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影响研究的意义、内容与展望
2018-06-11汪禄应
摘 要:瞿秋白全面规划了中国语文现代化,并于1932年前后形成了他專业、完整、系统的汉语规划思想。对于1932-1982的五十年中国语言规划来说,瞿秋白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渗透到中国现代语言规划的方方面面,鲜明地体现在众多语言学家们的语言规划理念中。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对当今语言规划仍具有启示意义和指导价值,应对其进行系统梳理、科学研究与理论提升。
关键词: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影响;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8)05-0026-06
一、问题的提出
自清末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到当今面向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战略研究,汉语规划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全过程。在中国现代语言规划史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一个高峰期和重要节点。瞿秋白是这个时期汉语规划卓有影响的领袖和翘楚。他全面规划了中国语文现代化,并于1932年前后形成了他专业、完整、系统的汉语规划思想。此后,几乎每个时期都能窥见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的影响。三十年代大众语运动的蓬勃开展、四十年代新文字一度获得法律地位、五十年代普通话推广的全面铺开与承续新文字的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出台、六七十年代汉语拼音方案最终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八十年代汉语拼音方案走出国门成为汉语拼写的国际标准……等等,都能看到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因而,有学者情不自禁地高调宣称“任何一种关于中国现代语言学史的历史书写都绕不开瞿秋白。”[1]34-35
(一)作为语言学家的瞿秋白研究成果
然而,有关瞿秋白作为语言学家的探讨一直没能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及其影响更难见有学者做特别的关注和研究。因为在中国现代历史舞台上,瞿秋白首先是一位革命家、政治家和宣传家,其次才是文学家、文艺理论家,其500万字著述包括200万的翻译主要是政论写作和文艺写作。所以,据叶楠《瞿秋白研究资料索引》介绍,从1950年陈定明发表《瞿秋白对中国文字改革的贡献》开始,到2012年冷玉健发表《瞿秋白对中国“汉字革命”的特别贡献》,这52年间,瞿秋白作为语言学家的研究论文仅有29篇文章,论著则暂告阙如。[2]147-150近十年,出现了新的气象,一些学者开始从“文化革命”视域对瞿秋白文字改革做集中讨论。比如,2008年后,胡明从文学革命、文腔革命到文字革命的过程,探讨了瞿秋白文化革命的“路线图”;杨慧从“普通话”“口语”及“汉字”等方面论述瞿秋白的文化革命思想。更有学者从“语文现代化”的高度来研究语言学家瞿秋白的历史贡献。例如,薛荣在2010年开始发表论文,探寻瞿秋白文字改革思想的苏联渊源、苏联经验、苏联背景;同时,强调了瞿秋白拉丁化中国字研制的“中国问题”意识,瞿秋白语文现代化方案的“中国特性”。2016年,赵贤德出版《常州籍语言学家与中国语文现代化》一书,专题探讨了瞿秋白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贡献,指出《汉语拼音方案》凝聚了吴稚晖、赵元任、瞿秋白和周有光等常州籍四大语言学家的智慧,其中,瞿秋白的贡献不可磨灭。他制定的新文字得到了跨党派的支持,曾一度在陕甘宁边区获得汉字同等法律地位,第一次在中国实现“一语双文”。从2012年起,笔者在瞿秋白汉语现代化研究方面陆续发表了《从“白话革命”到“文腔革命”》、《汉语规划:瞿秋白的探索和方案》等10余篇系列论文,并出版了该研究领域的第一部专著《瞿秋白汉语现代化的探索》。这些成果贯穿了一个基本思想:出身俄专的瞿秋白,语言文字的探讨是他一辈子的坚守;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他第一个明确提出现代化中国语文的建设主张,并完成“瞿氏方案”以及基于这个“拼写方案”而不断清晰起来的“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汉语规划建设蓝图,他因此成为首位全面规划建设现代化中国语文的语言学家。[3]1
(二)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影响的研究意义
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影响研究是瞿秋白汉语现代化的探索研究的继续、深入和拓展。其理论意义在于:(1)为中国现代语言规划史的撰写准备条件。学界目前的研究水平距离写作一部中国语言规划通史还相当遥远,但写作中国语言规划断代史则是可以尝试的。就中国现代语言规划史的写作来说,“史实”比较清楚,“史论”“史识”较难把握。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影响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对中国现代语言规划史上“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的研制”等重大规划事件及其相关语言学家的努力做深入剖析,更可以提高人们对于中国现代语言规划史的认识,找出中国语言规划的特有规律。(2)进一步丰富中国语言规划理论,推进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迈向国际学术前沿。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语言规划历史的文明古国,但有关语言规划的理论探讨并不太多,其标志性成果还相当有限。