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应用视角下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8-06-11李灿阳谢智慧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通讯软件微信

李灿阳,谢智慧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开发的网络社交软件,主要搭载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具有便捷性高、互动性强等特点。微信一经推出便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已经成为当下最流行的手机应用软件,学生成为了微信使用的主要群体。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看到了微信软件应用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积极作用,希望利用微信软件使用免费、普及率高、便捷、互动性强等优点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1]。然而,手机依赖问题已经成为继网络成瘾之后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学生管理工作者担心,鼓励微信应用势必会给学生使用手机提供更多的理由支持,给教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在鼓励将微信应用于教学教改中和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上,高校的决策者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制定合理的对策。

一、微信应用视角下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实质

心理学研究将手机依赖症定义为一种新型心理疾病[2],典型的表现就是患者需要与手机“形影不离”,一旦发现手机不在身边或者长时间没有使用手机便会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心理和生理受到危害后,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说,学生手机依赖问题还不能严格的定义为心理疾病,而应该是学生背离教学管理要求使用手机的行为,也就是学生在不恰当的时间、场合使用手机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例如,上课时使用手机玩游戏或开展社交活动,学生对这种行为的发生缺乏自控能力,在校学习和生活受到不良影响。可见,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实质就是学生没有正确的使用手机,没有将手机作为学习和生活的辅助工具正确对待和使用。以使用微信软件为例,学生使用手机的行为有三个误区。

(一)不能正确选用功能

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讯,微信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基于手机等智能终端实现即交互式时通讯,相对于传统手机的语音和文字通讯,微信通讯更经济实惠,通讯内容更丰富,通讯形式更灵活。教学管理中提倡使用微信,正是出于对微信通讯功能优越性的考虑,借助上述功能,可实现学生、学生家长、班级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管理部门领导等各类人员间的交互通讯,更方便高效的完成教育管理工作中信息共享、教学互动、管理互动、工作互动等诸多具体事务,如图1所示。然而,微信作为一款商业软件,为了给用户增加更多的软件使用便利和快乐体验,提升软件使用效果,还增加了微店铺、抢红包、朋友圈、微信游戏等诸多功能。这些功能,丰富了微信应用的内容,增添了用户使用乐趣,却是将微信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干扰,与同时存在于智能手机中的其他各类娱乐、互动软件一道,给手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不利影响,成为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学生往往会因为手机中存在的大量娱乐、游戏软件,而对手机爱不释手,形成手机依赖。

图1 学生基于微信的通讯互动模型

(二)不能有效控制使用时间

作息时间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重要内容。学校把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按照课堂、课间和课外进行区分,并划分了课程节次,把一天的24小时分成了多个时间区段,每个时间区段安排了学习活动内容,形成了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有的学校根据作息时间表制定了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一日生活制度。学校的作息管理制度是学生在校学习的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微信软件不限制信息发送和接收时间,可以24小时实时在线,而且,借助手机的便携性,给用户提供了随时随地随需的信息传输服务,只要有网络就能通信。一般情况下,学生会选择课间或者课外休息的时间利用微信收发信息或者进行网络娱乐活动,但开始之后,往往收不住,便出现了课堂上玩手机、长时间玩手机等现象,这样一来,便违背了学校的作息管理、课堂管理等系列制度,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学习效果。

(三)不分场合使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为应用终端的改革正在兴起和被提倡,手机课堂、移动学习、微信班会、手机评教等创新应用不断产生,学校一方面鼓励学生用手机参与学习和教育互动,一方面又要限制学生玩手机和使用手机做无意义的事情。这就给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出了个难题,以基于微信应用的手机翻转课堂为例,教师在组织翻转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可能使用手机进行网络聊天、浏览朋友圈、抢红包、玩游戏以及使用其他手机娱乐功能,而并未真正的开展学习互动。从教学安排上来讲,学生根据课堂要求使用手机学习,是值得鼓励的,但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使用手机玩游戏的行为又是需要限制的。同样是课堂使用手机的行为,学生使用了不同的软件功能和手机应用场景,性质就完全不同。

二、微信应用视角下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成因

学生手机依赖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学者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认为教师授课内容单一、教师课堂管理不严、学生学习意愿不强、学生抗干扰能力弱是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成因[3]。本文认为,学生和手机才是手机依赖问题的两个关键主体,手机功能多样化诱使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课堂内容吸引力不够给学生学习注意力向手机转移提供了机会,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缺失让学生无法有效应对手机这类新事物带来的干扰。

(一)软件和手机功能多样化诱使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

手机等移动终端智能化的不断提升,软件功能和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对青少年用户尤其充满了吸引力,这是信息化产品的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发展的目的就是煽动用户的使用热情、激起用户的购买欲望,同时进一步促进应用的变革与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也在智能手机及其软件技术的影响下产生了变革,接受现代教育的学生必须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是教育的时代特征。在技术发展导致教育变革的过程中,技术干扰是客观存在的,软件和手机功能多样化成为了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诱发因素。

