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沱江船工号子的分类及艺术特征

2018-06-08吴艳萍

东方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分类

摘要:沱江船工号子是中国民族声乐的典范,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它的创作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中国民族声乐是在传统民间戏曲音乐、曲艺音乐、民歌中产生发展的,其技巧吸收了吸收了传统民间戏曲、曲艺、民间音乐的演唱方法,也借鉴西方声乐艺术的长处加以民族化。以四川内江为例介绍了沱江船工号子的艺术特征,并对其文化的传承做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沱江号子;艺术特征;分类

沱江号子是流传于四川沱江流域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大力发展运河、漕运,沱江航运业不断发展,沱江主航道及其流域被大规模的疏浚和吹填,加之水驿站的重新设置、木船的定型升级,货运量陡增,而这一时期驱动船只前进的主要动力完全来自于船工们拉纤时产生的“引擎”力量,纤夫这个职业也就随之兴旺起来。然而,由于流域内地形地貌环境复杂,一旦配合不好,纤夫们就有可能被卷入水流中。因此,在船只经过激流险滩时,为了统一步伐、团结协作,他们以击鼓或号子来协调,鼓手和喊号子的在船上由舵手指挥。纤夫们赤裸着身体将纤绳紧紧攥住或绑在身上,身体前驱45度俯角,根据击鼓节奏发出“黑哟、黑哟、黑哟””哟嗬、哟嗬、哟嗬“的吆喝声,这些最原始沧桑的吆喝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调,沱江号子由此产生。

一、沱江船工号子的分类

不同的船运生产程序、流域内地形环境产生不同的号子。

(一)出裆号子,又称“开船号子”

清晨,天刚刚亮的时候,领头人带着船家准备出发。此时,停靠在码头上的船只大多载满货物,十分沉重。纤夫們必须集中精力,身体前倾,脚掌蹬地,在领头的一声呐喊后,众人喉咙里迸发出一声声“嗬,嗬,嗬,嘿,嗬,嗬,嗬……嗬咗,嗬咗,嗬咗……”船便开始移动。随着船速加快,纤夫们便踏着节奏奋力向前拉船。由于流域内地形地貌复杂,为确保安全,船只通常为十余只结伴出行。

(二)平水号子

这种号子是在水流平缓、流速不急时,船只通过滑动前行时喊的号子,这类号子的节奏较为规整,速度匀称,领号者的呼喊较为自由、曲调舒展、旋律悠长,合号者则根据领号者吆喝的的速度在每一小节强拍上有力的喊出“嘿哟”以统一滑行和前进步伐。当需要加力、加速时号子的速度也加快,力度也随之加强,合号的声音短促而有力。

(三)背船号子,又叫休闲号子

这种号子是船只在经过干河地段,没有水流缓冲帮助的情况下所唱的号子。这时纤夫们分别站在船的两边,大概十余人,背靠船只手抓船檐,将船狠狠背在背上抬船前移。由于船只体积沉重,所有力量都依托在纤夫们的手上,前行时纤夫们时不时发出“嘿哟、嘿哟、嘿哟”的吆喝声,这类号子通常为散板,速度缓慢,节奏不规则。

(四)打河号子

打河号子是为了给纤夫加油鼓气,这种号子是经过险滩激流的前奏曲,为后期的顺利过滩做好必须的铺垫此时急流险滩将近,船只在江心缓缓行驶,船夫们脚踩江边的泥沙和卵石,身背粗壮而湿漉漉的缆绳,望着即将临近的急流和险滩唱起了平时吟唱的纤夫号子。由于是前奏曲,所以,纤夫们健壮的胸膛和两腮开始鼓起来,像一张张蓄满风雨的船帆,随时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这段前奏号子热烈不激烈,是一种沉淀,像一阵由远及近的马蹄声,更像暴风雨前的宁静。

