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建设学习型社团组织为目标 全面推进学生社团文化建设

2018-06-09马骏庄均强

东方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文化建设社团

马骏 庄均强

摘要:随着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兴起与发展,必然伴随着在社团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何正确解决大学生社团建设过程中的不足,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健康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创建学习型社团组织,以文化建设作为大学生社团工作的重点工程,是摆脱传统的社团组织短板的根本所在。本文通过对高校学习型社团组织的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团工作中进行的理论学习、探索创新、大胆实践改革的探讨,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高校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社团;学习型组织;文化建设

大学生社团作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方式。[1]大学生社团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发组织和自主选择的,对于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身的兴趣特长大有好处。[1]当前高校大学生社团也在蓬勃发展,然而,随着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兴起与发展,也必然伴随着各种问题,如何正确解决大学生社团所出现的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国内外对此亦进行过较为广泛的研究和探索,但大多数是以单一的管理学为出发点的,高校大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组织,是以他们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为纽带自愿组织起来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建设。鉴于大学生社团根深蒂固的文化,通过创建学习型社团组织能够实现以文化引领社团的建设,实现当代大学生社团发展的新形势。通过考察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情况可以发现,凡是社团组织学习能力强的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成效就比较突出,大学生素质的整体状况也比较好,文化氛围也更突出。大学生社团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提升社团的文化氛围为主要目的,通过学习把理论转化成成果,带动社团组织整体发展。

一、重视思想理论学习,把握社团建设方向

当前,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素质拓展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2]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社团活动被列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2]学习型的社团组织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大学生社团整体全展为目标。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展示才华智慧、实现自我的展示平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蔽课程。因此,实现社团的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理论的学习,通过以创新的思政教育理念指导学生社团,加强高校理论学习型学生社团的建设。学生社团是新形势下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载体,尤其是理论学习型学生社团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尤为突出。加强高校理论学习型

通过高校重视社团的理论学习,把文化建设列为社团发展的重点。理论学习并不是只学习文件,需要结合实践工作,学习思想理论才是创建学习型社团组织的目的所在。理论学习是所有社团发展实行的指南,没有理论做指导,社团发展就失去了方向,就不能形成气候。高校社团只有重视思想理论学习,使得社团组织大兴学习之风、讨论之风、研究问题之风,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二、加强制度建设和指导,推进社团建设发展

(一)建机制学而有恒

社团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形式。[3]通过开展社团文化建设渗透社团组织教育,创建学习型社团组织和社团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首先有学习氛围的社团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同时,培育社团文化环境,要努力通过制度建设,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对社团文化建设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管理,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在众多的大学生社团组织中,往往社团组织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持之以恒,社团成员表现不活跃,作用相对弱化。在这方面,可以采用一些积极的措施,让社团成员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使得学习成为持续性的工作。让社团成员想去学、乐于学,经常学,真正通过学习促进自身对社团建设的提高。

(二)循规律学而有方

大学社团作为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载体,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的作用也在不断的得到提升。[4]学习型社团组织通过对大学生社团管理的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使其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要按照规律把高标准和低起点的管理结合起来,体现层次性和可操作性,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大学生社团组织更多地研究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按照创建学习型社团组织的要求,遵循规律、按部就班进行理念教育,不断提高社团成员的学习自觉性,使学习成为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提高社团成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提高社团组织整体素质的目标。在进行学习型社团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的进行,要遵循社团建设的一般规律,以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入社团文化建设的进行。

(三)应时势学而有新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课堂”。[5]通过大学生社团社会实践交往活动渗透的教育形成良好的社团文化氛围。学习型社团组织应该鼓励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教育的有效渗透,这是社团成员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形式和手段。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对培养自身良好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有意识地组织社团成员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接触社会,更多地了解国情、民情,达到拓展视野的目的,从而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和成员的责任感。

学而有法,法无定法。在进行社团建设时,学习型社团组织应突破传统的观念束缚,在模式和方法上进行新的尝试和操作,做到与时俱进。在新形势、新情况下在社团中建立创新学习方法,提升文化内涵。一方面既可作为社团建设的的有益补充,推动各社团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又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

(四)重实践学以致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学习型社团组织的建设也离不开实践。通过拓宽途径,建立开放模式,以促使社团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学习型社团组织应积极采取各种现代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大学生社团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把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教育渗透到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领域,通过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教育,由以学校教育为中心, 辅以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教育模式转变。[6]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尊重和发展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能使大学生在社团活动的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社团组织是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的、为实现成员共同愿望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它可以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做到以学生为本。虽然有丰富理论作为指导,但是只有空洞理论,缺乏

实践意义的理论是没有实际意义。学习型社团组织应该把社团建设理论知识,不断的运用到社团组织发展之中。用理论去指导建设,用实践来检测理论,积极探索一条符合高校学习型社团组织实际情况的建设新思路。

三、结语

大学阶段是个体成才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大學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社团发展迅速,大学生参与社团的热情激增,社团成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首选,可以说,大学生社团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了影响大学社会化的重要因素,能对大学生社会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实现学习型社团组织的建设,引导和支持大学生社团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目前对本课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多注重理论,而轻实践性、实效性和创新性。

总之,创建学习型社团组织是社团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以建设学习型社团组织为目标,全面推进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真正把学习型社团组织建设的成效转化为自身的社团文化。以学习带动文化建设,使大学生社团组织得到和谐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健,杨震.对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7,(第12期).

[2]唐东升.大众化文化背景下党的工作进学习社团新机制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2010,(第4期)

[3]尹超.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浅谈[J].文学教育,2017,(第13期).

[4]牛海龙.有效发挥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主动性的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7,(第1期).

[5]马娟.论校园文化视野中的大学生社团建设[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

[6]李红凌.大学生理论社团引导和管理的思路[J].北京教育(德育),2017,(第11期)。

作者简介:马骏,1992.8,男,汉,山东青州,100091,中共中央党校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猜你喜欢

学习型组织文化建设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人力资源驱动与学习型组织建立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国企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我国学习型组织现状和对策研究
我国学习型组织现状和对策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