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文化”视野下的潮州木雕
2018-06-11彭启鑑
彭启鑑
【摘要】“海丝之路”如火如荼,史上潮州又是“海丝”的重要港口和始地之一。潮州木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潮州重要的民间艺术,在我国木雕史上享有盛誉。探究潮州木雕与“海丝”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本文以“海丝文化”的视野,探讨那个时期的潮州木雕。
【关键词】“海丝文化” 潮州木雕 文化交流 多方共赢
位于韩江中下游的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潮文化的橱窗”、“华侨之乡”、“金漆木雕之乡”等金字招牌,是潮州文化的中心地带。潮州是广东的“东大门”、对外开放旅游城市、海西经济区成员城市,同时也是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是史上“海丝之路”的重要口岸和始发地之一。
一、“海丝文化”概述
“海丝之路”涵盖了中国的贸易史、移民史和文化交流等诸多内容。以贸易为最重要目的的“海丝之路”开拓了我国南方与海外的贸易之路,是现代国际贸易的雏形。
(一)“海丝之路”的背景
交流是人类的本性。人类文化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模式已为人们所接受。没有交流,人类的文明发展将会受阻,或停滞。
我们知道,不同地区的物产有很大的差异性是产生异地之间的物资的贸易的基础。中国有的东西外国没有,或是外国有的东西中国没有的情况是“海丝”贸易的基础。由于产品体量大,距离远,必须借助有效的交通运输手段。陆上可通过陆路运输。虽然要付出诸多努力,但毕竟还能做到。由于沿海地区有大洋阻隔,就只能“望洋兴叹”了。在这种条件下开辟“海丝之路”就自然成为必然。历代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也在大力推进“海丝之路”的发展。
(二)基本内容
“海丝之路”有两个最基本的内容:其一,解决交通不方便给人们交往、各地物产交换带来的难题。这样也就无法实现货物的流通,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其二,畅通了交流通道。
“海上丝路”为增进中国与海上各国的联系提供了便利和可能。如果没有这条“海丝之路”,与外面的联系肯定由于大海的阻隔而无法实现。如果无法实现畅通的交流,各地文化根本无法实现“多元化共存”、“良性互动”的格局。
(三)基本功能
1、移民浪潮
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远步重洋成为可能。海上丝绸之路的的形成,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海丝之路”为大批潮人远行提供了便利。中南亚一带的潮人数量激增。据统计,海内海外各有潮人一千多万。海内外潮人遥相呼应,内外互动,相映生辉,其凝聚力举世闻名。可见“海丝之路”对潮州地区向外移民浪潮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2、文化交流
交流是人的本性,是不可避免的。文化的传播普遍存在。不同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互相冲突、互相采借,最后达到涵化、融合。因此,不同的文化中既有相同的成份,也有不同的成份。“海丝之路”使异域文化间的交流成为可能。各地文化就是在这样的“互相碰撞、互相渗透”,最终形成各种文化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格局。
经济发展
由于环境、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异,资源方面和生产成本等的差异客观存在。通过海内外贸易,规避了各地在生产某些产品存在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此外,由于海上贸易的需要,造船业、海运业和航海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可见,“海丝之路”对各地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也是多方面的。
二、潮州木雕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征
始于唐、兴於宋,艺臻于明清的潮州木雕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统艺术,也是中国两大木雕流派之一。潮州木雕唐宋时期即已存在,“指T绳木,卯金涂漆”。建于唐开元年间的潮州开元镇国禅寺和建于宋治平年间许驸马府至今还保留有部分建筑装饰的潮州木雕。
(一)开端于唐宋
有资料显示,唐宋时期潮州木雕就已出现。宋代潮州郡守有做“漏”的记录,其中有“指工绳木,卯金涂漆”的记载: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的潮州开元镇国寺内的天王殿楹架上有“草尾”装饰的斗拱状物:寺内挂铜钟的木构件是宋代保留下来的:建于北宋治平年间的潮州许驸马府的装饰木雕也大多带“草尾”装饰的木雕。
(二)成熟于明清
明代是潮州木雕的快速发展时期。明洪武年间建成的潮州镇海楼走廊上,原有一百零八只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的木猴作为柱头装饰,人称“府楼猴”。“府楼猴”是潮州木雕走向成熟期的标志。保存于潮州市博物馆的其中三只“府楼猴”,其状物传神之功世所罕见。“府楼猴”代表潮州木雕最高的木雕水平,也标志着潮州金漆木雕明时已进入实际应用。与许多工艺一样,潮州木雕在清代进入“全盛期”。清前中期潮州建造的許多祠堂、寺庙,甚至民居,都保存有较为完好的木雕作品。
(三)繁荣于近现代
在近现代,潮州木雕发展势头强劲。潮州木雕艺术步入一个新阶段。从现在的建筑中,有许多是海外事业有成者回乡建设的。在这些建筑中不仅有精美的木雕的建筑构件,也有大量日用木雕器件。有些木雕的造型、彩绘中明显融入了海外的元素。这无疑拓宽了潮州木雕的表现力。
到近现代,潮州木雕的工艺更加复杂、构思更为巧妙,艺术也更加成熟。张鉴轩、陈舜羌等人制作的《三羊开泰》、《荷塘秋色》、《龙虾蟹篓》等大型木雕挂屏是在传统木雕的技艺基础上的创新。
三、“海丝之路”与潮州木雕
“海上丝绸之路”的雏形在秦汉时期便已存在,《汉书·地理志》是有关中外海上交流的最早记载。当时中国就与南海诸国接触,实物等文化遗存表明中外交流可能在汉代以前就开始了。“海丝之路”之所以能健康发展,与中国南方沿海多山的特殊环境有关。由于受多山环境的影响,内外部的交流不畅,利用海运是最合理的选择。实际上,交流畅通与经济的发展也满足了当时统治阶层的需要。地方诸侯通过海外资源交易发展经济以维持其统治。借助夏冬季风助航,东南沿海具有方便性,因此古代中国沿海很多地方都有此项交流。
(一)文化融入
潮州木雕技艺中明显有外来凶素的融入。从现有的一些木雕作品看,有的花草、虫鱼等特种不是当地所有,很明显带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巴和伊拉克等国家和地区的味道。传统的狮子木雕件除有中国式的狮子外,还有看起来有很明显的异国味道的狮子。潮州是”海丝之路”的重要节点,潮州木雕技艺通过“海丝之路”传播到上述地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海丝之路”把潮州木雕技艺与海外的需求密切联系起来。
