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平艺专早期美术教育考略

2018-06-11刘北一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花鸟画美术教育

刘北一

摘    要:北平艺专作为20世纪初叶中國最重要的官办艺术院校之一,在践行和引领20世纪美术思潮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影响。其早期的专业及课程设置参照了东京的美术院校,并聘用当时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绘画名家,这些画家多具有留学背景,甚至包括一些外籍教员。这种教育模式正迎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求新精神,在美术界也积极践行了“以西润中”的观念。在其早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学校内部针对专业及课程设置问题也出现了一些论争,加之当时的政治与社会氛围,导致学校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境。通过对王雪涛在北平艺专的求学情况,通过梳理其与齐白石和王梦白的师承脉络,从而了解王雪涛花鸟画学习历程及艺专早期美术教育状况。

关键词: 北平艺专;美术教育;王雪涛;花鸟画;师承

中图分类号:J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8)05-0111-11

学界当前有关北平艺专①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彭飞的《1918年—1937年国立北平艺专教职员名录》、曹庆晖的《北平艺专画学沉浮与我见》、李中华的《中国早期国立专门美术教育的学制演变》等,这些研究为学界了解艺专早期的教学与制度演变提供了基础材料。其中张涛的《画家生活与教授生涯——齐白石与国立北平艺专过往考略》详细论述了齐白石在艺专的教学情况,对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学界对画家齐白石的个案研究已经相当丰富,在此不一一罗列,而有关王雪涛与齐白石的交往及艺术师承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厘清。当前对画家王雪涛的个案研究主要收录于《墨海灵光——王雪涛花鸟画精品集》之中,包括郎绍君、王泷、薛永年、周士心等学者的文章。至今关于王雪涛的学术研讨会共有两次。除此之外,还包括高校硕士论文4篇,及一些散落各类期刊的文章,这些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基础资料。而学界对于王梦白的相关研究相对薄弱,当前主要有:吕作用的《王梦白与陈师曾交游考略》、莫晓卫的《艺坛遗珠——民国花鸟画家王梦白》、王雪涛《忆梦白师》、周伟华的《民国名画家王梦白生平考述》等。这些研究为梳理王梦白的艺术成长经历及创作观念等提供了基础资料,但关于其在艺专的教育状况及与王雪涛花鸟画的传承尚待深入。本文主要透过王雪涛与齐白石和王梦白的师承,分析北平艺专早期美术教育状况,对于了解北平艺专在20世纪初期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及分析王雪涛花鸟画艺术的成长历程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一、北平艺专早期课程体系及教学状况分析

北平艺专与杭州艺专是中国早期重要的两所艺术院校。学者刘晓路针对两所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北学东京、南学巴黎”的观点,即认为北平艺专学习日本艺术院校的教学体制;而杭州艺专则参照了巴黎的美术教学模式。 [1]王雪涛得好友陈小溪、金奉三资助,于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而该校前后的名称及学制变化是极其复杂的,现参阅学者祝捷《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历史沿革年表(1918-1949)》,见表1。

有关王雪涛1922年先入西画科后转入国画科的问题,尚未受到学界的重视,而笔者却认为,这是一个梳理王雪涛艺术脉络的关键问题。有学者认为,1922年,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并未设立国画科,所以王雪涛只能去西画科,笔者对此观点持有异议。根据彭飞《1918年—1937年国立北平艺专教职员名录》[3]显示,据史料所载:“1918年4月15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在城西京畿道校址举行了开学典礼。学校初设师范部,分中国画、图案两科。1922年7月,开设中画、西画、图案三科,开始招生。”[4]651922年—1924年的国画科负责人为郑锦、沈彭年,教员有陈师曾、王云、萧谦中、陈半丁等。笔者认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于1922年没有设立国画科”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也就引出王雪涛为何没有直接考入国画科的问题。同为中国花鸟画家的李苦禅也在同一时期考入西画科,并于1923年转入国画科并拜师齐白石。[4]69这两位日后都成为中国画领域中的画家,却在同一时期做了相同的专业选择,这并不是偶然的。可见王雪涛当时没有考取国画科并不是学校专业设置的问题,而是基于自身专业选择的考虑。

