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寺的香火
2018-06-11王文英
□王文英
隆兴寺
《龙藏寺碑》碑亭
曾经好几次与正定的隆兴寺擦肩而过,却一直惦念里面的《龙藏寺碑》,只道这座寺庙是因了这块书法史上有名的隋碑而著名。而当我终于站在寺门里倾圮的殿阁基座上放眼望去,真的有些后悔旧日里与它的那些错过。
虽然天空飘着细雨,虽然雾霭沉沉,但斑驳的树影里影影绰绰的重重院落,屋宇飞檐,就像电影里的特技镜头,从很遥远的过去穿越而来,带着古老的、苍厚的韵味,带着诗意,带着神秘。我知道自己喜欢这里。
我对佛教没有什么研究,但也参拜过南北西东不少的寺院。眼前的隆兴寺不论宗教地位,还是影响力,单是寺内的建筑群,还有建筑里的那些雕塑、壁画,铺排陈设就着实让我惊叹不已。
这个兴建于隋朝、兴盛于宋朝的寺庙,虽然绝大部分的建筑是北宋时期的,却不知为什么,我总感觉它们有着唐朝建筑的味道,那种恢宏阔大的气象。寺内建筑布局分为东西中三路,铺排疏阔,无论站在寺内的哪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那种超然世外的宁静。宗教的神圣,还有崇高感,从寺庙的殿堂漫延到院落,虽然这里早已没有了香火。
隆兴寺俗称大佛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时光回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这里还是私家园林;隋朝时改建成寺院,那时称为龙藏寺,寺内那块享有盛名的隋碑,称为《龙藏寺碑》;唐朝改称龙兴寺;清朝时又改“龙”为“隆”,现在天王殿的大门上还悬挂着康熙皇帝题写的“敕建隆兴寺”的金字牌匾。
隆兴寺里的佛像,无论泥塑、石雕,还是铜铸的,精美倒还在其次,单是贴近世俗的生动的相貌,便在神圣之上,令人有亲近感。特别是摩尼殿南壁宋代泥塑的五彩须弥山,大大小小几十位佛陀生动逼真,但最为亮眼的还是正中坐拥祥云的观音菩萨。他头戴宝冠,左脚踏莲,右腿抬起搭在左腿上,双手抱膝,优雅恬静,端庄安详,又怡然自若,真有几分烟火气。不似寻常佛像,见了只想着拜,而眼前这个跷腿微笑的观音,拜过了还想上去拉拉他的手。据说鲁迅一见就惊呼为“东方美神”,只可惜他见到的只是一帧照片。
摩尼殿殿堂高阔,供奉的佛祖愈显威仪气度。里面明代的壁画《西方胜境图》,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岁月在此似乎停住了脚步,色彩艳丽或许不减当年。无论画中的主角西方三圣弥陀、观音、大势至,还是边角的罗汉、乐伎、圣众,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精微传神,有世俗的气息,这样的西方胜境自然让人亲近。
这些雕塑还有壁画不知道出自何人之手,是工匠还是艺人,但都令人不得不赞叹他们技艺的精湛,感佩他们为艺为技的那种工匠精神。
摩尼殿是整个隆兴寺建筑群中最让我不舍之地,有着我心目中唐朝建筑恢宏的气度。虽然我对建筑史没有研究,心中却固执地认为唐朝的建筑就该是这样的朴厚、高大、恢宏、大气。但摩尼殿却是宋代建筑,建于宋仁宗时代,或许因为那时去唐不过百余年,因袭传承总还是有些影子吧。摩尼殿平面呈十字形,正殿七间,进深七间,重檐九脊歇山顶,布瓦心,绿琉璃瓦剪边,四面明间各出抱厦。殿内为梁架结构,檐下斗拱粗壮,殿脊、飞檐曲曲如弓,流畅而有力度,符合宋代古籍《营造法式》的说法。据说,这是世上宋代建筑的孤本了,其珍贵可想而知。
《龙藏寺碑》原石
《龙藏寺碑》原石碑额
摩尼在梵语中是宝珠的意思,而摩尼殿称得上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宝珠。
《龙藏寺碑》的确是隆兴寺的亮点之一,自然也是讲解员重彩描述之处,只是遗憾她解说中的简单与偏差。《龙藏寺碑》有隋碑第一之谓,开楷书高峰唐楷的先河。虽然崇尚碑学的康有为大赞其“非独为隋碑第一”,而是“六朝集成之碑”,但也并非讲解中所说的那样是楷书之祖。楷书之祖确有其事,说的是早《龙藏寺碑》三百多年的三国时期魏国的锺繇的《宣示表》。因为早在魏晋时期,楷书就已八法俱备,锺繇之外,东晋王羲之父子的楷书也已是成熟的楷书体态了。
《龙藏寺碑》书迹为楷书,不过它还留有一点点隶书的气息,结体还有隶书略呈扁方的特点,但绝非讲解员所说的“一半隶书,一半楷书”。这种论书的说法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不知由何而来,也不知道“一半隶书,一半楷书”的作品什么样子?是像汉代竹简书、敦煌写经那样一篇杂糅多体,还是像郑板桥“六分半书”中一字多体杂糅?
讲解员告诉我,我是第二个提出异议的游客,又不无遗憾地说:“解说词就是这么写的。”我只道遗憾,这会误导多少游人,想想人们旅游观光,常常凭借讲解员的讲解来了解历史人文掌故,又有多少是误解呢?
这是一个走过了一千多年, 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寺院,自宋开始,元、明、清几代都由皇帝敕令重修,自然有许多不同寻常之处。在这里,还见识了一个奇特的书架,这可不是一个寻常的书架,而是一个可以旋转,像八角形亭子的大书架,直径足足有7米,是用来收藏经文的,称作转轮藏,据说在国内可是年纪最大的一个。还有一座千手千眼观音像,是国内铜造像中最高大的。后人给隆兴寺总结了六大之最,而我已圈点过五个,至于最后一个铜铸毗卢佛是不是国内最精美的,观者只有自己品评了。
出得寺院,才发现殿前不远处并排立着三座单孔小石桥,私心猜想或许是引领寺内三路建筑的吧,桥下已不见了河道,细观之下依稀还能看出掩埋的痕迹;寺墙外林木高大,寂静的小路消失在远方,可以想见这里的香火曾经是怎样的鼎盛。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这里鼎盛的香火里,有着世俗的亲近感,有烟火的味道。
隆兴寺所在的正定县城距离京城约300公里。这个距离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对于今日出行有高铁、汽车这些便捷交通工具的人来说,不是问题,但喜欢旅游的京城人却鲜有涉足这里的,虽然她够古老。在这个初冬清晨的小雨里,散落在寺院里的游客,大多是我们这个艺术家采风团的。其实,这样静静的院落才是我心目中寺院的样子,清寂而神圣。
现在河北省首府石家庄市中心将要迁至这里,寂寞了百余年的正定会繁华起来,隆兴寺或许会成为城中寺,或许市井之声也会传到寺院里,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想到此不免心慌慌。刚刚走过的满城中山靖王墓,早已不是从前的模样,山下的建筑,山上的索道,还有供游人玩乐的设施,不大的一座山热热闹闹。希望繁华带给隆兴寺的不只是热闹,希望沉寂了许久的古寺能够保留住那份古朴、宁静,还有历史的厚重感,能让后人像我一样感受到那不一样的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