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认知的迷思:《依然爱丽丝》女性意识探析

2018-06-09姚文丽

戏剧之家 2018年9期
关键词:自我认知女性意识

姚文丽

【摘 要】《依然爱丽丝》是一个关于爱、遗忘与自我抗争的故事。电影表现了关于“爱”的主题。当阿兹海默症越来越被大众熟知,通过电影,将这个无法根治的绝症带到观众的面前。

【关键词】自我认知;《依然爱丽丝》;女性意识;爱的主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9-0011-02

《依然爱丽丝》改编自哈佛大学神经学博士莉萨·热那亚的第一部小说作品《我想念我自己》,荣获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阿尔茨海默症是在1906年首次由德国精神病学家和神经发病学家AlzheimerAlois发现并以其名字命名,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力逐渐减退、认知功能发生障碍、行为异常和社交障碍等。①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增大,一系列生理及心理健康问题滋生,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影片《依然爱丽丝》中,饰演爱丽丝的著名演员朱利安·摩尔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把控,将一个与病魔抗争、不舍羁绊的女性形象真实呈现出来,表演生动细腻,真切感人,其对生命意义的深思更构筑了电影出色的内在。

一、自我意识与失忆的艰难博弈

(一)自我意识的探寻是爱丽丝最大魅力所在。西方现象学理论认为,人的自我意识由三部分组成,即“内在自我”“人际自我”和“社会自我”。而这三种意识在自我意识运用时也是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爱丽丝作为一名语言学教授,在一次演讲中的突然性遗忘让她留意到自己的记忆,练习填词游戏时对自身记忆变化有了感知。在她得病后,人际自我与社会自我逐渐让她出界。阿尔茨海默症的最大悲剧是伴随记忆力的衰退,语言记忆大幅减少,从而导致身份认同感迅速降低。影片中透过不同情节能够看到爱丽丝想尽办法阻抗这些状态的发展,如她努力寻找在缺少语言支持的情况下与人沟通和保持自我的其他方法,无论是借助科技还是自身的能力储备。这是她作为一名成熟智慧的现代女性,在为自己的记忆与病魔进行斗争。确诊病情后,爱丽丝与丈夫的深夜交谈,以及召开家庭会议向子女说明自己的病情,这是她作为一名妻子、母亲对家庭的爱。

随着对事情遗忘程度的加深,爱丽丝拜访了相关的疗养院,将信息记在手机上,她在努力记忆,甚至为自己以后的遗忘录制自杀视频。失去自我认知意识的痛苦让爱丽丝恐慌。在遗忘程度不断加深时,爱丽丝发明了在念演讲稿时用黄色笔边读边画的方法,虽然中间小有闪失,但她用真情打动了所有听者,这也是她在自我抗争的过程中对自己与家人的爱的反馈。

(二)心理创伤的消解。荣格认为,心理创伤是心理情结的一种。影片描写了爱丽丝发现自己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到完全失忆的整个过程,而隐含其中的主线是她青年时的创伤记忆:通过与医生交谈时的寥寥数语,加上意识渐消后浮现的童年画面,揭示出她深埋心底的创伤与痛苦。

爱丽丝第一次就诊时就提到自己的三位至亲都已去世——在她18岁时,妈妈与姐姐死于车祸;父母离异后父亲因为酗酒导致肝功能衰竭去世。爱丽丝对母亲与姐姐的爱也贯穿在整部影片中,她在渐渐遗忘的过程中时常回忆起幼年时期与家人玩耍的欢乐时刻,而父亲往往是缺席的。其原生家庭的种种遭遇带给她许多心理创伤,记忆慢慢从爱丽丝脑海中走失,不断涌现的是幼年时与母亲、姐姐共度的欢乐时光。对母亲与姐姐的无限怀念以及对父亲的怨恨只有回避而不得消解。当她得知自己的病源于父亲的遗传时,她明白了父亲晚年行为的症结所在。影片结尾,女儿为爱丽丝讲述爱的故事之后,她依稀回忆起来的片段是与姐姐在沙滩上散步的幸福时光,最终心理创伤得以消解,让残存的记忆成为另一种自我救赎,爱包围着爱丽丝,让她继续走下去。

二、家庭力量的守护与支撑

(一)家庭力量的支撑是爱丽丝的精神源泉。好莱坞电影的主旋律是关于对核心家庭价值的尊崇,这也是美国主流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依然爱丽丝》的整个故事也是围绕着家庭所展开,开篇即为爱丽丝50岁生日宴,记忆的追回或放慢记忆丢失的速度为影片的主线,在其自身的挣扎努力与爱人的帮助过程中,爱丽丝最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其中主要以情动人,既有着亲情、爱情、友情,也有着矛盾冲突,主角自身的冲突与家人朋友的冲突交织于生活当中……除此之外,在以家庭为背景的叙事中,丈夫、儿女的关怀也是本片打动人心的有力武器。

(二)爱丽丝对家人细腻包容的爱。影片开如,主角爱丽丝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位睿智从容、整洁利落、兼顾事业与家庭的成熟女性,将孩子和丈夫融合在一个大家庭中。50岁生日时,她对儿子匆忙买的礼物表现出的欢喜,以及对缺席的小女儿表示的理解,都体现出一位母亲的伟大与包容。母亲与坚持自我的女儿之间的较量,是现代绝大多數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虽然不认可女儿莉迪亚对职业的选择,爱丽丝还是以尊重女儿的选择为出发点,接受了这一事实。误看了女儿日记被发现后表示愧疚、多次询问小女儿的演出时间,这些都体现出爱丽丝对女儿的关爱。