“五四运动”冲击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旧观念,思想的解放使得世人的目光转向西方。1918年,吕澂提出:“我国美术之弊,盖莫甚于今日,诚不可不极加革命也。”陈独秀在回复吕澂来信中说:“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因为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写实的精神。”[4]501919年10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上演讲时谈到:“彼西方美术家能采我人之长,我人独不能采用西人之长乎?故甚望中国画者,亦须采用西洋画布景实写之佳……今吾辈学画,当用研究科学之方法贯注之。”[5]由此可见,当时的美术界提倡向西方学习确实是一种时代的潮流,对当时的青年人有极大的影响。王雪涛的门人陈葆棣曾说:“20世纪初叶,西方的艺术观念在中国逐渐成为一种思潮,中国知识分子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社会氛围下从心理上表现出不自信。作为青年时代的王雪涛,正值热血方刚,接受了这种潮流也是理所应当的。”②郎绍君曾谈到:“‘五四时代考入艺专的王雪涛,接受了这一时代思潮的影响,曾入西画科,在研究传统的同时强调写生写实。”[6]51由此可见,王雪涛当时的专业选择并非盲目,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应该说,他是顺应了这种潮流才做出了这样的专业选择。

王雪涛在艺专西画科的学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时的校长郑锦参照日本京都市立美术学校的规程,国画科的课程安排是以“实习”课为主,兼习西洋画、用器画、解剖学、图案法以及美学和美术史,见表2。针对这种培养方案,校内以陈师曾为代表的教师,在中国画的表现内涵、风格发展及教学模式上有不一致的观点。他们肯定文人画的时代正当性。因此,学制施行仅一年,就爆发了历时一年半的“驱逐校长”学潮,教学时断时续,郑锦被迫辞职。1925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下令停办,美术专门学制实际只施行二年时间。[7]1927年1月,张作霖政府教育部干涉艺专校务,引发师生与教育部的冲突,林风眠辞去校长职务。[4]85可见,除了当时社会因素的干扰之外,艺专内部的分歧反映出改良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而作为学生的王雪涛而言,面对的是混乱的教学秩序及因学潮所引起的教学停滞,加之当时的社会对西方绘画教学模式的接受度有限,因此,西画的观念与教学受到阻碍也就不足为奇了。

艺专当时所聘用的西画教授有吴法鼎、李毅士,后来的外籍教员有捷克籍的齐提尔③、法籍的惠具利和柯罗多(Andre Claudot)④等。经历了学潮、停课的不良影响,一些学生开展了自主学习的行动,当时成立了“九友画会”⑤,学生以社团组织的形式钻研画艺,中西画科相互学习和借鉴。[6]173且王雪涛夫人徐佩蕸⑥受教于柯罗多,据王泷回忆称:“其(王雪涛)与未来之妻徐兰贞仰慕闻一多,并从闻一多学习西方美术史,又受柯罗多之偏爱。”[9]从他后来的速写功夫(图1)来看,当时对西画的接触对其日后的创作有重要影响。学者刘曦林曾说:“从王雪涛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西画的消化,素描的味道、西画的味道、形态转化的味道都包含其中了,但一看还是中国画。”[6]183也都佐证了笔者的观点,同时,根据其在艺专求学和任教的经历可知,王雪涛对于西画技法的研究或学习并非局限于艺专求学时期。

从北平艺专早期的学科及课程设置情况,可以看出其受到了日本美术教育制度的影响。“五四运动”让当时的中国社会开始将目光转向西方,艺专的教育模式也正体现了这种转变,当时热衷艺术学习的青年人也受到了这种潮流的影响,如徐悲鸿、林风眠等人赴欧洲学习也是基于这种理想。王雪涛在1922年考入艺专之后,先入西画科,后于1923年转入国画科,这除了个人的专业选择之外,也是对艺专西画教学受到干扰的无奈之举。对王雪涛而言,西画观念与技法的启蒙对其加强速写与造型的训练是有所助益的,进而对其花鸟画的创新有积极影响。