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影响研究集中于二十世纪百年中国语言规划实践的研究,梳理其中的规律,这将大大充实、丰富和提升中国语言规划理论建设。自然,这项研究对于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乃至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也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3)提高当前现代汉语学科建设水平。现代汉语正式诞生若从1917年算起,整整100年了。[4]3-4然而,其学科建设还在调整和改进中。目前,虽有专著《现代汉语史》的出版,也有从文化视角来重构《现代汉语》课程的尝试,还有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年度发布,但这一学科与现代汉语的发展实际还有不少落差。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影响研究着眼语言规划于现实语言生活作用的考察和探讨,将有效促进现代汉语学科的调整、完善和整体建设。
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影响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也是相当明显的。首先,可有效改进和提高当前高校现代汉语、现代写作等相关学科的教学。比如,“普通话教学”。很多教师能够就轻声、儿化等各种普通话现象进行讲授和训练,也能够展示全国各地普通话普及程度很不平衡的相关数据信息,但对这些现象和状况的形成原因则大多不甚了了。又比如,“写作语言教学”。一股不老老实实锤炼现代白话、不认认真真探寻写作门径,而将本来不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文言诗文的写作、追求所谓文言的“文化”和“雅致”之风,正在大中小学写作课堂中有意无意地流行起来。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影响研究及其成果将有效廓清人们的思想认识,让广大师生走出这些茫然和混乱。其次,可进一步探析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的当代意义,深刻认识瞿秋白作为语言学家的历史贡献。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汉语拼音在计算机汉语信息处理技术上已开始大显身手。进入二十一世纪,汉语拼音又迅速成为汉语国际传播的主要手段。如何更为充分地发掘汉语拼音的应用价值,让汉语拼音完成汉字难以或是不便完成的工作,这应该是八九十年前瞿秋白勾画“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汉语规划建设蓝图的应有之义。
二、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影响是贯穿五十年中国现代语言规划的一条红线
(一)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的完整体系
瞿秋白以“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为基本内容的语言规划实践构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强调并促进以“普通话”为基本形态的汉语各形态的全面发展,包括各主要方言的发展;(2)分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强调近期书面汉语的汉字形态现代化与远期字母形态的积极建设和协调发展;(3)倡导“普通话”书面形态在各领域应用的全覆盖,其中文艺领域率先实现“文腔革命”,引领它在其他领域的全面铺开。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瞿秋白汉语规划上的全部努力是他作为革命领袖“文化救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显示出他强烈的汉语规划先锋意识与领导权意识。瞿秋白汉语规划的这些伟大实践构想初步形成了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的完整体系。自1923年首次明确提出“文字革命”,到1932年“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的系统阐述,整整十年时间,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体系逐渐完整、清晰起来。其汉语规划的“口语本位观”“方言发展观”“翻译输入观”“发展阶段观”“全面应用观”“语文生活观”“文化革命观”“基层利益观”和“群众运动观”等论述专业、全面而系统。[5]可以这样说,这是一棵生机勃勃的大树。其中,“口语本位观”是核心,是这棵参天大树的树根,准确地说,是主根;“方言发展观”“翻译输入观”以及“古语转化观”也属于根系,是这棵繁茂苍翠大树的三大侧根。“发展阶段观”是这棵巍然屹立的大树的主干,也是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最深刻、最本质、最具理论魅力的地方。至于“全面应用观”“语文生活观”“文化革命观”“基层利益观”和“群众运动观”,则显示出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确实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二)贯穿五十年中国语言规划的红线
