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神话—原型批评角度下的嫦娥形象

2018-06-09李菲陈建威魏永强

戏剧之家 2018年9期
关键词:嫦娥神话现象

李菲 陈建威 魏永强

【摘 要】作为西方文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手段,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解释文学作品中“虚构”现象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论支撑。“嫦娥”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文学形象,寄托着作者的各种感情。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解释“嫦娥”现象在中国的千年文化中长青不衰的原因更合理、严谨;同时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嫦娥”现象;文化积淀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9-0244-01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出现的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神话原型批评的兴起,源自当代人对人类的早期文化和原始思维,以及人类的共同心理结构的研究。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弗雷泽(J.Frazer)的人类学理论和荣格(G.Jung)的精神分析学说,而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提出、创始者是加拿大人弗莱(NorthropFrye),此外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法国哲学家列维·布留尔和列维·斯特劳斯等对神话—原型批评的发展和成熟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世纪初,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进入中国,并迅速在中国文学界引起轰动性反应。因为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于解释中国文学长期以来存在的“神话”现象进行了理论性解释,“嫦娥”——中国的传统文学形象也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研究的对象。

一、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简介

弗雷泽作为早期神话原型批评的代表人物,提出交感巫术原理,包括两方面,一是“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称之为“相似率”;二是“触感率”。弗雷泽的《金枝》,指出西方文化,包括文学,起源于巫术仪式,使人们认识到存在于不同文化现象之中所共同出现的古老现象。但是,弗雷泽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这种现象下的心理理论基础。而荣格的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他以集体无意识为重点,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长期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并非后天习得,长期积淀与人类内心深处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直觉形式。所谓的“原型”即是指人们在心理经验中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这种意象就是“原型”。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的集大成者,綜合了弗雷泽与荣格的主要观点,并广泛吸收当代文化,建立了一个众贯古今的原型批评体系,收录于其巨著《批评的剖析》之中。随着20世纪初期,闻一多、茅盾等学者较早地将原型批评引入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之中,到1982年开始,叶舒宪等学者相对系统的介绍,以及近期以来马新国,朱立元的不断完善,神话批评理论在中国文学界出现了研究热潮。

二、神话—原型批评角度下解读“嫦娥”形象

神话原型批评认为,原型是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文学是“移位的神话”。神话表现了原始人的欲望和幻想,是超人性的隐喻表现,但是在现实环境的压抑下,这种欲望和幻想被转移到了文学作品中去。从《山海经·大荒西经》中间接描写嫦娥形象,到先秦时期相对直接描写嫦娥与月亮的关系,再到后来被广大民众所普遍接受的神话传说,嫦娥误食仙丹飞入月宫成为月宫主人,最后到现代嫦娥与月亮被视为一个整体,嫦娥就是月亮的代名词,嫦娥被赋予了美好形象,所代表的种种感情都被一代代传承下来,形成独有的文化现象,并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之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嫦娥”的意象如同一个名族记忆,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承了下来,虽然“嫦娥”的意象意义为了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而发生了微妙改变,但是“嫦娥”的形象如同烙印一般刻在了人们心理,也正是因为这种“烙刻”,嫦娥形象虽有变化,但仍作为一个稳定的意象反复出现在各时期的生活、思想及文艺作品之中。例如,汉画中的嫦娥奔月形象,体现着神话宗教思想,以及对自然的崇拜思想;唐诗中的嫦娥形象更多是以文学作品的形象出现,寄托着诗人对美好的向往;明清小说中的嫦娥形象,表现了作家的异化思想,作者对嫦娥形象的理解更宽泛、更加多元化。近代,鲁迅、叶兆言对嫦娥故事的重述与完善,使得嫦娥的形象更加明确与大众化,也更加为人们所接受。

嫦娥形象外显表现出一种民族记忆,无论在哪里看到嫦娥形象,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中国的原始意象。尤其是在当下,各个文学作品中“嫦娥”的形象被引用无数次,以此表达作者的感情寄托。“嫦娥”,仅仅两个字,在中国读者心里就会产生各种感情冲击。之所有会产生这样的文学冲击力,完全是长期以来“嫦娥”这个原型概念在中国人精神世界里的沉淀与升华,这也就是弗莱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中提出的原型概念。

三、结语

从神话—原型角度解读中国的传统文学形象——“嫦娥”,使我们摆脱了曾经的迷信与迷茫,让我们从理论、系统的角度看待文学现象中的一些“虚幻”描写,为今后类似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我们可以借助理论的力量来推广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使中国的文化思想与文学事业在更大范围内获得世界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郭如意.神话原型批评在中国的命运[J].学术研究,1998(3).

[2]黄绍坚.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之应用:以唐代小说于中国古代人鬼神仙观为例[D].厦门大学,2001.

[3]金德万.原型批评——文虎的积淀和神话的复兴[J].湖北社会科学,1987(6).

[4]刘术人.论嫦娥奔月神话的文本流变(OntheTextChangingoftheMythof“ChangEFilestotheMoon”)[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嫦娥神话现象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东方神话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神话”再现
猜谜语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
见证嫦娥三号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