(三)丈夫对爱丽丝横向爱之力。“但是我们得让生活中重要的事继续维持下去,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不然一切都会乱套。”在两次外出跑步失联后,丈夫为妻子担忧,并给予她信心与力量。因丈夫忙于工作,爱丽丝抱怨过。因此,爱丽丝得病后,丈夫尽量陪伴着她,一起散步聊天、一起吃冷饮,带给她生活的信心和爱的依靠。一次爱丽丝忘记厕所在哪而失禁时,丈夫的包容与鼓励使得她可以缓解对于自己意识消退的无奈与羞愧。在爱丽丝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丈夫依然爱着她,给予其强大的力量支撑。

(四)子女对爱丽丝的纵向爱之浓。爱丽丝的三个子女中,缺席母亲50岁生日的小女儿莉迪亚任性、执着,将表演作为自己的职业,与母亲之间的矛盾最大。而在爱丽丝病情不断加重的过程中,莉迪亚反而给予了她超乎哥哥与姐姐的理解与支持,不厌其烦为母亲讲述,甚至拼写字母,给了母亲爱的陪伴。

三、直击人心的影像表现形式

(一)心理表意式视听呈现。《依然爱丽丝》舍弃了传统商业片里绚烂奢华的电影元素,用写实的手法,以及简约平实的画面、镜头、音乐,描述了爱丽丝从患病开始到结尾自我意识的不断探寻挣扎。全片采用橘红的暖色调,反衬爱丽丝不断恶化的病情。故事叙述平淡自然,在音乐的烘托和演员的表演下更能触及观众内心。

爱丽丝外出跑步时发现自己对街区环境感到陌生,镜头将周围环境虚化,以客观镜头表达爱丽丝当时慌乱的主观心理,恐慌的音乐将这种感受加深。四次与医生的会面体现了爱丽丝的病情不断恶化,固定中近景的画面加上由虚为实的镜头,将爱丽丝病情的发展及其自身的忐忑恐慌心理进行了具体表达。

第一次与医生会面时,一个固定镜头从头至尾表现出她的病情刚开始发展,她还是一位睿智从容的女性。第二次医生怀疑是否为阿尔茨海默症时,固定镜头表现了爱丽丝质疑又担忧的细微心理。第三次在丈夫的陪伴下与医生探寻着治疗的渺茫机会。第四次与医生会面,4秒钟的模糊镜头将爱丽丝当时的情境进行了准确表达,与第一次的流利回答不同,很多问题她答得费力,这也预示着她在自我探询过程中不断努力却收获甚微,病情的恶化速度终究不能被人力所抵抗。

(二)恰如其分的场景选择。影片围绕爱丽丝的家庭展开,也是影片叙事的主体场景,失去工作的她回归给予她爱与力量的家。在生日、结婚纪念日、圣诞节时,都表现出即使场景变换了,爱仍在。在家庭聚餐时,爱丽丝多次询问莉迪亚演出时间与地点,两个女儿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小女儿莉迪亚将爱丽丝记不住的单词一个个拼给她听,而大女儿安娜表示有家人在不需要爱丽丝记住这些单词,餐桌上的争斗更为生活化。爱丽丝在努力保护着自己的那份自尊,她不想为家人添麻烦。

有资料显示,很多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在后期十分痛苦的原因,是怕自己拖累家人。爱丽丝作为一名要强的知识女性,这一刻她的孤独,只有跟她有最大矛盾的丽迪亚能理解,她反复认真地告诉爱丽丝演出的时间和地点,顺从爱丽丝的意愿,让她将计划记录下来。这是一种包容与爱,她相信母亲,并在一旁鼓励她、支持她。

(三)精致准确的细节刻画。首先是衣着容貌样态的变化。影片伊始,爱丽丝一身黑色修身礼服,精致妆容带着笑容庆祝自己的50岁生日。随后,外出跑步时一身轻便的运动装及自然的妆容精准解释了她当时的境况。病情确诊后,爱丽丝课后臃肿的大衣与凌乱的头发,脸上的皱纹斑点渐渐显露,表现出她在疾病面前心态的改变,虽然在家人面前时时泛起笑容,却没有了往日的神采。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精准刻画,使得影片情节更为感人。

四、结语

这样一部小成本人文关怀电影,在优秀演员的加持下,如涓涓细流般融入观者的内心。电影着力于个体与家庭成员之间,由疏离到依赖的改善过程,不刻意煽情却将情感的美好娓娓道来,正如原著标题《我想念我自己》。阿尔茨海默症让爱丽丝痛苦;自我的迷失让这位睿智博学的女人遭受最大的折磨。然而,这场病也让她体验了伟大又温暖的爱,丈夫无微不至的关爱、三個子女的体贴,与自身心理的创伤记忆达成和解,带着离世家人的爱走到记忆的尽头。在其面临痛苦时散发着光芒的是可以战胜一切的爱的力量。

注释:

①应侠,吴振,雷严,王立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4,25(33):3152.

参考文献:

[1]梅利萨·布洛克,斯科特·麦考利,古力.阿尔茨海默病让我们深思(直面)“基本的自我”这一问题——《依然爱丽丝》主创访谈[J].世界电影,2015,(05):180-185.

[2]孔丽芳.《依然爱丽丝》中平铺直叙的人文关怀[J].电影文学,2015,(12):135-137.

猜你喜欢

自我认知女性意识
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具”角度看国内外校服的变革
大学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