1932-1982年的五十年在中国现代语言规划史上成就辉煌。中国当代语文生活的面貌差不多就是由这五十年的语言规划奠定基调的。然而,细细探寻,这五十年的语言规划及其成就乃至不足等,都深受三十年代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的影响。这条贯穿五十年中国语言规划的红线是清晰的、明确的,也是重要的。(1)从口语形态看,作为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规划从名称称说,到使用族群,到普及需求,到与书面语的关系,甚至到与方言的关系,等等,差不多都与瞿秋白当年的普通话论述有着不同程度的一致性。(2)从书面形态看,现代写作在任何领域都强调使用现代汉语,当然,并非绝对排斥古代文言元素;所选择的文字符号强调使用现代汉字,但却一直努力探寻拉丁字母的帮助,这与瞿秋白“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的勾画关系密切。人们越来越发现,汉语拼音能够做到汉字难做或不便做的许多事情。实际上,“一语双文”就是瞿秋白当年的基本构想,他曾明确谈到拼音文字不可能一蹴而就,汉字在中国还必须长期使用,只是要做科学管理和现代化改造。[6]249而他的“新中国文”构想提出不到十年,这种“一语双文”制度就由吴玉章、林伯渠等瞿秋白当年的战友们在陕甘宁边区尝试推行了。(3)从汉字管理看,汉字现代化是中国现代语言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整理传统汉字,走以定量为重要原则的汉个现代化道路是八九十年前瞿秋白在谋划汉语未来建设时曾专门探讨过的。今天,现代汉语2 500个常用字标准,与三十年代瞿秋白的阐述惊人一致。他说:“如果用口头上的白话做标准,那么,至多不过二千五百字就够用了。”[6]249
对于1932-1982五十年中国语言规划来说,瞿秋白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渗透到中国现代语言规划的方方面面。从横向规划格局看,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1)顶层设计;(2)全面规划;(3)国际视野;(4)发展眼光;(5)群众参与;(6)分布实施;(7)基层关怀。而从纵向规划历史看,以下五个时期的影响都是那么显明。(1)三十年代大众语运动。这是非文言力量的一次大联合,更是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的一次最好的传扬、践行和发展。(2)四十年代的新文字运动。自1941年起,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一切布告、法令,新文字与汉字并用,同具法律效力。[7]65-66不到十年就成功,进展如此之快,这是瞿秋白生前可能没有想到的。(3)五十年代的漢语拼音方案出台。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方案,是“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沿用拉丁化新文字的做法,如用zh、ch、sh等双字母表示ㄓ、ㄔ、ㄕ,相应的仍用zcs表示ㄗ、ㄘ、ㄙ等一直为各界所欣赏。(4)六七十年代汉语拼音方案最终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汉语拼音方案进入全国中小学和师范院校课堂,可视为“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的研制初步完成。(5)八十年代汉语拼音方案走出国门成为国际标准。就在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表基于汉语拼音的汉语拼写国际标准,这可看作“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开始通行全球。至于对于领衔汉语规划的语言学家们的影响更是毋庸讳言。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的影响鲜明地体现在众多语言学家们的语言规划理念中。(1)陈望道。倡导旨在壮大白话文力量的大众语运动,是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的一次大传播、大传扬。(2)吴玉章。“瞿氏方案”研制、修改和推行的核心成员,最终主持完成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国家标准的正式出台。(3)黎锦熙。国语罗马字的主要设计者和“发言人”,大众语运动之后成为主张“国语”、“国语罗马字”与“普通话”、“拉丁化新文字”两派融合的代表性人物。(4)王力。一辈子执着于汉字拼音化事业,积极评价“国语罗马字”与“拉丁化新文字”,并吸收它们的优点,研制出自己的“王氏方案”,即“类符新字”。[8]94(5)周有光。瞿秋白“一语双文”构想的主要推进者,参与汉语拼音方案的研制,并在八十年代主导汉语拼写的标准“国际化”。
(三)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影响的深入剖析
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深远的。首先,瞿秋白汉语规划实践为正确处理标准普通话与地方普通话的关系提供了经验。从今天的观念来看,瞿秋白汉语规划蓝图中的普通话实际上就是“地方普通话”。他特别强调语言规划应尊重实际、尊重中国语情、尊重地方普通话及其沟通功能。相对于标准普通话,地方普通话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缺乏语音在内的语言规范而呈现其自然形态;二是除新闻文化宣传外,能满足各应用领域的实际沟通需要。前者凸显了标准普通话的全民标准意义,后者为标准普通话的推广增添了意想不到的难度。认清并尊重中国语情实际,理性而又科学地协调好标准普通话与地方普通话之间的关系,这是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的深刻之处。其次,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为实现汉语的汉字与字母书写协调发展做了系统的理论准备。为圆融应对汉语书写的千年难题,迎接汉语“一语双文”时代的到来,瞿秋白与他的战友们一道曾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探索。汉语现在用汉字来书写,但也有需要采用其他符号书写。这是百年来中国语言规划史上最纠结的课题。瞿秋白曾感叹说,非汉字的汉语书写是一件眼前根本无法预期的艰难工程,但又满怀豪情地宣告:启用拉丁字母书写汉语前景无限。正是这份执着和韧劲使得中国语言规划走在漫漫沙漠竟看到了绿洲:随着汉语拼音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瞿秋白“一语双文”构想自然柳暗花明起来。再次,瞿秋白自身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后人正确认识、应对和处理现代白话的雅与俗树立了榜样、增添了信心。包括学界的中国社会总有一种声音在聒噪:白话文俗气,甚至粗鄙,几千年文言文的温婉、典雅、精致将因白话文一统天下而丧失殆尽。其实,白话文也完全可以写得庄重、优雅、优美,更可以做到准确、丰富和科学,从而实现现代汉语的雅俗交融、雅俗共济、化俗为雅。瞿秋白36岁的生命留下的500万字著述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当代价值的深度挖掘
