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探讨

2018-06-09李荣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普通高校

李荣华

[提要] 我国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供给质量不高,人才培养存在办学指导思想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简单、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应通过更新办学理念、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举措,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赣南师范大学2017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gsjg-2017-2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4月6日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教育供给侧改革,要以化解当前存在的教育供需矛盾为重点,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改变供给的单一结构,形成丰富、多元、可选择的供给侧结构,从而为群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

目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普遍存在生源數量下降、教学质量低下、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看,我国高校继续教育供给质量不高,主要是因为过去坚持外延式发展,忽视内涵式建设。如何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事关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办学指导思想陈旧。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许多普通高校的管理者往往认为普通高等教育才是学校的主业,把继续教育看成是学校创收的副业,对继续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认识不到位,不能清楚地认识到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大教育、大培训”的理念。很多普通高校对继续教育不重视,甚至将其当作创收手段和改善办学条件的经费来源,把优质教育资源基本用在了普通教育上。这种“重普教、轻继教”的办学指导思想导致一些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规模扩张、轻质量提升,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重文凭证书、轻素质水平的现象。继续教育为经济效益而办学,办学质量难以提高,有效供给不足,不仅降低了继续教育文凭的含金量,也损害了普通高校的声誉,最终也会影响到高校普通教育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一些普通高校对继续教育市场、社会需求没有进行认真调查,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凭经验或想当然,继续教育的课程没有按照成人的特点来设置,基本上还是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没有很好地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所占比重较高、技能课和实践操作课所占比重偏低,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继续教育的职业性导向,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缺乏时代性、针对性、实用性,知识理论与实际需求脱节,忽视了成人的学习需求、兴趣、动机,不能很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不符合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实践操作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手段简单、教学方法单一。有些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仍以普通教育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教学手段简单、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教”与“灌”,学员注重“学”与“听”,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少,不能很好地激发成人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有些普通高校虽然建立了远程网络学习平台,但网络教学资源大多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并且缺乏对成人网络自主学习和考试过程的有效监控,缺少教师的在线答疑和指导,师生之间互动性不强,学员之间缺乏讨论和交流,交互功能形同虚设,远程网络教育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方式依然单调,考试考核方式死板,传统与现代、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没有形成优势互补和有机结合,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培养质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四)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长期以来,普通高校从事继续教育的专职教师较少,且专职教师在结构、职称、学历、实践经验等方面都不符合要求,“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为了节约办学成本完成教学任务,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日常授课的老师主要聘请本校从事普教工作的专任教师。而他们大多缺乏成人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主要精力放在普教的教学工作上,无暇了解成人学员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很少考虑成人学员的学习动机、职业特点、个性爱好等因素,难以满足成人个体学习的多样性需求,教学缺少专门针对继续教育的特点,只是简单地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学缺乏针对性导致学员的积极下降,直接影响到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建设滞后成为制约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有效供给的短板之一。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更新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否与时俱进,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前景。面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新的历史使命,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一是要端正办学思想。为了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摒弃鄙视继续教育的偏见,树立普教继教同等重要的观念,既要走出“创收手段”的狭隘误区,又要超越“学历补偿”、“知识补课”的原始视域,以新的办学理念引导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二是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应将质量放在首位,重视对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培养,树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实现从“学历型”到“能力型”的转变。注重数量、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保障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要树立新的办学理念,突出应用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有效供给。

(二)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以来,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只是简单地复制普教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体现继续教育的特点。合理的定位对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当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要求继续教育由知识教育向技能教育转变,由智力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目的,即关注职业和生计,改善受教育者的生存状态;二是终极目的,即追求人性的完美和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培养符合经济社会转型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将知识内化为品德、能力和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满足成人就业和文化需求,为经济供给侧改革服务,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体系应依据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强化对学员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继续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为基础,以培养学员应用能力与增强综合素质为主线,突出应用性。普通高校要围绕继续教育的要求,搭建通用基础类、专业类、职业类、实践类等模板化教学体系,探索与学分制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尊重学员的兴趣和意愿,学员可通过自主选择不同类型的课程,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实用性和有效性,增加专业应用课与实践课课时的比例,减少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可有可无的课程,加强对学习者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把培养学员的应用能力,提高学员的基本技能和水平,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调实践训练,对接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完善供给质量。

(四)推行开放性、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针对教学手段简单、教学方法单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应体现成人学习重“实用与实效”的特点,采取开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转型。一是在形式上逐步打通函授、业余和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继续教育的通识教育课程以网络教学为主,专业课程以面授为主,面授教学与网络教学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共同发挥作用;二是加强远程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完善网络教育。综合考虑成人的学习规律及现实需求,结合“导学”、“助学”和“评学”三段式教学设计,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完善过程监控体系、评价体系、课程体系,充分发揮网络教育的优势,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三是推行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并重的“双证制”,构建“学历+职业技能”教学模式。有效兼顾学历教育和行业应用技能培养的要求,提高职业技能;四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对人才培养的优势,强化技能训练,提升学员职业能力,实现学员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实现继续教育的精准供给。

(五)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对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具有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普通高校办好继续教育的关键所在。师资队伍建设要根据专业设置的需要,坚持“内培”与“外引”相结合,完善人才培养和聘用机制,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大力培养本校的“双师型”教师。既要鼓励教师“走出去”,支持教师到一流大学继续深造,提高学术水平,更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增加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实践能力,积累实践教学经验;二是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实施“请进来”策略,聘请企业家、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优化师资结构,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激发供给侧活力,为供给侧改革培养合格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余闯.教育改革也要供给侧发力[N].中国教育报,2016.3.

[2]马勇.问题与路径: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7(5).

[3]张冰洋.社会转型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林区教学,2017(10).

[4]姚艳君.成人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高教探索,2017(6).

[5]谢明荣,孙进.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与联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

[6]竭红云.成人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6(6).

猜你喜欢

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