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MOOC教学设计研究

2018-06-08李真真赵雍

东方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学习者评价

李真真 赵雍

摘要:作为新兴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高校也开始广泛推广慕课的教学方式。本文就如何设计一门慕课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学前分析、目标设计、策略设计和评价设计。最后提出了重视慕课普及推广和与走与企业合作发展的道路。

關键词:慕课;网络课程

近年来,慕课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1],也就是所谓大规模在线开发课程,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和普及。这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MOOC潮流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较大容量的MOOC资源容易存储并可快速、便捷地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MOOC潮流的到来,给传统的教学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同时也给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层次的教育改革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慕课的特点分析

慕课属于网络课程的一种[2],但慕课又具有某些与传统网络课程不同的特点:一是它的开放性。慕课的平台一般是基于互联网而不是某个局域网的,对全体大众开放,不仅仅限于某个学校或机构的正式学习者,无需缴费也可以学习。当然,如果你想要进入课程的核心领域或获得学分和证书,则仍需缴费。开放性还体现在课程建设或活动组织方面;二是它的规模较大。传统的网络课程学习者人数往往不多,以正式学习者为主;慕课则人数动辄几千上万,除了正式学习者之外,也包含各种打酱油的临时学习者,慕课是来者不拒;三是它的灵活性。慕课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开放很多,慕课的内容不仅限于传统的学科和专业,更贴近学习者的生活和需求,更注重综合性、普适性、生成性,更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互动而不是灌输,其视频形式一般也短小精悍,向微课程靠拢。评价方式也更灵活多元,比如更多地引入同伴互评等。

二、如何设计一门慕课

第一,学前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第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学前分析包括教的分析与学的分析。首先,慕课的学习者大多是在校大学生,但也有中学生、已工作的成人等,层次参差不齐,动机不一,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差别很大,学习时间趋于碎片化;慕课的学习高度依赖网络和终端,尤其是移动终端设备,如iPAD、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网络分有线、无线两种,无线又分为Wifi上网和手机流量上网两种; 学习者大都以个别学习的方式来学习慕课,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对他们很重要。

第二,目标设计。在学前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该门慕课教与学的目标,教的目标是指教师对课程最终结果的期望,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对课程学习结果的期望,在慕课的学习中,这两者很可能有不一致之处。慕课的学习者除了部分是为了获得证书和学分之外,更多的有较强的个人意愿,希望通过课程学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一定都会按照老师的希望那样去行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教的目标与学的目标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第三,策略设计。慕课的教学策略主要分为教学资源建设策略、教学活动策略、教学流程设计三大部分。首先资源建设策略又分为资源类型和平台模块两部分,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是视频资源,其次是课件、文本、工具、素材资源等;平台模块一般包含课程通知、教师信息、教学视频、学习资源、讨论区、作业提交与成绩公布、自测习题库、个人作品展示、意见建议、相关链接。其次是教学活动策略,教学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开展在线练习、小组协作、作业评改、交流讨论、互动答疑等活动,线下的活动只能作为补充。最后是教学流程设计,慕课分为开课前的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评价总结阶段三个部分。开课前的准备阶段需要做大量工作,除了要做好课程设计、录制教学视频、在平台上开设课程之外,还要进行招募学习者的宣传,组织好教学团队及技术支持团队;教学实施阶段时间一般不宜太长,应比传统的学期为短;教学视频的发布一般以周为单位,每周发布一到数段短视频,同时提供教师精选过的学习资源,作业练习,讨论问题、自测试题等。

第四,评价设计。慕课的教学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首先,对学习者的评价,学习者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最后考核。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应该比传统课堂教学中要大。平时成绩可由平时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讨论交流表现等方面评定,最后考核由标准化考试或提交论文作品构成;其次,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该评价可根据平台提供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各种数据、对学习者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以及网络和社会对课程的各种反映等多种形式进行。以利于新一轮慕课开课时做出必要的改进与调整。

三、设计慕课中注意的问题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慕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新事物,因此,要做好慕课的宣传和推广;再者应探索与企业合作的道路。中国慕课在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良好的趋势,推进慕课的发展及提高慕课质量,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因此,教育机构与企业可以加强联系,探索各种合作形式,提升慕课设计和制作技术[3]。

四、结束语

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网络课程模式,慕课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有助于提高大众的文化素养。我们有必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网络教育发展模式,提升慕课设计与制作水平,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普及化。

参考文献:

[1]李晓明.慕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刘和海,张舒予等.论“慕课”本质、内涵与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5-11

[3]万昆,叶冬连等.多维视阈下的国内mooc研究进展与可视化分析—以中国mooc研究领域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5(2):38-44.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学习者评价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平时成绩对于学期总成绩的影响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分子生物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