(一)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的当代化
语言规划是社会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9]55-57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起,中国现代化步伐明显加速,市场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这给当代中国语言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对当今语言规划仍具有这样那样的启示意义乃至指导价值。所以,首先应对其进行系统梳理、科学研究与理论提升。比如,可进一步深化汉语“口语本位”的规划战略研究。当代汉语规划必须坚持“口语本位”的汉语发展观,注重普通话为主体、方言与外来语为重要辅助的发展格局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和根本,鼓励和促进包括汉字和字母在内的汉语各形态的协调、全面发展。其中,普通话的“通用语”形态和地方方言的“社区语”形态是汉语的两种主要“话语形态”,而汉字形态与字母形态是两种同具战略地位的“文字形态”。就话语形态的汉语来说,提升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基层民众的普通话水平是当前工作重点之一,这一工作将让数以亿计的基层农民工获得更强的现代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更高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可以说,语言扶贫是最重要、最精准、最可靠的扶贫手段、扶贫方式。而就文字形态的汉语来看,“GB、RMB、JSTV、RW、HSK”等“字母词”是当代字母形态汉语发展的重要现象,是汉字环境下汉语字母形态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一方面,它给汉语交流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增添了汉语的“国际通用性”。至于字母书写的“汉语拼音”,如今作为国际标准已受到越来越多地区和领域的欢迎和青睐,这是一些新的迹象。及时发现并瞄准这些新迹象,是开展好当代语言规划工作的前提。再比如,可进一步深化语言规划的“文化革命”性质研究。中国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成功播出,激起了业界对于内地与香港两地“诗词大会”的比较,就连日本推特上也掀起了一场“斗诗大会”。这一语言生活现象当然是当代汉语发展的一大幸事。它不仅让国人在胡适白话革命整整一百年的今天重新拾起那份久违了的优雅情怀,而且更让很有可能滑向“粗糙”“媚俗”和“洋泾浜”的当代汉语走得更加稳健、大方和自信。然而,从语言规划的角度来看,无论今人对“传统诗词”怎么痴狂,汉语也绝不会回到“文言时代”。也就是说,“传统诗词”的背诵和创作等活动再怎么被追捧也不可能让今天的知识分子整体恢复到诗词歌赋时代,充其量也只会是“个人爱好”或是在“现代娱乐”范畴内的“文字竞技”,大多是与公开写作相对应的“潜在写作”“私性写作”。这一观察结论完全可以由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引申出来。因为汉语的现代化过程是一个深刻的文化更新、变革过程。“口语”“白话”本质所代表的不是交流工具,而是不同文化意识的转换乃至话语权利的重新洗牌和分配。那种言必据典、语必圣贤的話语文化与言说者的个人意识、反叛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格格不入的。
(二)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的当代价值挖掘
从当前情形来看,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的当代价值挖掘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深入。
1.坚守“口语本位”发展理念,推进学校口语课程的全面建设。肇始于清末的汉语现代化,直到瞿秋白这里才有一个有明确的“口语”为基本点的整体发展规划。瞿秋白“用现代中国话来写一切东西”的汉语规划主张不仅彻底颠覆了中国语文的传统格局,也决定着中国当代语文的基本面貌。然而,如何坚持这一汉语规划思想,让汉语更好地走向未来、走向世界,对学校口语课程建设来说,竟是一个瓶颈。十多年前就有学者感慨汉语口语方面的著述少得可怜,仅“只有一本”。[10]207口语交际纳入中小学语文课程快二十年了,但从教材到课堂差不多仍都是虚设性质,没有实质性进展。语文教育界也有有识之士试图为国人“艰难的言说”做破局式探讨和呐喊[11],然而,时至今日应者寥寥。这就是说,中小学语文课程实际上还是一种以书面语文化为底色的课程设置。原因不是别的,恰恰在于人们对于中国现代语言规划史的麻木,对于三十年代瞿秋白“口语本位”汉语规划思想的不熟悉、不了解、少研究。
