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小学生课外经典诵读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8-06-08陆云巧

东方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有效性策略

陆云巧

摘要:身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一名工作者,要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的优势,深入研究经典诵读的内容,正确的引导农村小学生对课外经典的诵读,逐步的培养小学生的文化修养,最终帮助小学生塑造优秀的道德品质,成长为一个多元化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本研究依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分析课外经典诵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有效引导农村小学生课外经典诵读的教学建议,旨在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经典诵读;有效性策略

小学生在这一时期,是语言感受力的敏感时期,也是记忆力的训练时期,通过对课外经典的诵读,古诗文的韵律、意境和词句,都能够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感知,帮助他们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有效抓住学生的敏感期培养,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底蕴,做好文化的积淀。课堂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在课外,学生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还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知识底蕴,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效的促进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吸收。同时,国学经典中有很多关于道德修养的作品,在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过程中,就能不断渗透古人的道德理念,潜移默化的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这既是素质教育改革逐步完善的具体体现,又是帮助小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有效途径。

1.现阶段农村小学生课外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

1.1诵读内容提不起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初始阶段,能够选入课外经典诵读教材的文章都是由编写者根据标准层层挑选上来,这些入选文章无论从立意、结构或是遣词造句应该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都是民族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值得学生们借鉴和学习。但是这些文章要么年代久远,要么跟不上时代,难以吸引农村小学生的诵读兴趣,由此而引发学生提不起经典诵读的积极性,一直被动的接受老师和家长的讲授,影响小学生经典诵读的学习效果。

1.2 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自身的国学素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制约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学语文学习同时受到教育质量的影响。教师自己在分析解读和总结概括的过程中,已经剥夺了学生本体对于国学经典的体验,变成单纯的接受教师对国学的分析,而这分析的到位与否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国学素养。因此,教育职能部门和学校要对每位教师加强岗位业务的培训,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保证教师的培训时间和质量。尤其是校内外教师的经验交流,新老教师的传帮带的过程,在提升语文教师国学素养的过程中顯得尤为重要。

1.3家长对亲子阅读缺乏重视

农村小学生的家长在这个年龄段,事业上都是出于爬升期,面对上有老下有小,各种生活压力使得他们的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工作中,对小学生的教育过多的依赖学校和教师,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小孩所有的发展都是有学校负责,家长只管交费就行了。这是错误的观点,小学生的经典诵读是否能有效的进行,是家校统一才能真正的有效的实施,否则小学生在学校好不容易养成的经典诵读习惯,回到家里就变回原样了,流于形式的经典诵读就变得没有实际的意义。而且现在农村中,大多数的父母都长年外出打工不在家,没法陪伴和督促小学生进行课外经典诵读, 对课外经典诵读的重视度不足, 甚至家长自己对经典内容都无法通顺的诵读,更谈不上对小学生诵读的指导,影响了农村小学生诵读经典的效果。也是影响农村小学生课外经典诵读有效性的一个因素.

2.提升农村小学生课外经典诵读有效性的策略

2.1帮助小学生在课外诵读中体悟国学经典

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发和整合课外经典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文化补足,使学生在秉承本国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更多认知理解国学经典的文化内涵 。教师应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外诵读内容,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整体感知国学经典的主题,提高对经典理解的能力。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视觉和听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的去诵读国学经典,在诵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国学文化氛围,帮助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积极性提高,并且能够促进学生投入更大的学习热情,最终主动的融入国学经典学习的环境中。

2.2诵读内容的选取要符合学生接受能力

经过学前阶段的培养,小学生已经逐步培养了良好的经典诵读习惯,尤其这一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发展迅速,对于是非对错的判断也逐步增强,产生了相应道德的判断观念。课外经典诵读的内容中有很多关于道德修养的文章,但是因为生字和对文言文的不熟悉,导致小学生对经典诵读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会出现读不懂意思干脆就不读的现象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选取最有新鲜感的内容反映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国学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进而充分激发学生对课外经典诵读的热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案例作为经典诵读新旧知识的桥梁,激发学生在课外更多的进行经典的诵读,才能为新知识做好必要的铺垫, 恰当的降低学生对经典的诵读难度,甚至让学生对经典经典抱有一定的期待,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促进小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外经典诵读中.

2.3身体力行,树立阅读榜样

由于个人素养和工作压力等原因,大部分农村的家长甚至老师,自身都没有做好课外经典诵读的榜样,这就导致小学生有样学样。所以,家长和老师作为课外经典诵读的引导者,更应该具备学习精神,不断充电,在课外对经典的诵读中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在课外生活中,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家长自身先养成了课外经典诵读的习惯和思维,学生才能不自觉的去模仿和学习。最终,家长和老师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诵读体验,可以为学生的课外经典诵读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帮助学生提高诵读水平。

2.4建立全方面、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更要将学生全面发展最为最终的目的,从多样化的角度选择相应的评价方式。小学生还是更为关注他人对自我的评价,尤其是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对学生课外经典诵读方面的评价,当他们表现好时给予表扬;当他们表现得不太完美时,也需要对其进行激励。同时还可给予他们小红花、小奖品等物质奖励,促进其诵读兴趣的提高。

3结论或建议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生课外经典诵读过程中,由于农村小学生的特殊性,部分家长和老师对课外经典诵读的重要性认识程度还不足,教师和家长应该形成合力,在注重自身文化素养培养的基础上,融合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在课外经典诵读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渗透关于学生课外经典诵读能力的训练,逐步培养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全面发展契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淑萍.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途径[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15):70.

[2]刘素娟. 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分析[J]. 华夏教师,2017(07):28.

[3]胡欢. 让经典名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J]. 学周刊,2016(05):43.

[4]张锦艳.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 亚太教育,2016(11):176.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生有效性策略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解析小学四年级英语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论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