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6-09戚迪
戚迪
摘 要:一些高校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忽视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文章针对“高校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类型,提出高校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C96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5-0001-02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传统且单一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不断完善高校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关于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基本定义
所谓“复合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复合型和综合性技术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而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则是指精通外语专业知识或者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因此,高等院校专业英语教师在培养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时候,除了教学基本的外语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翻译、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成为优秀的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
二、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类型
1. 复合专业型外语人才培养
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在熟悉外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能牢牢掌握外语这一语言的基本使用方法。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内容主要涵盖经贸外语、商务外语、国际新闻、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2. 专业方向型外语人才培养
这一模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外语精英人才,要求学生在外语知识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基础的外语知识,还要掌握外语在金融、科技、电子等新型行业方面的应用情况。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在语言学、文学、翻译学等方面的学术素养。
3. 双外语型外语人才培养
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外语专业学生还必须要学习第二外语,这是因为目前社会对于单一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相对过剩,而法语、西班牙语、俄语、德语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却相对紧缺。所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一些外语院校更是要大力推进双语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这不仅利于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而且也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的灵活性。
三、高校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1. 优化外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高校培养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关键一步,即是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众所周知,一名复合应用型优秀外语人才,不仅要具备熟练的外语表达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与未来职场相关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外语这门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实现有效且深入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工具。
研究调查发现,在课程体系优化这方面,已经取得良好成效的当属上海某高校。主要就是采取“2+2”分段教学模式,在大学四年时间里,大一、大二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基本技能和能力,而当学生的语言基础比较稳固之后,专业教师会在外语教学的基础上融入金融、贸易、管理、旅游、商务等相关专业课程。
这是一种“语言知识+专业技能”的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更深入地掌握基础外语知识,而且能提升自己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
2. 加强外语专业优秀教师队伍建设
想要培养优秀的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除了完善课程设置体系,还应该注重提高外语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比如,组织专业教师到兄弟院校进行学习,并与其他优秀的同行教师就相关专业教学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在潜移默化中能使彼此的专业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又如,有条件的高校则可以积极引进复合应用型师资队伍,这样不但能够充实现有的教师队伍,而且还能让在职教师学到更多有效且科学的教学技能。除此之外,优秀外语专业教师除了懂得基础外语知识,还要尽量学习管理、旅游等新兴行业知识,促使自己从语言型转型为专业型。
3. 实现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
任何一门语言,只有应用,其价值和意义才能显现出来。所以,高校在培养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应用机会。
比如,安徽外国语学院在培养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方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并与国际万豪集团、希尔顿集团、中国国际旅行社、新东方集团等一百多个知名集团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院每年都会为学生争取实习的机会,相应的,企业也积极为学生提供了各类实习岗位。以“希尔顿集团”旗下的希尔顿酒店为例,学院每年都会在国庆节这一旅游旺季安排即将毕业的外语专业学生到酒店实习,并做好前台服务、咨询等工作。很多学生不仅从中得到了锻炼,而且还因为表现出色,提前被用人单位聘用。
近几年,安徽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80%。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安徽外国语学院目前已经形成了“外语+专业+综合素质”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而学院的外语专业教师也一直致力于培养外语基础扎实、专业特长明显、综合素质较高,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涉外专业人才。
4. 丰富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不难发现,那些能够培养出优秀外语人才的高校,其外语系教师都特别注重学生第二课堂的丰富性。由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存在“互容、互补、互动”的良性关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中,会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学生的第二课堂可谓是丰富多彩,且每一天的课堂内容都不一样。比如,周一是英语演讲比赛,周二是英语风采大赛,周三是外语配音大赛等。从目前看来,每周不同形式的英语活动不仅吸引了外语专业学生积极参与,而且还使学生之间懂得了互助学习、交流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不同的院校而言,复合應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理念虽然不同,但各院校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方面却费了很多心思。以福建福州某外语学院为例,外语专业教师会把学生的第二课堂设置在室外,而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就是志愿者活动。比如,在厦门国际马拉松、厦门国际羽毛球公开赛等大型赛事中,都能看到外语系学生服务国际友人的身影。对于城市而言,这利于整体形象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其自身的外语水平以及专业素质、人文素养也都得到有效提高。
5. 鼓励学生学习多种语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发展理念的提出,单一的外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发展的需求。所以,培养多语种语言人才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是高校培养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重要体现。
目前,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都陆续开设了“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多种非通用语种专业,其具体的双语人才培养模式,即是以非通用语种为主要培养专业,并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相关数据显示,15%的学生因为学习了第二语言,一毕业就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并且实践证明,掌握双语语种或者多语种的外语人才的竞争力要远远高于单语语种外语人才。
四、结束语
外语是外来语言,随着各个国家之间的有效交流,人们之间的交往沟通变得越来越频繁,高校也开始致力于培养复合应用型优秀外语人才。这不仅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同时也能有效推进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培养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微,于鹏.市场需求背景下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
[2]马晓晴.论高校外语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6(10).
[3]乔琼.商务英语考试对于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经济视角,2017(10).
[4]高岩.外语专业复合型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07).
[5]任良耀.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改革发展路径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