2.推进“汉语拼音”全方位应用,实现汉语国际传播的深度发展。作为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的重要继承,《汉语拼音方案》颁布六十年来为现代汉语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特别是为汉语口语主体形态“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和广泛应用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让人不禁惊喜无比的是,由汉语拼音拼写的当代汉语借词,如qigong、wushu、jiaozi、guanxi、chunyun、gaokao、tuhao、putonghua、buzheteng等,近二十年来成为英语话语系统里的热词。这一现象不仅证明了1982年《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际标准后的实际影响力[12],而且也给今天的汉语国际传播增添了新的力量、信心和灵感。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绝非英语教学中的国际音标,而应成为汉语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作为一种补充形式,或者说辅助办法,汉语拼音的汉语书写不仅有明确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具体规定作为法律保障,更有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借此学好汉语的成功经验。所以,有专家明确建议要“把拼音出版物提升到汉语国际传播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13]比如,办一些为外国人服务的“拼音报纸、刊物和网站”,每天向世界发布中国新闻,讲述中国故事,介绍中国文化。这一做法实际上就是当年瞿秋白“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建设的题中之义。
3.提高“汉语写作”学术水平,提升汉语图书出版的国际地位。汉语写作的读者对象一直局限为中国读者,而且一般又锁定为基层大众。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几十年来,汉语写作的“国际化”进程在明显加快。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这对于“汉语写作”来说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意义。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整整一百年,汉语写作的实力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这在汉语写作史上应该是一件大书特书的历史性事件。然而,从汉语写作在世界上的地位来说,无论是文学写作,还是学术著述,还有不少的路要走。特别是学术写作,目前在学术领域,还很难找到多少汉语学术权威引领全球。这当然首先是一个学术问题,但与汉语写作本身也息息相关。汉语在其文言时代可能创造了世界其他民族难以企及的以诗词歌赋为主要载体的抒情艺术成就;但在文言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汉语的能耐、汉语的力量、汉语的魅力如何呈现,这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今天自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在瞿秋白汉语规划实践中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思想,这就是现代化中国语文的建设是一个面向大众,服务大众,促进大众更好、更快地学习和从事现代科学、现代艺术的崇高事业和伟大工作。因而,汉语的学术写作、艺术创作是这一主题的自然延伸,值得今天每一个汉语写作者深思。从汉语建设和发展来看,汉语图书,特别是学术著述在世界图书市场上应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
四、结语
瞿秋白汉语规划思想影响研究是语言规划研究领域里的一个崭新课题。该课题的推进有利于推动我国语言规划领域里一些问题早日破解,促进当前中国语文生活的健康发展。不久前,在江苏召开的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呼吁尽快在中小学语文课程里落实“正词法”、建立“词意识”。可以说,三十年代瞿秋白汉语规划实践中高调进行的“字眼”探讨在这方面就是一个极好的示范引导[6]240-250,值得好好研究、承继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慧.思想的行走——瞿秋白“文化革命”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 易难.瞿秋白研究资料索引[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
[3] 汪禄应.瞿秋白汉语现代化的探索[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4] 刁晏斌.现代汉语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5] 汪禄应.汉语规划:瞿秋白的探索和方案[J].档案与建设,2017(11):41-42.
[6] 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7] 费锦昌.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纪事(1892-1995)[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8] 王力.汉字改革[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
[9] 刘海涛.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从定义变迁看学科发展[M]//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陈章太,等.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
[10]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1] 田良臣.艰难的言说——汉语口语教学百年历程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5(3):89-95.
[12] 冯志伟.汉语拼音国际标准化的新进展[J].语言战略研究,2016(1):94.
[13] 郭熙.借力拼音,让汉语更快走向世界[N].光明日报,2016-6-12.
责任编辑 曹 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