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成就教师健康心理

2018-06-11牟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牟军

〔关键词〕心理健康;职业幸福;中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5-0073-02

一、问题提出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对外公布一项调查结果,该课题组在全国14个地区168所中学2292名教师中进行抽样检测,结果显示: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自卑心理严重。另外,多个城市多次检测均表明,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烦躁、忧郁、精神不振、睡眠障碍、原因不明的不安感等症状,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人际关系紧张,职业倦怠的时间提前,职业倦怠明显,感受不到职业幸福,幸福指数低等。

教师出现以上问题,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导致对学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等不良行为,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在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的今天,研究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致力幸福教育的打造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问题分析

出现心理症状、幸福指数低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压力是外因,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压力和角色压力。教师的内在观念和价值体系是内因,压力是通过教师的认知和观念发挥作用,当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压力和自身需求,不能协调身心平衡,就容易滋生各类心理问题。

工作压力大源于学校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家长望子成龙,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期望很高;学校强调校级成绩竞争,各种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等对教师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角色压力是指由职业特点带来的特定压力。中小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在学校里,教师需要在学生面前做表率,不能随意表现完全真实的自己等。这些职业要求对教师形成了角色压力。

有压力是正常的,压力与需求和能力的比呈正相关。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不注重心态的调整,不合理疏导压力,不能正确认识压力,当能力不足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压力就会增大,容易导致焦虑、忧郁等心理症状,进而导致幸福指数低,感受不到职业幸福。

三、解决策略

1.关注教师对公平和民主的需求,学校加强沟通和解释

少数教师不太关注学校政策的制定。在各项考核评优、晋级选拔之后,对结果不满意,感觉“不公平”,不能疏导负面情绪,从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学校领导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政策的制定,并做好政策执行后的沟通解释工作。强调方案公开透明;强调方案制度的稳定和改革相统一;强调方案看原则、看方向,淡化细节;强化科学的公平观,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不强调结果的公平,强调程序和过程、机会的公平。同时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政策制定等工作,充分发挥主体性,让教师有归属感。

2.让教师认识到教育是门艺术,教育生活是艺术生活,是快乐的生活

少数教师割裂工作和生活,认为工作就是混时间,得过且过,松松垮垮,感觉百无聊赖。学校应提倡“工作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幸福工作的生活是幸福不完整的生活”。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指出:“首先,课堂教学应被看成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她)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在课堂和学校中度过的。因此,高质量的教师职业生命,是构成教师幸福生活的主要部分。

学校应积极向教师倡导:教育是门艺术,面对的是人和情感的工作,是塑造灵魂的工作,是丰富多彩的工作;教育生活是艺术生活,理应是快乐的生活。

3.正确认识教师的“春蚕”精神,认识守成与发展,促进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幸福之路

过去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来形容教师职业。我们不否认那种奉献的崇高精神,但不主张那种悲壮的结果,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更应该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注重生命的质量,共同实现幸福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无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陈大伟在《在新课程中:困惑與成长》中指出,教师的生活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四层次是在通过工作证实自己的基础上,通过工作发展自己。在追求主体化活动实现自己的同时,也追求在主体化活动中内化——促进自我发展与变化。在对学生提供帮助的同时,还追求自我成长的快乐,在工作中收获成长,收获快乐。

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求,在工作中创造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在不断的学习、读书、培训中获得新知,丰富自己的内涵,滋养自己的灵魂和生命。正如罗素在《幸福之路》中说:“因从事一项有价值的建设性工作而快乐,是人生所能获得的最大快乐之一。”

4.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原则,注重沟通交流,激发教师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

对教师进行价值引导、文化影响的同时,调整教师心态,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原则,注重沟通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决策、方案的制定等工作中来,从方案的出台到执行,都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尽量听取教师的建议,保障过程和机会的公平;在政策执行过程之中、执行之后加强人性关怀,注重沟通交流,进行心理疏导;激发教师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疏导教师的不良情绪,增强幸福感。

5.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提高专业能力,增强职业自信,找到职业幸福

在校本培训、校本研究、校本课程、校本管理等工作中致力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读书和专业发展,促进教师在“内化”中找寻幸福,在“外化”中实现幸福。通过参与上述工作,我校教师在专业态度、专业理念、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发展,增强了职业幸福感。

6.开辟心理疏导渠道,让教师的心灵天空常蓝

学校应建设良好的沟通文化,畅通沟通渠道,校长和干部对教师的谈心工作畅通,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开设心理健康专题报告,请心理专家到校作讲座和进行疏导,教会教师压力缓释的方法;开展各种环境创设工作,美化教师工作环境,保障教师在温馨的氛围中工作;关心教师生活疾苦,给家庭困难的教师和特殊情况教师以关怀和温暖,在教师婚丧嫁娶等特殊时候及时给予关怀;关爱教师的身体健康,开展各种有益健康的文娱活动,带领教师踏青赏花,在大自然中释放压力,舒展生命;带领教师参加拓展训练和体育锻炼,例如打太极、跳健身操,在体育运动中锻造意志和强健身体,保障教师身心健康。在集体活动的温馨氛围中,让教师的心的天空常蓝。

关注教师,就是关注教育。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强化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给教师以充分尊重,为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注入希望和幸福,构建和谐温馨的校园。打造幸福教育,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重庆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重庆,401121)

编辑/于 洪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面临的现状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