二、齐白石花鸟画风格对王雪涛的启发

历经教学动荡之后,艺专于1926年开始实行专科教室制,林风眠聘请齐白石来校任教,但部分中国画家反对聘请齐白石担任艺专教职。[4]81娄师白回忆齐白石在艺专教学情况时曾说:“在艺专上课时候,我问老师为什么课间不去休息室里,他告诉我说,一般同行在一起,難免言多语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10]经张涛考证,齐白石在艺专授课情形也是与众不同,颇受争议,且授课也是时断时续。[11]王雪涛回忆称:“我做学生时,老师们虽然都是画坛名家,然而真正想从他们那里学点技法是极其困难的。他们一般不做范画,对学生的画随意指点,门户之见也很严重。” [6]8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在学校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因而私下找老师求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正是这个原因,王雪涛于1923年转入国画科,又私下到齐白石家里拜师求教。

从王雪涛1930年之前的作品来看,其作品风格与齐白石十分相似,王雪涛1925年所画的《白菜图》(图2)和《荷花图》与齐白石的作品(图3)风格十分相似。齐白石在王雪涛画的《不倒翁图》(图4)中题有:“雪涛仁弟画此因闻余欲画背面,先画此呈余论定,正合余意。”这说明王雪涛在学齐白石花鸟画风格的同时,已经逐渐有了求变的思维。此一阶段,王雪涛主要通过临摹齐白石的花鸟画作品,去揣摩其笔墨技法及作品风格。图5为齐白石的《不倒翁》。

齐白石是王雪涛考入艺专之后学习大写意花鸟画的启蒙老师,他充分借鉴了齐白石和意趣表现和绘画风格,对其日后的花鸟画创作风格具有启示作用。王雪涛作品中的情趣感是受到齐白石的影响,他曾说:“中国画讲画理、画情、画趣。齐白石笔下的《他日相呼》倾注着人类的情感和使人联想无穷的意境。一只咬破了草笼爬于其外的纺织娘,有时不是比藏在瓜藤中的更多一番情趣吗?”[6]6可见王雪涛对画面情趣的理解和重视,《丝瓜蛐蛐》(图6)是其四十年代的作品,依然能看出齐白石作品的影子。画面中虫网侧翻,蛐蛐从斗虫的罐中跑了出来,一只趴在地上,另外一只爬到罐子的壁上,四处张望,非常有趣。他画的《纺织娘》(图7),被人关在笼中,饲养在瓜荫下,而纺织娘向往自由的天地,所以咬破笼子逃了出来,这与齐白石惯用的“借物喻人”的手法和表现情感是一样的。薛永年曾说:“他所画的对象不是贵族,也非远离时代的隐者,更不是革命年代的英雄人物,而是普通的平民老百姓,他画中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和平民老百姓的生活趣味结合在一起的。”[6]183

在风格上分析,齐白石“红花墨叶”的绘画风格对王雪涛影响很大,尤其是画牡丹(图8、图9),王雪涛和齐白石一样用墨色画叶子,但是在用色方面略有不同,他用胭脂调白粉画花头,若与齐白石的风格相比,王雪涛的牡丹花头在体积感、质感方面都更接近真实,他画的叶子有正面、侧面之分,这种对自然生机的刻画是王雪涛作品的特色。

三、王梦白花鸟画创作观念对王雪涛的启发

王梦白,名云,1888年生于衢州城关,得吴昌硕教导,为写意花鸟画家。当前学界有关王梦白早年的经历尚待深入搜集与整理,据彭飞《1918年-1937年国立北平艺专教职员名录》显示,国画科的师资名单中,王梦白赫然在列。又据吕作用《王梦白与陈师曾郊游考略》一文所考,王梦白约1919年由上海抵达北京,目的大致是为了鬻画谋生。但据彭飞考证其于1918年开始即在教师名册之中,可见其进京绝非盲目。又据吕文所载,其与陈师曾亦师亦友,交情匪浅,二人又是同门,当时北平画坛名家齐白石、陈半丁等人皆与海派吴昌硕渊源颇深,后又共事于艺专,王梦白又在陈师曾的引荐下教授梅兰芳绘画,等。水中天所著《20世纪中国美术纪年》对陈师曾的活动亦有翔实的记录:陈师曾实为艺专乃至当时北平画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故不难看出王梦白进京极有可能是受到好友邀约共同参与画事与教学活动的。