(二)课堂内容吸引力不够给学生学习注意力向手机转移提供了机会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智能手机成为了学生信息的新窗口。当课堂教学和手机媒体同时向学生推送信息的时候,便形成了内容吸引力的竞争的格局,学生掌握着选择的主动权,面对学生,课堂必须和媒体软件竞争,教师必须和手机竞争。学生把注意力从课堂转移至媒体、从教师转移至手机,是学生主观选择的结果,在肯定学生主观选择正确的前提下,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实质上是课堂教学的失败。学生主观选择往往受到学生主观学习意愿、自制力、学习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课堂内容吸引力不够给学生学习注意力向手机转移提供了机会。

(三)习惯养成教育缺失让学生无法有效应对手机的干扰

近期的许多研究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普遍认为,大学需要开展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在关于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文献中,手机管理、手机依赖问题备受关注,其中一些研究专门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群体[4],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底子薄、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差,手机依赖问题更为严重,的尤其需要加强习惯养成教育。可见,习惯养成教育缺失是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内在因素和主要因素。

三、“六位一体”校园手机管理模式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实质是学生无法自觉抵制软件和手机功能多样化带来的诱惑,没有能把手机及其软件作为学习和生活的辅助工具,没有养成良好的使用手机的习惯,以致无法在合理的时间、恰当的场合正确的使用手机对应的功能。从教育管理的角度,要应对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能有效应对手机的干扰,同时,疏堵结合,通过一定的管理举措,对学生的手机加以管理,促进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结合工作实际,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六位一体”校园手机管理模型。

(一)“六位一体”校园手机管理模型实施可行性分析

从学生基于微信的通讯互动模型来看,由于微信在课程教学、学生教育管理以及学生与家长练习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学生、任课教师、家长、辅导员以及学校的职能部门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全面禁止学生使用手机,或者在一定范围内限制学生使用手机,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手机依赖给教育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一通讯互动机制,使得便捷的通讯方式变得不便捷,也给基于微信的应用造成了障碍。因此,在制定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制度时,必须兼顾基本通讯需求和教学应用需求,既要分时间、分场合的限制学生使用手机,也要保持通讯不间断。通讯互动模型中,学生教育管理的通讯互动形成了闭环,而教学互动、情感互动则是一对一的单向联系。因此,以教学互动需求为出发点,以情感互动需求为保障点,以学生教育管理各工作节点为传动点,构建起一套学生使用手机管理的有效模型,具备实施可行性。

(二)“六位一体”校园手机管理模型运行流程设计

基于学生微信通讯互动模型,将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视为同一主体,将学生对象分为班干部和学生加以区分,围绕学生使用手机管理工作,可以搭建起由学生、班干部、学生家长、辅导员、任课教师和职能部门领导六类主体构成的手机管理运作模型。运行该管理模型的前提是周一到周五上课时间和就寝时间手机统一管理,普通学生不能携带和使用手机,班干部中班长、团支书和学习委员可使用手机。该模型的运行简述如下:第一,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授课计划,向主管部门提出手机教学应用需求并备案;第二,班级辅导员在收到任课教师提出的申请备案后,授权班干部领取并发放手机;第三,学生领取手机后参与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互动;第四,在手机集中管理期间,家长有紧急事情需要联系学生的,联系班级辅导员;第五,辅导员将家长的联系信息转发班干部;第六,班干部将家长联系信息转达给指定学生。

图2 “六位一体”的手机管理模型

(三)“六位一体”校园手机管理模型运行效果分析

上述模型在实践初期,尤其是在高职一年级新生中的实践,难免会遇到家长不理解、学生不配合的情况,家长会因为“联系不到孩子”而焦虑,学生也会以此为借口拒绝交出手机,但通过辅导员和班干部的认真工作和紧密配合,在解决了运行初期通讯不畅的问题之后,逐渐能被家长和学生所接受。家长会自觉的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学生联系,而不会在上课时间和学生就寝时间干扰学生;同学们也普遍反映,没有手机的课堂,自己将会更为专注于课堂的学习;任课教师不会再因为管不住学生上课玩手机而烦恼。唯一不足的是,反复的收发手机以及转发手机讯息会给辅导员以及班干部带来较大的工作量,同时,集中管理手机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总之,“六位一体”校园手机管理模式,是在充分保障学生通信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收发手机,对手机采取集中管理,实现对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行为的约束,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一具有一定强制性的管理举措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减少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四、结束语

本文基于微信应用的分析,设计了“六位一体”校园手机管理模型。实践证明,这一管理模型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实践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减少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当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院校的学生,应用该管理模型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未来,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可尝试用软件监管的方式取代手机收发的方式,让手机的监管措施更合理。

[1] 李灿阳.高职辅导员“微信”工作模式设计与思考[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70-73.

[2] 百度百科. 手机依赖症[EB/OL].https://baike.baidu.com/it em/%E6%89%8B%E6%9C%BA%E4%BE%9D%E8%B5%96%E7%97%87/7507212?fr=aladdin.

[3] 陈世林.论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手机管理对策[J].河南教育(高教),2017,(6):36-37.

[4] 姜群英.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学生“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探索——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7,(14):51-54 .

猜你喜欢

通讯软件微信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通讯报道
禅宗软件
软件对对碰
微信
通讯简史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