我们从从潮州木雕的表现形态看,明显融入了异族文化。这反映了外来文化对潮州木雕的影响。据潮州市收藏家协会秘书长苏培光先生介绍,他多次到印尼、马来和泰国等地,在访问当地的古董市场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木雕器物。这些器物很明显带有潮州木雕的风格。当地的一些老房子,特别是海外潮人的府宅或宗祠的构件上也有类似的木雕装饰物。
这些器物到底是在潮州制成后卖到这些地方的,还是相关的潮州木雕大师到这些地方现场加工?由于缺少这方面的资料支撑不好下结论。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没有“海丝之路”的便利条件,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由此可见,潮州木雕技艺既有外来文化的融入,对海外很多国家的木雕行业也产生影响。
(二)促进发展
历代朝廷积极引导东南沿海外销的目的是要换取白银。潮州木雕由于其精湛的技艺,和在当时来看具有较大的生产加工能力,某些产品随其它诸如陶瓷、茶叶等地方特产远销海外市场是有可能的。
据有关方面调查,潮州木雕始于唐宋时期,到明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在潮州府城区和周边地区有很多明代的木雕器物、建筑木雕构件遗存。这说明当时的木雕生产具有相当的规模。清以后的木雕遗存更加普遍,且有很多上了金漆的。海内外同有这种木雕的现象正好说明海丝之路对潮州木雕对外交流的影响。
据前辈老人对潮州木雕的描述:以前建房子离不开木雕的装饰。当地木雕师傅技艺都很高。有时为把作品做得更好,甚至还采用“斗艺”的形式。建于清后期的潮州已略黄公祠就采用了这样的“斗艺”形式。当时的做法是这样的,屋宇被隔成两个区域,两帮人马各自设计、雕制,最后赢的一方才能得到报酬,输的一方分文不取。为何要采用这种形式来竞争?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当时可能“产大于销”,竞争激烈,工程不好承揽的缘故。既然当地的产能过剩,那么通过海丝之路,就可以把过剩的产能输出国外,就能赢得发展的空间。
(三)文化传统
现在新的建筑物几乎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传统的泥木结构的少之又少。那么,作为建筑构件的潮州木雕的需求几乎没有。但是潮州的木周制品的量倒是有很大的发展。现在潮州有木雕厂数十家,在古城区的牌坊街、中山路等重要路段还有几十家木雕作坊和店面。这些厂、店、作坊虽都加班加点生产,但产品,特别是大师的作品还是供不应求。
潮州木雕在近、现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产品的技艺更高,文化内涵更丰富。这显然是历史积淀和众多大师努力的结果。当然也有强劲的市场需求作基础。近年来,潮州木雕的名气越来越大,木雕在海内外市场都很受青睐,作品远销海内外。
潮州木雕之所有今天的局面,与历史上重视外销的传统不无关系。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潮州木雕产品融入了异国文化,也对异国文化施加影响,与异国的需求结合紧密。可见潮州木雕借“海丝之路”的便利,在文化的碰撞与整合中谋求生存空间,促进自身的发展。民族中心主义是普遍存在的文化心理。现实中各民族的人们都倾于本民族的,或者与本民族文化相同的文化。潮州木雕技艺为得到不同民族的认同就必须在作品这个载体中既保留本自身的特色,也要融入异民族的文化,
显然潮州木雕在这方面则注意到了,其作品不论在造型、设计、装饰乃至包装等方面都满足了同民族的文化需求。可见,潮州木雕技艺与异国文化紧密结合,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所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渗透到当代木雕人血液中的木雕文化文化功不可没。这是“海丝之路”对潮州木雕发展的重大贡献。
结束语
21世纪的“海丝之路”的合作不局限于东盟诸国。其发展策略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都包括其中。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市场链相贯通,形成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经济带,建成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东盟作为“海丝之路”必经之地,与中国有着广泛的政治基础和坚实的经济基础,“海丝”战略的实施,符合各方利益和共同要求。国务院于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愿景与行动”相关区域的功能定位。
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海丝文化”促进了各方的发展,多方受益,实现的“多赢”。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秉持亲、溅、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近睦远交,使沿線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是我国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策略,是中国开拓与沿线各国之间新型合作关系,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搁置争议、增进共识、合作共赢,推动和平稳定、繁荣共进的周边环境的形成。这是新形势下中国为应对挑战的重要举措,是中国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深远谋划。
随着“海丝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潮州木雕来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潮州木雕要挥发自身的地理、人文与地缘优势,积极融人新“海丝文化”进程中,再创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饶宗颐总纂《潮州志》,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2004年
[2]黄挺《饶宗颐潮汕地方史论集》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
[3]《海上丝绸之路》.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编:
[4]李庆新《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回顾》:China In-tercontinental Press.2006:
[5]邱立诚、曾骐《论浮滨文化》,文史知识,1997.11。
[6]《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的内容及意义》中国宁波网:
[7]《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