有关王梦白在艺专的教学情况,可从吕文中略见端倪,王梦白其人性格直率,与当时画坛同仁多有过节。如《余绍宋日记》曾记有:“下午仲先(方炜)同王云来,王云言其此三年来所交之友现已全然断绝,是则今日重来,亦人穷返本之道矣。”[12]姚茫父称其“惟负气,善面挞人非,人亦阴之毁议报之,道人虽微闻,率莫之恤也。”[13]由此可见其个性容易与人产生矛盾,他的学生王雪涛在《忆梦白师》一文中也提及王梦白的性格特征:“时人往往认为梦白性格孤僻,喜于骂人而不易接近,而实际他是一个才华横溢、思维敏捷而又开朗豁达的人物……梦白憎恶权势、怒斥贪官,才形成了他嬉笑怒骂的性格特点。”[6]8尽管王雪涛认为王梦白的个性特征是基于当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但是其“嬉笑怒骂”的表达方式却是导致他人际关系危机的重要因素。据王雪涛回忆称:“每日上午,他(王梦白)在家作画时,我总去观摩,每每有所得,回住处立即摹写,画纸未干,就急切地卷至老师家请教,他总能一一耐心指点,鼓励、爱护学生的成长。”[6]8王雪涛又进一步回顾了他与王梦白共同观察猴子、共同探讨画艺、共同作画的情景,这说明王梦白对于自求上进的学生是十分喜爱的,也展现出其平易近人、耐心负责的一面。

王雪涛向王梦白学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进入艺专即结识了王梦白,二人亦师亦友直到1934年王梦白在天津去世。王泷在《回忆父亲》一文中曾谈到:“王雪涛1922年考入艺专,1923年就画了一幅《鬼趣图》扇面,王梦白不但为其题名,而且在另一幅扇面上通幅抄录了袁枚、翁方纲、法式善述鬼之诗文以赠学生。”[6]148王雪涛跟随齐白石等人学习花鸟大写意,但真正开始转向小写意花鸟画风格乃得益于王梦白。在谈到王雪涛与王梦白的师承关系时,薛永年曾说:“他的写生是和默写结合在一起的,这从今天展出的部分画稿中可以看出。雪涛先生从王梦白那里继承了默记的本领,用眼睛观看,用脑子记录,因此关于对象的视觉记忆并不仅仅是形态与轮廓,而是把握住了神态。”[6]180分析王雪涛的作品《小鸟桔梗》(图10),其中四只飞舞在空中的麻雀是画面的主体,王雪涛抓住了麻雀飞跃的瞬间动态,将麻雀边飞边鸣的特点及振翅前行的力量感刻画得很生动,且每只鸟的形态各异,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意趣。

从画面效果来看,王雪涛继承了王梦白清润、劲挺的笔法。他曾说:“有一次我在他家后院看到梧桐树上有四只小鸟等待母亲喂食的情景,他要我画鸟,随后补上梧桐树,这幅《桐荫哺子》(图11)画好后不久,他题上了新罗山人的句子,我们也是取意新罗山人的笔意。”[14]此画中一人画鸟一人画树,若不经王雪涛后来的说明,很难辨识二人的分工。对比二人所画的《猫石图》(图12、13)也可以看出风格的传承关系。王雪涛的《猫石图》通篇没有敷色,墨色干湿浓淡,尤其在猫和石头的处理上与王梦白的手法一致。王雪涛并非完全临摹,而是在表现内容和构图上有了新的变化。王梦白的构图更为全景式,猫、石占据画面的上半部,下有墨竹,两只麻雀紧贴左下角飞驰而去,画面之上的狸猫匍匐偷窥呈欲扑而下之势,画面略有紧张的气氛;而王雪涛则将猫、石扩大,配竹草杂树,狸猫视线朝向画面右上方,似乎张望画外之景,将观众的视线引向画面之外。

