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性照亮教学
2018-06-11胡伟
摘 要:历史教学的本质意蕴在对学生进行理性教育,历史教学叙事(教师的讲述)对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是极其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历史教学叙事,要交代清楚历史的细节、历史事件及现象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唤醒理性。历史教学叙事,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用真实的历史,用历史内在的逻辑力量激活学生的理性思维。历史教学叙事,要多角度地立体地认识历史,展现思维的魅力,才能教会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
关键词:历史教育;历史教学;中国近代史
作者简介:胡伟,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实验中学教师。(江苏 苏州 215000)
中图分类号:G63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0-0089-03
2015年12月唐秦名师工作室举办“历史教育,人不能缺席”的大型教研活动,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争鸣与思考:“历史教育,人不能缺席”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中学历史界权威杂志《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上面发表了多篇对这个宏大命题进行叩问、求索的文章。许多文章都提到要重视人物教学,要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这些探讨实在地推进了对“历史教育,人不能缺席”的思考,但是笔者认为它的内涵应该是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我、人类生存的意义与价值,进而学会尊重别人和关心全人类命运,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解放,使人实现从必然向自由的飞跃。而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则是对学生进行上述教育的重要路径。因为只有拥有独立自主的思考理性,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人自身的力量与价值,知道如何处理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是“历史教育,人不能缺席”中最核心的问题。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叙事中进行理性教育与熏陶呢?笔者在阅读蒋廷黻《中國近代史》一书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一书以其理性的分析、新颖的观点深深地吸引了几代读者,令人信服地接受他的观点,洞察历史的真相,获得真正的历史启迪与智慧。他的理性分析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仰望这位学者。
一、历史教学叙事,要具体地分析
在通常的历史教学叙事中,无论是历史教材还是教师的讲述大多是笼统的叙述,直接对历史现象进行定性分析并给出结论。这造成的后果是学生无从判断历史教学叙事中逻辑关系是否合理、无法裁定历史教学叙事的正确与否,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懒于思考,使他们思想不再进步。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历史教学叙事中缺乏具体的分析,学生只能被动地消极地接受不恰当剪辑的信息。
在历史教学叙事中,具体的分析指的是要充分展示历史的细节,触动学生的心灵,激活他们内在的探究欲望;要详细地描述事件的内在逻辑,充分地揭示人物行为的前因后果,从而用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力来震撼学生,充分展示理性思维的魅力。具体的分析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一书就是用具体的分析较为真实地还原了历史现场和图景,吸引人们对历史事件展开理解、同情、思考。
比如,历史课本在讲到马嘎尔尼访华事件时,往往是笼统地介绍,受中国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影响,马嘎尔尼访华时受到冷遇,中国因此错过了一个与西方深入了解的机遇。这样冷冰冰的叙述,不能充分展示历史的味道,学生没有思考的动力,只是机械地记住结论,不会去理解历史,更不能得出真正的历史启示。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翔实地介绍了马嘎尔尼访华过程中遇到的文明冲突,其历史描述真实细腻,令人身临其境,展开对历史的沉思:闭关锁国是多么的愚昧,错失机遇是多么的可惜!我们应该怎么做?要放眼全世界,用开放平等包容的心态拥抱世界,顺应时代发展!这样的历史感悟不是被强行灌输的,是自然生成的;不是虚张声势的,是真实的智慧的。同时具体细致的分析,能准确而传神地展示历史现象内在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在对历史的感悟中完成意义建构,进而实现理性思维的成长。
在历史教学叙事中有这样几种情形没有具体地分析的:①课本由于篇幅的原因,没有展开叙述。如讲到鸦片战争的影响,只是笼统地给出结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教师在此时要学会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与整合,围绕教学立意,进行取舍,选择合适的历史现象进行具体分析,用理性引领感性。②拘泥于以知识、分数为中心的教学,不敢越应试教育的雷池半步,以课本为中心。这时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课程观、教材观,大胆地使用教材。③教师本身对历史知识掌握不到位,知识结构有缺陷。教师只知道使用教科书,如何能在历史课堂教学叙事中用具体的分析来打动学生呢?任鹏杰、李惠军、唐琴中等历史教学界的大家一直在提倡:中学历史教师要多读书,要扩大学术视野,提高专业素养。
二、历史教学叙事,要客观地分析
事实胜于雄辩,具体的分析所产生的理性力量是以客观地分析为基础的。理性的力量是通过具体的分析来呈现的,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石的。客观地分析要自觉摒弃主观立场的偏颇、主动克服知识背景的局限,以事实为依据,以独立思考的理性为基础,以建构对历史有深度有高度有逻辑的洞察力为宗旨。
