。在每个专题的第一堂课,要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本专题和教材的联系,指出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给出学习的建议,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其次,专题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同一门课感受不同教师的授课风采,这就需要教师能尽可能地采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如果专题授课的教师均采用“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学生会很快丧失不同教师授课的新鲜感,削弱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概论”课专题教学中,除了教师教授外,还采用了分组讨论、分组辩论、角色扮演、课前演讲、学生课堂、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既打破了传统课堂理论授课的枯燥,又能更为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诉求。

再次,打铁还需自身硬,专题教学需要授课教师不断拓展知识存储量,在所在领域进行科研创新。“概论”课涉及学科颇为广泛,如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并且与社会热点问题联系紧密,时效性强,这就对“概论”课专题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在坚定自己政治立场的同时,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更要有对社会现象的分析鉴别能力。

总之,在高校中开设“概论”课,其“最终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不断强化思政教学的教育职能,确保学生更好地感受人文关怀以及理想教育”。[4]采取专题式教学作为“概论”课的主要方式,可以让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不断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的发展,不仅能使学生能主动、发自内心地受其教化,同时也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吕健.专题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3).

[2]阮晓莺.专题式教学在“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3]周争艳,黄香琴.“毛泽东思想和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最新修订下专题教学模式的选择[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6).

[4]史明艳.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特点与实践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

责任编辑 陈 莉

猜你喜欢

专题教学概论教学改革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廓清国家利益观前提下的理性爱国教育论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