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外汉语高级阶段委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原则

2018-06-08何伫聚

东方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委婉语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

何伫聚

摘要:汉语委婉语承载着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内涵,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有一定难度,因而在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更具备委婉语教学的基础和必要性。同时恰当的教学原则地运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委婉语。本文提出三种教学原则,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介绍对比和理解运用并重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委婉语;教学原则

一、對外汉语高级阶段具备系统进行委婉语教学的基础和必要性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中规定,在中级阶段结束时学生应该掌握的汉语词语是5168个,汉字2181个,在高级阶段中,学生应掌握汉语词语8500个左右,汉字2700——2800个左右。由此可见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汉语语言知识方面已经具备相当的基础。经过初级和中级阶段训练的“半成品”将在这里得到基本完善,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汉语运用得比较熟练。在《等级大纲》中明确规定高级阶段的学生在言语能力方面具有从事较高层次的学习、社交活动和带有一定专业性工作的能力。言语活动符合汉语的规范性,体系汉语的多样性,显示汉语运用的得体性,适应不同语体的不同需要。对所学汉语的“文化背景”和语义内涵应有较深的了解和活用能力,并初步具备运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汉语委婉语及委婉表达承载着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的内涵。在汉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还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教授起来比较困难,更谈不上系统地进行委婉语教学。因此,只有在语言文化积累较多,对汉语“文化背景”和语义内涵有较深的了解和活用能力,并初步具备运用汉语进行思维能力的高级阶段才具备系统进行委婉语教学的基础委婉语和委婉表达广泛存在于汉民族的社会生活、言语交际和文学创作之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文化积淀,反映了汉文化特有的社会体系及中庸和谐的社会观念,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国际推广,向外国人推广的并不仅仅是汉语本身,更重要的是向他们推广我们的历史文化、 民族心理、社会理念等等,而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社会理念的委婉语,成为对外汉语重要教学内容是必须的。在初、中级阶段的教学中也涉及到委婉语教学内容,但是,在数量和深度上都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初、中级阶段的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理解和运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方面还未达到一定水平。委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进行文化的导入,只有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积累后,才能对蕴含深厚文化的委婉语更好地理解。因此,在高级阶段系统地进行委婉语教学的同时,可以系统地向外国学生传播中国文化,这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二、委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

1、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它反映的是汉民族的社会文化形态,涉及到汉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社会政治、民族心理、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到价值观念等等。在教授学生委婉语时,如果不教授委婉语形式背后深刻的汉民族社会文化蕴涵,学生就不可能在真实语境中使用恰当的表达,进行成功的交际。因此,应该充分强调在委婉语的教学中贯彻执行“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地进行委婉语语用知识的讲解,增强学生的语用意识,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懂得在交际中运用委婉表达法的目的在于减轻对听读者的刺激和压力,而采用曲折含蓄甚至隐晦的方式,把有些令人忌讳的事借用其他词语来表达,把批评、否定对方的词语尽量淡化一些,说得模糊一些,如果对别人的请求或不情愿的事情表示拒绝时,则采用托词、回避的方式。许多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的最大障碍是由于交际文化背景知识的习得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上的欠缺,而并非是因为语言能力的问题。因此,语言结构、语言知识必须同语用知识紧密结合。

2、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这里的循序渐进有两层意思:其一,指委婉语教学内容上。简单的容易理解的委婉语先教授给学生,较难的、委婉程度较高的蕴含的文化内涵较难理解的委婉语的教学顺序靠后一些。目的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如果教学顺序的安排不恰当的话,把较难的委婉语放在前面教授,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让他们觉得汉语委婉语非常的难,从而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二,指教师对学生掌握委婉语教学的要求上也应循序渐进,因为对外汉语委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是母语为非汉语的有着各自文化背景的外国学生,他们并非是在汉语语言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而,不能也不可能要求他们对委婉语的理解和使用同中国人一样。而且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文化和观念,对汉语委婉语的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汉文化背景知识的教授中应该向学生强调理解记忆,避免产生语用失误,但对于某些间接言语行为的委婉表达却不必求同,不必有错必纠,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差异,教师不可能要求整齐划一,而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慢慢地向学生渗透中国文化、习俗、观念等,逐渐培养学生从中国文化、习俗、观念出发进行思维、行为和表达的能力。

3、介绍与对比结合,理解与运用并重的教学原则

首先,在教学中应尽量向学生渗透汉民族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然后运用对比的方法,将汉语委婉语的文化心理同学生母语的文化心理结合起来,指出相同点,解释说明差异点,通过对比能使二语习得者对所教授的汉语委婉语的语言及文化知识印象深刻。另外,教师还应通过对委婉语的字面意义和委婉意义向学生进行详细介绍和对比,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熟悉这些差异,顺利完成字面意义到委婉意义的联想转换,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委婉语的真正含义。在学生对所学委婉语有了正确理解之后,应该多为他们创造实践应用的机会。可以创设各种语境,让他们进行大量的交际练习,如课堂实景模拟、角色分演等方式,使其能逐渐理解中国人含蓄、委婉、间接的表达方式,并对其保持敏感性,能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并正确使用委婉语。

参考文献:

[1]郑燕,对外汉语中的委婉语教学方法小议[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8)

[2]汪幕幕, 对外汉语委婉语教学研究[J]. 文学教育,2012,(1)

[3]张雅琦;郝葵, 对外汉语委婉语教学:难点与问题[J]. 安徽文学,2017, (7)

[4]戴炜栋, 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的课堂教学模式[J]. 外语世界, 2005, (8).

猜你喜欢

委婉语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
礼貌策略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基于顺应理论的委婉语研究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浅论委婉语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