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2018-06-11李晓曼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

李晓曼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常州市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探析在新形势下如何结合时代特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生活实践,试图通过发挥主渠道作用、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健全保障机制等措施,充分挖掘和发挥红色资源的价值和功能,并将其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關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建设;红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8)05-0158-03

“红色资源”通常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物质载体和革命精神。红色资源不仅内涵丰富、品质优良,而且价值潜隐、形式多样。

一、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缅怀革命英烈,号召我们传承革命精神:“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1]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价值多元化不断深入,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和对红色精神缺乏认同感。常州市的红色资源比较丰富,其中以“常州三杰”的遗址、文物、革命精神等资源最具有代表性,而江苏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地处常州的高校,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亟需充分发挥常州市本地的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身的责任担当,激励他们为了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2]

二、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一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是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教师很少结合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常州市红色资源,即便介绍红色资源,也仅是在表面形式上,对红色精神的内涵和精髓挖掘、解释得不够深入、彻底,难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没有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思政理论课程中育人价值和功能。二是学校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常州三杰”纪念馆、常州市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时,也都是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因为缺乏明确要求和具体标准,学生的参观缺乏目的性,对常州市红色资源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了解不深,对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事迹的认识仅是停留在感性层面,没有上升到理性层面,难以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3]

(二)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中的渗透较少

目前,红色资源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较少,没有很好地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功能和育人价值。[4]一是校园宣传,高校的宣传栏里大多数是学术讲座、社团活动、先进事迹展示、校园招聘等等,很少对“红色”元素进行深入宣传挖掘,学生也很少关注红色文化资源。二是文化景观,有的用石头来介绍校史、校训,有的用雕塑来介绍文人墨客,缺乏对红色资源的整体规划和塑造。三是文体活动,大多数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性、趣味性、挑战性强的活动,红色文化渗透较少。即便组织红色文化活动,也多是在特定时期举行,形式上不够灵活,内容上不够生动,学生参与热情不高。

(三)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保障机制不健全

一是政府、社会和高校尚未形成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政府没有提供有效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社会没有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高校也没有积极主动地搭建平台挖掘常州市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和潜在价值。二是学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健全,学校领导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一些职能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协同机制,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内容没有深度衔接和融合,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缺乏制度和规范。三是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还不到位,目前主要依靠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对红色资源进行介绍,影响力不强、渗透不深、效果不佳,还需要动员更多的学生志愿者参与进来,并且进行专门的培训,深入挖掘常州市红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的内涵和实质,进行现场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一要拓展教学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可以将“常州三杰”精神实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深度衔接,一方面,用思想政治理论促进学生了解“常州三杰”的革命历程和卓越贡献;另一方面,用“常州三杰”精神实质和生动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二是要改进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增加情境教学环节,参观红色实践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实践基地接受精神的教育和锻炼,有利于增强育人效果。三是要丰富教学手段。为了发挥大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能动性,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使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课堂学习、参观实践、观看影片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常州三杰”的生平事迹、精神内涵,认清“常州三杰”精神的时代价值,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红色文化资源内化为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国家情怀和担当意识。

(二)建设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常州三杰”精神源于实践,又要归于实践。一是高校要主动与常州市红色资源管理部门联系,创建红色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故居、恽代英故居等,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基地接受“常州三杰”精神的教育和锻炼。二是高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规划体系,并将参观实践红色教育基地作为教学体系中的必修环节,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弘扬红色文化、继承优秀传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唤起学生的感性体验和思想共鸣。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党史研究等活动,告知学生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调查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三是组织学生到红色资源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和教学实习活动。遴选大学生在“常州三杰”纪念馆等教育基地担任义务讲解员,开展现场教学。还可以邀请红色教育基地的专家学者到学校给学生作讲座,举办红色资源教育研讨活动,双向互动,共建共享。

(三)创新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一是深入开展红色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建立红色文化社团,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图片巡展和红色旅游等活动;结合重大活动或革命事件,开展征文、演讲、红歌会、知识问答等主题教育活动,以此来表达歌颂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怀。二是大力举办国防教育活动。以征兵宣传季、国防教育月、新生军训为契机,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深入挖掘、巧妙开发常州市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通过野营拉练、户外拓展、参观实践等活动,在体力耐力的考验中,培养大学生的纪律意识、担当意识和团队意识。三是努力构建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一方面,依托校园宣传栏、广播、电视台、报刊传统宣传媒介,进行红色文化宣传;另一方面,加强网络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建立红色文化思想教育专题网站,并在学校官方微博、微信中设立红色文化教育栏目,通过红色宣传、红色记忆和红色访谈等营造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5]

(四)健全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一是要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层面给予高度重视和统一规划,宣传、教务、学工、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推进,各学院共同参与,构建大宣传、大思政、大学工格局,形成育人合力。二是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队伍建设。学校成立红色文化教育讲师团,选拔培训一批红色志愿者。教育者对红色文化资源要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饱含深情、表达精准、拿捏到位,同时,运用丰富的教学媒介,营造良好、生动的情境,给学生以感染和震撼,才能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三是要学校层面设立红色文化教育专项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培育红色文化课题、举办红色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建设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网站等项目的支出。近年来,江苏理工学院每年都组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暑期专项实践教学活动,并立项资助 “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研习会课题。[6]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积累下来的宝贵资源,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7]本文从学校层面提出通过发挥主渠道作用、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健全保障机制等措施,实现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9-55.

[2] 刘振强.以红色资源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J].当代教育论坛,2013(5):52-54.

[3] 谷云龙.陕西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用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15.

[4] 李康平.红色资源开发在大学德育中的运用研究[ J].中国高教研究,2009(8):68-69.

[5] 胡晓加,廖运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资源开发[J].求实,2011(3):94-96.

[6] 岳蓓.赣南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赣南高校为例[D].赣南:赣南师范学院,2012.

[7] 刘振强,王诗卉.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有效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3(35):54-56.

责任编辑    晓    潭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