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生产视角下旧城社区更新研究

2018-06-11

山西建筑 2018年13期
关键词:水井坊旧城动机

李 峰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 成都 611700)

0 引言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建设重心逐渐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盘活,旧城更新工作也在全国各地展开。在政府和资本的主导下,旧城更新过度追求效率和经济利益,而出现了很多社会分异、空间剥夺和隔离各类等问题。国内目前大多数关于旧城更新的研究都是聚焦于规划技术和更新制度的研究,而缺乏对旧城更新过程的探究。本文利用空间生产的视角,透析旧城更新背后各个参与主体的动机和策略,分析旧城更新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反思。

1 空间生产与旧城社区更新

空间生产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提出来的,是认识社会—空间关系的重要理论框架。空间生产的理论核心是关注不同行为主体对空间价值的关注差异,生产出来的空间体现着不同主体的诉求。在理论中,空间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空间,更是社会关系的反映(见图1)。

以空间生产的视角去解读社区更新,需要重点关注其背后行为主体的生产动机和策略,厘清其中关系。此外,在此视角下,社区的更新不仅仅局限于关注物质空间的更新变化,还要关注其社会空间的变化。

2 空间生产主体的动机与策略解析

水井坊社区位于成都市锦江区老东门大桥外,西面以府南河为界,南面以香格里拉环形道路为界,东边以孙家巷为界,面积约为9.7 hm2。历史上这里曾是一个酒坊,始于元末明初,1998年被挖掘出酒坊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在改造之前,社区以居住功能为主,配以一些日常的小商业,地块内保留了大量集中的川西民居风格的传统院落。改造后,注入酒吧、餐厅、时尚店等新业态,打造成都兰桂坊特色酒吧街区和水璟唐街区。在其社区的更新生产过程中,其行为主体主要有政府、资本(开发商)和居民,三者有着不同的生产动机,在其中起着不同推动作用。

2.1 各主体生产动机

2.1.1政府动机

政府的生产动机主要有三点:首先,政府需要提升形象,增加政绩。水井坊社区处于成都的中心城区,地理位置优越,政府对其改造,不仅能增加城市经济效益,同时也是显而易见的政绩。其次,旧城社区更新是保护历史,打造城市名片的需要。水井坊社区带有历史文化元素,政府需要保护历史遗存,并借此打造城市的特色名片。最后,政府是城市的管理者,需要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保障居民利益。

2.1.2资本动机

资本的动机主要归纳为两点:第一,实现资本增值。水井坊社区靠近市中心,升值潜力大,很大的调动了资本主体更新的积极性。第二,提升企业形象和影响力。水井坊社区是带有历史遗址性质的社区,资本投入资金对其改造,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同时也能体现出企业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感,提升企业形象和影响力。

2.1.3居民的生产动机

地方原住居民主要是手工业者、个体户和租房者,他们很少考虑到水井坊更新后是否会继续延续传统民居风貌,更加多的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2.2 行为策略分析

政府行为主要有两种:一方面为了保证水井坊社区的拆迁、建设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出台一些政策和法律条文。另一方面参与制定城市发展各个层次的规划,从成都市总体规划到具体地块的详细规划和实施,政府主要承担“组织者和审批者”的角色。资本(开发商)的行为是投入资金,从政府手中获取开发权之后,对地块的居民进行拆迁安置。然后完成空间的设计和建设,并引入其他企业合作经营管理。而居民的行为主要是在更新之前,通过上访政府要求改造,并且成立议事会,参与拆迁的各项事宜,维护个人利益。协商之后配合政府政策,为项目建设腾出用地。

2.3 各主体的关系解析

在水井坊的改造中,政府和资本是管理和合作的关系。政府是国家权力的行使机构,负责规划、政策、法律文件的制定,对资本的开发建设行为有管理作用。同时,政府需要资本的资金,共同完成项目的开发建设。政府和居民是管理和保障的关系。政府运用权力去对居民的房屋征收,居民需配合政府的工作,同时政府也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在拆迁中需要维护居民的利益。资本与居民是交换关系,资本需要对居民补偿拆迁款或者提供房源,居民为开发商让出空间,在其中因为利益不均会引起两者的对抗和冲突。社区更新主体动机及其策略的关系见图2。

3 社区更新的结果

在政府和资本主导的旧城更新中,往往将原先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地块商业化,实现土地的最大经济利益和城市效益。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物质空间的变化,其社会网络关系也随之改变。

3.1 物质空间的碎片化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地块内的建筑基本被拆除。水井坊原有的传统民居院落群被大肆的推倒,取而代之的是大尺度、现代风格的建筑。虽然在水璟唐区域呈现出传统古建院落的风貌,但是地块功能由居住转换成了商业,其建筑尺度和街巷尺度也与之前不同,原先的街巷肌理文脉断裂。整个区域的城市肌理多样,呈现碎片化。建筑风格迥异,现代建筑与古建院落呈现异质拼贴的形式(见图3,图4)。

3.2 原有社会网络的破坏

更新之前,水井坊原住居民之间具有稳固的社会网络关系,其日常活动也多样,社区充满着活力。更新之后,社区居民全部迁出区域,原先的社会网络关系和文化破裂。同时由于功能的改变,来这里的人群各异并具有流动性,主要是以消费活动为主,活动的类型较单一。

4 对水井坊社区更新的反思

水井坊社区的更新反映了我国目前旧城更新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城市文脉断层、社会空间结构分异等等,通过研究更新背后各主体的相互关系,我们需要深入反思其中的问题。

4.1 参与力量的非均衡

政府和资本组成的“城市增长联盟”,主导着社区更新的发展方向。政府通过制定政策,迎合市场发展的需求;资本与政府合作,实现资本增值的同时也践行了政府的意志。社区居民几乎没有话语权,更新的参与主体力量不均衡。

4.2 缺少中间力量

旧城居民的社会结构混杂,人群素质和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对旧城更新流程及相关信息了解较少。在社区的更新中,缺乏来自居民团体的沟通协调组织,也缺少来自专门的社会NGO组织,导致居民在与政府协商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4.3 公众参与制度的不完善

在社区更新过程中,居民涉及的参与主要是在拆迁阶段,关于个人利益的协调讨论。而居民对社区更新的过程和结果缺乏发言权,也没有自下而上的表达途径,公众参与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最终居民只能被动的跟着政府和资本的步伐。

5 结语

本文以空间生产理论研究水井坊社区的更新,了解社区更新背后各主体的生产动机和策略,剖析其带来的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问题,并反思其背后机制。在社区更新中,需要注意考虑居民的意愿,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加强社会NGO组织的培育,均衡各相关主体的力量,从根源上去解决更新出现的问题。

猜你喜欢

水井坊旧城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浅谈旧城更新中建筑立面整治的策略与意义
秋日忆绍兴
水井坊加码高端致营销费用激增 与头部酒企仍有差距
欲与五粮液比肩 水井坊急寻出路的底牌
中国城市新旧城空间规划的历史经验
动机不纯
基于CiteSpace的旧城改造研究热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