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和谐文化促进师生健康快乐发展

2018-06-11曹艳霞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和谐文化健康发展师生

摘 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师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和谐安定的环境对一个学校而言至关重要,和谐一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因此,学校应把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放在工作的首位,渗透到学校的各个领域,从而营造一种健康、文明、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这不但对培养和提高师生的审美情趣、高尚情操和健康人格大有裨益,也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底蕴。

关键词:和谐文化;健康发展;师生

作者简介:曹艳霞,山东省淄博高新区第六小学教师。(山东 淄博 255000)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9-012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分工越来越细,对每一个点都可以进行深挖并做到极致,教育同样如此,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改革越来越深入。各个学校都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不同的特色,出现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纵观各种情况,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就是要打造优秀的学校文化,用文化来引领,用文化做保障,才能凝聚团队、干事创业。一个集体、一所学校的文化就是师生共同的习惯与信念,当真正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时,也就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真正实现师生的自主发展。

一、思想引领,建设“我工作我幸福”的教师文化

幸福是我们教师文化的核心与追求。我们以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为目标,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宗旨,从教师需要和学校发展出发,不断引领教师在科研的舞台上展示自我,促进专业成长,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享受那份独特的幸福。

1. 在读书学习中成长。学习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要素。为此我们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班,形成了班规,定期开展活动,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教师在读书中真正意识到“书能香我无须花”。为了将读书进行到底,让书香浸润每一个教师的心灵,学校开办了“相约星期四”教师读书活动。每周四下午学生放学后,教师自觉聚集在阅览室,静静地享受1小时的阅读之旅。最能见证教师读书学习带来变化的是我们的教师论坛,主持人由读书班成员轮流担任,在他们的精心组织下,每次论坛都长达2至3个小时,每次的感觉就是我们浑然一体,携手前进。

2. 在研讨交流中发展。在教研活动中,学校已形成了自己的两大策略。第一,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促进个人和团队的共同进步。教研组里,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不管是骨干教师还是正在成长中的教师,都有一股好学向上、不怕吃苦的拼劲。他们互帮互学毫无保留,新老教师主动结对,谈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故事,解决教学困惑。他们互相欣赏又敢于批判,他们主动学习又诚于分享。第二,积极开展案例研究和反思实践活动。如开展“同课异构”“我的专业发展成长日——自录自评一堂课”“课堂阶段评价”活动,及时进行反思,交流成长心得,促使教师在反思与实践中成长。

3. 在课题研究中提升。开展课题研究是促使教师走上专业化之路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搭建各种平台激励教师承担课题研究工作。近年来,我们研究了省级课题《建设书香校园,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研究》《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的研究》,市级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验研究》《以学生为本,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的实验研究》等。此外,我们每年都积极申报区级小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的引领下,教师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成长的幸福!

二、搭建平臺,建设“我努力我成功”的学生文化

1. 改革评价办法,促使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我。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一种全新的竞争机制,学校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分别出台了“五星班级”和“十星学生”的评比实施方案,以此取代传统的班级和学生评价方式,体现“以生为本”的科学发展思路。“五星班级”和“十星学生”的评比活动,全面规范了学生的言行,更重要的是使每个孩子都有争星的机会,激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我,有效推进了班级管理的进一步深化,使学校逐步形成班风纯、学风浓、校风正的良好局面。

2.“教育点”提升德育实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我们认为,深刻理解并熟记有关内容是行动上落实的重要保证,但要求学生熟记所有德育基本内容及学校养成教育要求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而诵读童谣是儿童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通过编写童谣、背诵童谣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在边诵边唱中增长知识,明辨是非,接受教育。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教育点”的理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小学生德育基本内容和学校养成教育要求为依据,把需要学生“挂在嘴上,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的重点内容作为“教育点”。以此为支点,推动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普遍养成。如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主席寄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淄博高新区第六小学校歌》、学校办学理念等作为“教育点”,要求人人会唱、人人熟记,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热情。

3. 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潜能发挥。学校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这是家庭和社会无法代替的。课程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各学校在执行统一的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满足本校学生的需求,越发突显校本课程的价值,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课程体系。如主题活动节日类,有读书节、数学节、科技节、艺体节、合唱节、演讲节等;根据学生的需要,结合教师的自身优势,共开设了22门校本课程,包括琴棋书画、运动表演、科技发明、手工制作、文学赏析五大类;综合实践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调研访谈、实地参观、社会劳动等内容,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建设充满书香的学校特色文化

我们的办学特色是打造书香校园。为了培养爱读书的六小学子,我们努力优化校园环境,改变学生校园生活方式,让学生置身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环境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每一个学生。

1.“阅览室”天天开。我们购买了大量适合学生阅读的儿童书籍,力求每一本都让学生“爱不释手”,从爱读这些书开始,爱上读书。我们的学生能在自己的阅览室里读到这些书,既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又提高了孩子的兴趣。

2.“涂鸦墙”周周换。走廊前墙窗下是各班的展示台,学生的得意作品如手抄报、剪报、绘画、作文、日记都可以粘贴上,墙窗的高度更适合儿童学习和欣赏。看到老师和同学们围在自己的作品前赞不绝口,小作者别提心里有多美。

3.“展示台”月月展。学校精心设计了“爱心苑”手抄报和以低年级为主的“剪报”,并分别于楼梯口设置“小报纸,大舞台”和“剪出新世界”两块展示台,鼓励学生养成读读记记,读读画画,读读剪剪的好习惯。

4.“书香走廊”天天品。北一楼的横梁上是“理想篇”和“读书篇”,北二楼是“道德篇”,南一楼是“梅兰竹菊”的名诗佳句,南二楼、北三楼是实践天地,南一楼走廊外西设“晨韵角”,东设“成语角”,让学生天天沐浴经典佳句,争做少年君子。

5.“读书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年年评。为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校决定每学期期中考试前进行“读书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的评比。评比栏设在学校最显眼的地方,南一楼为“学士墙”,北一楼为“硕士墙”,北二楼为“博士墙”,申请成功的学生身披学士服照相展示,真正让学生感受“以多读书为荣”。

6. 天天晨诵、日日午读、时时进步。每天清晨,教师带领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用琅琅的童声开启每一个黎明;每一个午后,都能听到老师们动情地为孩子讲述故事。每两周组织一次暮醒仪式,由故事开始,由感恩结束,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每一天、每一个人。

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是缓慢的,但我们已感受到这种引领作用。我们正走在文化建设的路上,我们有信心打造出有特色的六小文化,让我们的师生在文化中不断长大!

责任编辑 朱泽玲

猜你喜欢

和谐文化健康发展师生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论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
效能监察助推企业健康发展的探讨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蒙古族那达慕的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视阈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创新探讨
阳光管理 规范行为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