在王梦白的影响下,王雪涛的绘画风格逐渐由齐白石的大写意转向小写意花鸟,他从学习王梦白的花鳥画风格入手,在加强观察与写生的基础上,并开始上溯传统,如他临摹王一清的《双鹰》(图14、15),采用了“拟临”的手法,即在原画的基础上调整了构图与意境。后又深入临摹徐渭的《墨芭蕉》、林良的《百鸟图卷》、吕纪的《雪梅斑鸠》、八大的《芦雁》、李鱓的《荷花》等古人作品。王雪涛绘画思维的转变影响了其后来的花鸟画学习和创作,他始终坚持临摹与写生,对其日后花鸟画风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北平艺专作为中国最早的大学艺术院校之一,其在20世纪初期“以西润中”的艺术思潮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艺专的专业及课程设置受到了东京美术院校的影响,后引入了欧洲的师资,以国画、西画、图案三个科系为主轴,但受到当时的社会氛围及传统艺术观念的制约,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艺专早期的教学状况也反映出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和冲突,甚至一度出现了停滞的状态。齐白石、王梦白都曾在艺专任教,王雪涛作为艺专的学生,其先入西画科,而后转入国画专业的学习和深造,私下受教于齐白石和王梦白等人,毕业后又长期在艺专教授国画,其早期的艺术成长历程与艺术思维的转变反映出艺专的教学状况。王雪涛私下求师的行为也彰显出当时一些学生的无奈,但从其报考西画科的行为来看,反映出当时的时代潮流。尽管王雪涛的这种尝试遇到了挫折,但艺专的师资及课程设置,使其进一步接触到西方绘画的观念和技法。王雪涛在学习齐白石、王梦白花鸟画的基础上开始上溯传统,同时,将速写、色彩等西画技法引入中国画的创作之中,对其花鸟画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注释:

①有关北平艺专的历史沿革及校名变更情况,请参考下文表1《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历史沿革年表》,为表述方便,下文统称为艺专。

②2016年3月8日,笔者在北京陈葆棣先生家中对其进行访谈。

③齐提尔(Vojtech Chytil1896-1936)1918-1926年在华任教。

④ 柯罗多(Andre Claudot1892-1982),法国人,1926年林风眠由欧洲归国,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邀请柯罗多来华任教,王雪涛夫人徐兰贞曾受柯罗多指导,并在1928年王雪涛、徐兰贞成婚时与闻一多出席婚礼,并于三日后宴请王氏夫妇,为徐兰贞作画庆祝。

⑤ 九友画会成员有:李苦禅、王雪涛,王仲年、徐佩遐、孙公符、何冀祥、阎爱兰,颜伯龙、袁仲沂。

⑥徐佩蕸(1904-1998),山东人,原名徐兰贞,后与王雪涛拜师齐白石,齐白石分别赠名“雪涛”“佩蕸”。1987年徐佩蕸将王雪涛遗作及收藏捐赠山东济南政府并筹建王雪涛纪念馆,曾任中央文史馆馆员等职。

参考文献:

[1] 刘晓路.北平艺专前期若干史实钩沉[J].美术观察,1999(11):59.

[2] 祝捷.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历史沿革年表(1918-1949) [J].美术研究,2009(2):97-99.

[3] 彭飞. 1918年-1937年国立北平艺专教职员名录[J].美术研究,2013(8):60-64.

[4] 水天中.20世纪中国美术纪年[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5] 杨成立.近现代画论精选[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15:22.

[6] 北京画院.墨海灵光——王雪涛花鸟画精品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7] 李中华. 中央美术学院前身1917年-1938年校名校长变更详考[J].孝感学院学报,2010(3):89-93.

[8] 李中华. 中国早期国立专门美术教育的学制演变[J].孝感学院学报,2008(9):89-93.

[9] 王泷.开一代宗派画风,创小写意花鸟先河[J] .艺术市场,2003(10):80-82.

[10] 娄师白.齐白石绘画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7:20.

[11] 张涛.画家生活与教授生涯——齐白石与北平艺专过往考略[J].美术研究,2013(3):72.

[12] 余绍宋.余绍宋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2:455.

[13] 邓见宽.姚茫父论画[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262.

[14] 何恭上.王雪涛画集[M].台北:艺术图书公司,1984:10.

责任编辑    赵文清

猜你喜欢

花鸟画美术教育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学生人文精神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