(五)闯滩号子

正如其名,闯滩号子是在冲滩的时候船夫所喊的号子。这时候船已经在冲击险滩了,与之前的打河号子相比,之前的蓄势待发现在已经完全的爆发出来。冲滩之时,纤夫们赤裸着身体,几乎匍匐在岸边的鹅卵石上,脚蹬着石头,手爬着崖壁,一步一步,拼尽全力,号子声惊天动地,船只与水流对抗。这时候吼出的号子声,音调急促激烈,节奏缓慢低沉,仿佛从心底奔涌而出。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般艰难可能谁也不会体会到,这可以说是与命运的生死搏。所以倒板号子是所有号子中最震撼的,动人心魄。

(六)抢滩号子

抢滩号子速度明快,节奏紧促,是船只在经过急流喊出的号子。船只承受着江水冲击,船工们必须在共同的节奏中努力,不敢有丝毫懈怠,于是唱起数板号子,统一步伐,往前行进。此号子高亢,绵长但是又蕴含及其强大的生命力量,纤夫们喊着滩名奋勇向前。虽然抢滩号子在此时不及闯滩号子的雄壮,但是却含有强大的凝聚力,这凝聚力把所有船夫拢了起来俨然形成一个整体。这是船夫们精神和意志力的考验,蕴含着及其强大的生命力量和凝聚力,这凝聚力把所有船夫拢了起来俨然形成一个整体。

(七)收尾号子,又叫靠船号子

过险滩后,河段地势平坦,河水缓缓流淌,船只在水中随着惯性向前走。距离码头越来越近,纤夫们心情愉悦,演唱形式以吆喝为主,速度缓慢,节奏自由。若是春天,岸上桃花盛开,有农人吆喝着水牛耕地,岸边有年轻妇女洗衣。这时节,纤夫们心情轻松愉悦,看着两岸风景,或者看着岸上劳动的人们,就扯开嗓子,唱一些幽默风趣,或戏文演义的号子。

二、沱江船工号子的艺术特征

(一)表现方法和音乐性格

在艰苦的环境中劳动,纤夫们需要戮力同心、众志成城才能克服困难,奋勇冲过险滩。这样的劳动形式决定了船工号子的音乐要排除怯弱、犹豫不定的成分,形成了坚定、豪迈、粗犷的性格特征,以及句幅短、简洁明快的旋律特点。[1]船工号子与劳动的关系,决定了它的音乐(节奏、曲调、结构和歌唱方式等)要符合其具体劳动的需要。因此,在典型性格特征的基础上,船工号子又具备它自身丰富多变的特点。

(二)节奏的律动性

船工号子与纤夫们的劳动程度、方式密切相关,劳动的节奏、律动特点直接决定了号子音乐的节奏特点,这是船工号子区别于其他音乐体裁形式的重要标志之一。劳动节奏赋予船工号子的基本特征是节奏的律动性。所谓“律动性”,就是音乐中出现的较为固定的、周期反复的节奏型。这些律动单位有相对统一的旋律且时值大致相同。

(三)歌唱方式

船工号子的歌唱形式丰富多样,“一领众和”是最为常见的歌唱方式。在集体性的协作劳动中,为求统一步伐、协调动作,必须有指挥者。这个指挥者往往就是船工号子的领唱者。号子的领唱部分常常是唱词的主要陈述部分,其音乐较为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常有即兴变化,旋律常做上扬处理,或较为高亢嘹亮,有呼唤号召的特点;和唱的部分大多是重复领唱的部分唱词或衬词,音乐较为固定,变化少,节奏性强,常使用同一乐汇或同一节奏型的重复进行。[3]

歌唱中,领与和的结合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交替呼应式--在歌唱时,领与和的两两交替进行。一般说来,劳动的节奏紧,速度快,领与和的交替就比较频繁;劳动比较松缓时,领与和的交替就较为从容。

重叠式--在号子的歌唱中,领与和相重叠,形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领与和的方式通常多在比较紧张、激烈的时候使用。

综合式--有的劳动过程比较复杂,变化多,就出现了交替呼应式和重叠式两种类型综合使用的情况.[2]

参考文献:

[1]张梅.中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教学设计[J].儿童音乐,2005,10

[2]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14-16.

[3]张俊.号子:汉族民歌体裁[J].文学教育(中),2012,6

作者简介:吴艳萍(1993),女,汉族,四川师范大学 2017级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分类
垃圾分类的困惑你有吗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