例如对林则徐的评价,在历史叙事里我们把林则徐神圣化,没有从实际出发,缺乏客观评价。这样叙事中的林则徐是理想化的,是不真实的,不是有血有肉的。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一书通过挖掘丰富而真实的史料揭示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读者能感受到他当时的苦恼,能倾听他心灵的呼声。仅仅告诉学生,林则徐是一个坚决抵抗英国侵略而进行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对学生可以有一定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但这种爱国主义教育是苍白的,没有根基的。客观地揭示林则徐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展现一个真实的林则徐,让学生去体会当时认识西方的艰难过程。通过这样的分析,林则徐的局限性其实更加值得我们反思。比如,作者认为林则徐是慢慢觉悟地:到广东以后,他才知道了中国兵器不如西方,所以他竭力购买西方先进的炮舰,同时搜集西方的情报。比如,他让魏源编撰《海国图志》。但是,林则徐不肯把对中西真实而正确的看法告诉别人,是因为他更爱惜自己的名誉,作者说:“林文忠公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这样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可信的林则徐,我们会为他敏锐的目光,深刻的思想而折服,但也为他身上的时代局限性而感到痛惜!在这样客观真实的具体的历史叙事之后,学生会真正地去思考,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他们会为时代的落后而悲愤,从而得出真切的历史启示:正确认识世界与中国,实事求是,克服自身和时代的局限性,以开放、谦卑、警醒的态度对待世界,准确而恰当地找到实现人生真正价值的方向与路径。
又如对琦善的评价,历史课本长期以来把他当作妥协派,甚至当作卖国贼。这样不够客观的评价,除了激发表面的亢奋的歇斯底里的“爱国热情”,没有什么历史教育价值,对琦善的评价也是不公平的。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一书就对琦善进行了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分析:琦善把中外力量悬殊看清楚了,而且公开宣传,但是士大夫阶级不相信他。他不是妥协派,更不是卖国贼。于是,我们会思考:全国的士大夫阶级为什么会不相信他,他为什么对我们的民族没有信心,他们为什么只听其自然、不图振作?蒋廷黻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不责备他们,因为他们是不足责的。”那么问题来了:谁是“足责”的呢?或许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完全找到答案。只有客观的评价,才能有真实的情感,才能有真实的教育。
对历史进行客观地分析要求我们要尊重史实,要有史证意识,学会对历史材料进行比较鉴别,尽量恢复历史的原貌,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分析、认识、研究、感悟历史。
三、历史教学叙事,要全面地分析
由于某种史观、立场、思维定式的影响,我们会戴有色眼镜去观察和描述历史。所以我们要注意信息对称,以开放的信息源和多元的觀点来拓展视野,防范偏见、固执。由于惰性思维,我们不敢怀疑历史课本叙述历史事件的说法,本质上反映出教师本身缺乏理性思维,没有对史实进行认真细致地梳理与整合。为客观地进行历史叙事,教师必须超脱自己的立场,多角度地认识问题,避免视野的狭窄;教师必须对自己的结论保持警惕,不断去追问逻辑的通顺严密,避免结论的武断;教师必须多方搜集资料,对史料进行实证检验,避免知识背景的缺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用客观理性的分析点燃学生思维,实现真正深沉的情感价值观教育。只有全面分析才能真正接近历史的真相,获得更丰富多彩的历史教训与经验。
具体的分析、客观的分析是历史叙事追求的目标,全面的分析是达到具体分析、客观分析的重要手段和路径。比如在教材和课堂中评价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看起来是很全面的,但其实叙述还是有一些缺点:强调帝国主义侵略带来的负面作用,对积极作用讲的不到位;并且以结论的方式呈现,似乎没有讨论利多还是弊多的空间,没有体现出客观追求真理的精神。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一书对帝国主义侵略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用全新的视角,感受到人类理性思维的力量:穿透历史迷雾,把握历史规律。正确的做法是要全面客观剖析帝国主义侵略带来的客观影响,形成和表现出叙事的逻辑关系。蒋廷黻从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角度指出帝国主义的真实性质:第一,资本主义国家贪图在外国投资,但接受外来资本不一定有害,英美的资本家也不一定都有政治野心。如平汉铁路原是借比利时的资本建筑的,后来清朝按期还本付息,那条铁路就变成我们的,造福于民。但是有些资本家要利用政治压力去获得投资机会,还有政治野心家要利用资本扩充政治势力。所以我们对外国的资本应采取的态度如同对水一样,有的时候,有的地方,在某种条件之下,我们应该掘井取水,或开河引水;在别的时候、地方和条件之下,我们必须筑堤防水。第二,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有商业推销的关系。各国不一定都靠武力侵略或政治压力,更多的竞争是靠精美的商品与低廉的价格。书中举例说英国与美、德、法、日诸国的贸易额,远大于英国与其属地的贸易额。英国的属地最多,尚且如此,别国更不必说了。第三,寻求原料。资本主义不一定要行帝国主义才能得到原料。同时,出卖原料者不一定就是压迫者。最后,蒋廷黻得出认识:资本主义不一定就是帝国主义。未开发的国家容易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压迫和侵略,也可以利用外国的资本来开发自己的资源及利用国际贸易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对帝国主义侵略问题上的分析,蒋廷黻就充分展示了理性分析的力量,客观真实,全面深刻,新颖独特。
学生的理性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在自主的学习中觉醒的。教师需要做的是给学生提供全面客观的历史叙事,提供对称的信息,让学生完成逻辑的自我建构,用情感调动情感,用理性激发理性。
责任编辑 范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