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人文课堂摭探
2018-06-09肖景文
肖景文
摘 要:打造道德与法治课“人文课堂”是优化教学效果、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立足“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人文精神关怀;立足思想品德教材,深挖教材的人文资源;立足家乡文化,开发地域人文资源; 立足教师人文积淀,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人文课堂;人文素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5;G633.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5-0008-01
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人文课堂”是指在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深挖教材和生活中的人文资源,遵循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原则,从而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究。
一、立足“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人文精神关怀
教育应该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能将教育功利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人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情感交流和平等对话,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在讲授九年级第5课“如何做诚实的人”时,教师收集整理了学生暑假代写作业的素材来设计教学内容:“2017年暑假即将结束,不少中小学生开始拼命赶作业,甚至有父母因为心疼自家小孩而帮小孩补作业,更有家长或学生直接花钱找人代写作业,于是滋生了代写经济这一不良现象。有家長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学校作业太多,经常看到自家小孩熬夜做作业,太心疼了,不如找人代写。有学生说,本来自己也不想这样做,但找人代写更加省事,尤其是一些重复性的抄写作业,让自己产生倦怠和抵触心理。”根据这一情景材料,学生小组讨论:中学生请人“代写作业”的行为有何危害?怎样才能减少中学生请人“代写作业”的现象?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碰撞出了思维火花。同时,师生坦诚对话,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深刻体会到了诚信的重要性,既提出了许多诚信行动,又提出了许多非常诚恳的作业建议。本课的设计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在课堂上师生换位思考,坦诚对话,形成平等和谐的关系,能营造课堂教学的人文氛围,凸显人文精神。
二、立足思想品德教材,深挖教材的人文资源
教材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载体。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教材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注重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国情教育,使道德与法治课回归生命与生活的本质要求,有着丰富的人文积淀和高尚的人文情怀。因此,教师在备课授课时要紧扣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深挖教材中的人文资源。教师对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进行了名言警句的统计:七年级上册有11条、下册有18条名人名言,基本上都和人文相关。例如,第9课“好方法事半功倍”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孔子语);第18课 “以诚待人”中的“真诚是使一个人伟大的最基本的力量,它使一个人的缺点和错失也能变得被原谅”(罗兰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利用好教材的人文资源,把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切入点,加强方法指导和情感升华,让他们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标。
三、立足家乡文化,开发地域人文资源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例如,常州历来以文化兴盛、人才辈出而著称,共出过9名状元、1546名进士。其中 “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和“孟河医派”等饮誉全国。由此可见,常州的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着极大的课程资源开发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开发地域人文资源,拓宽积淀人文知识的途径,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四、立足教师人文积淀,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活动。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其人格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学识阅历,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以身作则,提升自己的人文积淀,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首先,教师在平时要加强关于人文领域知识的积淀,多阅读人文学科的书籍,拓宽知识面,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所涉及的人文资源,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传授给学生更多的人文知识。其次,教师应重点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适当组织一些读书活动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具人文韵味和文化气息。再次,教师应该具有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的兴趣爱好,适当添加到教学设计的某些环节,提升个人魅力,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品位。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人性化的语言,多一点理解、关心和鼓励。
五、结束语
目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教师应该正视问题,不断摸索,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关注学科性质,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课程品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同森.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2]景平.选好热点材料、落实教学目标[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