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思考
2018-06-09王楠
王楠
摘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离不开高水平教师教学能力的支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层面协调配合方能取得实效。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制度是前提;教师教育機构努力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创新是基础;高职院校优化“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平台是关键;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加强自身修炼是根本。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若干思考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是指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围绕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专门能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层面协调配合才能取得实效。
一、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制度是前提
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虽然没有直接影响,但能间接地影响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前提保障和动力。
1、落实财政性高职教育经费投入
国家对职业教育投人的决心和力度是非常大的,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需把对高职教育的投人问题纳人议事日程,切实贯彻和落实,这样才能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
2、改革高职院校用人和薪酬制度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改变高职院校主要接收和选拔高校毕业生担任教师的制度,要大刀阔斧地改革用人制度。《规划》明确指出,要“落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鼓励职业院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建立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此规定说明了两点:一是高职院校有用人自主权,可以选择真正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二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工资薪酬待遇,并有所倾斜,探索推行“双师型”教师的年薪制度,从而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完善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度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对其教学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规划》提出,“要依托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
二、高职院校创建和优化“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平台是关键
教师长期在学校生活和工作,高职院校需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教师有一种职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这种归属感、幸福感的前提就是教师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这也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前提和关键。
1、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有适合个体需要的外部条件的刺激,便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从而促使自己向预定的目标迈进。据此,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促进“双师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人才。一是完善评优晋级标准。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教师在所修专业方面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此教师就具有相应的技能。在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要求不仅在于教师专业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而最主要的还在于技术应用和实践教学能力的丰富与完善[1]。高职院校应修订“双师型”教师评优晋级评定办法和标准,要把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工作效果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条件。改变单纯以论文发表、专著出版的数量作为评价和衡量“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的主要标准。二是建立全面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要把学校的整体利益与“双师型”教师的个人利益充分结合起来,在学术休假、课题申报、出国进修、学习考察、薪酬、评优晋级等方面给予“双师型”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倾斜。
2、打造“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建立“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是促进“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对一批优秀骨干力量进行整合,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时通过团队协作攻坚,完成一个个项目和目标,让教师在团队中得到很好的学习和锤炼,教师的教学能力必定会得到较大的提升。高职院校为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培养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往往在推动校地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的专业课程、引领优秀教学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其带动引领下,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就会成长起来。二是通过目标导向,完善激励评价制度。尤其要构建团队合作的体制机制,这是“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气三是提供资源保障。让团队建设有目标、有动力,同时也要有保障。四是参照一些先进的做法,比如建立“工学互动组合教学团队”,这是解决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困境的一种新思路。
3、提供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是毋庸置疑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学习、实践、反思都需要时间,学校必须给教师时间保证。为了给教师更多的发展教学能力的时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时间安排要紧凑。学校要尽可能减少“双师型”教师参加与教学能力发展无关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在当校长的时候就规定:教师在上课以外参加其他活动(包括校务委员的会议、课外辅导工作)的时间,每周不得超过两次。应当尽可能给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用于自学,让他们在同事交流与合作中,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和技能,从而发展教学能力[8]。空间与时间相对,但与时间又紧密相连。空间从其性质上看,可分为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高职院校要提供给“双师型”教师足够的空间,这样才能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交流、学习、实践锻炼,拓展自己教学能力发展的渠道。就物理空间而言,就是要提供足够的实验实训基地、办公室、资料室、学习进修机构等;就虚拟空间而言,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学习交流的平台,也包括“通过制度和政策等而形成的交流空间”。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需要我们抓住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政府、教师教育机构、高职院校以及专任教师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系统推进,方能取得促进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孙泽文,叶敏.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探索[J].职教论坛,2009(15):23-25.
本论文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6Q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