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2018-06-08钟时昌

东方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钟时昌

摘要:核心素养概念提出“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科教学要紧跟核心素养理念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数学图形与几何占了其数学内容的一大部分,因此教学教师要尤为注重该部分内容教学,立足于核心素养育人发展理念,全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不断促进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在这一时期要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文底蕴、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等。几何图形对于初步接触的小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对此要不断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实物或者模型直观感受图形,从而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同时要促进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形成。

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被公认为是核心素养的发展内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现阶段任何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必须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能够直接反映该学科的特征;其二,需要具备普适性;其三,必须要具备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功能。

例如,抽象素养就明显属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范畴当中,首先,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而来的,具有明显的数学特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真理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素养基本只能通过数学学科得到拓展。

2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分析

2.1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直观想象培养

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让学生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好地理解数学,这就是几何直观。小学一年级学生就简单接触到了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位置,学生通过对实际情境的观察,认识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不同位置的表象,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位置关系,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趣的活动,领会图形与几何的不同意义,通过图形与几何教学,教师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物体的形状、位置等,不断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不仅对学生在今后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有益,同时对日后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等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促进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2.2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逻辑推理训练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分为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经验和直觉,从而归纳或类比或推断出结果。

在教授正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长方形面积)探究推理出正方形的面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利于学生对事物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同时也贯穿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益匪浅。

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

3.1基础知识教学要有侧重点与渐进性

数学核心素养的第一层内涵在于能够直接反映出数学的学科特征,即该素养能够有效的体现出特定的数学思想、处理事物的数学方法以及数学的本质,而第二层内涵普适性则与不同基础知识存在着直接的相关性。在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时必须要将不同的核心素養融入到不同的知识点当中,即基础知识的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侧重点。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充分调动自己以后的教学经验,并通过创造性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在已有的数学基础知识之上提升学生的空间概念,这是因为在图形与几何当中空间观念不仅是最基本的观念,同时也是最具有生长性的素养,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具有明显的优势。

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教学时,过去许多教师侧重于对两种图形之间的对比,从而引导强化对学生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明显不可取。我认为需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在进行三角形教学时侧重学生对三角形基础知识与基本属性的教学,而在梯形的教学时则首先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转移到梯形,从而使得学生的图形思维可以得到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从两种概念完全平行的角度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有效引导学生的空间思维发展,也就无法实现核心素养培养。

3.2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教师将数学图形与几何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就能有效地简化数学知识,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很难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所以教师就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长方体的例子,比如手机、桌子、楼房等,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具有六个面,所以想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就必须对长方体的六个面进行详细计算,从而加深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提升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

3.3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想要提升数学课堂的活跃气氛,加强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掌握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微课、平板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如果适当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动画演示圆被半径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再拼组在一起形成长方形的过程,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与趣味性,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感受极限思想,学生就能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

结语:综上,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结合学科教学特点,不断立足教学实际,创新教学策略,有侧重点、有步骤的实施课堂教学。不断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知识,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毛学功,胡恒.多媒体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J].数字教育,2017,3(04):77-80.

[2]张俊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2):56-60.

[3]李萍.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策略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01):136-138.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