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资源”要留下更要用好
2018-06-11胡家源
胡家源
近期,全国多个城市频出引才新政,支持大学生落户,吸引高端领军人才,竞争之激烈,被舆论称为“抢人大战”。
对人才的新一轮竞争体现了对创新发展的渴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政策、创新机制都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对人才的新一轮竞争体现了各地对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期盼。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地均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产业转型升级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一层次的人才竞争,要让“第一资源”真正变成“第一动力”,实实在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仅仅出台引才引智政策还不够,更需要把人才留住,而且用好用足。
其中关键一点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营造出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的制度环境,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培育、用好一流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并形成创新团队,引导创新孵化落地至整个产业链条,从而带动企业和地方产业做强做大。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流人才的代表,科学家、企业家、技能专家等领军人才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创新发展诉求也有所不同。各地有必要因才施策、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地区优势和资源禀赋,与地区发战略同步谋划、同步推进,避免一哄而上、同质化竞争。
科学家的宝贵之处在于基础研究和引领性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的一些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往往是非线性的,“冷板凳”或许一坐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科学家聚集之地,是否有浓厚的学术氛围、良好的学术传统和充分的科研条件,是否有科学的宽容试错的创新体制机制,是否有合理灵活的产学研转化体系,这些都是“第一资源”中科学家群体更为看重的。
企业家更为看重产业配套和营商环境。一方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当地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資源是否充沛,产业聚集和配套服务能力是否跟得上,直接关系到领军企业家对投资落户、做强做大企业的信心。
同时,企业希望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比如对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否到位,从省区市到基层的政商关系是否亲清,地方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预期是否稳定,会关系到企业家群体在当地的长远发展考虑。
技能专家或者说“大国工匠”,是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一环,也是在人才竞争中相对容易被忽视的一类人才群体。如果没有一支技术精湛、手艺高超的工匠队伍,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和智能化设备的驾驭就会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对于这一群体,地方需要综合考虑教育、医疗、养老体系等公共服务,职业技能和知识的再教育、再培训体系,以及社会对于工匠精神的尊崇和弘扬等方面,是否真正具备吸引力。
要而言之,要通过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一个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从激发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更多层面而言,则需要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加快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帮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