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孩子一起画画

2018-06-08李韦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灯笼画画陪伴

世界那么大,陪伴就好。和孩子一起画画,就像是一次旅行,不用考虑太多,随心就好。

当孩子开始喜欢握着小小的笔头,在纸上、地上、墙上,天马行空地画着各种各样的线条时,和孩子一起画画的契机就到了。不用考虑孩子有没有绘画天分,不用费心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更不需要父母有专业的绘画技巧。一张桌椅,两个凳子,一张纸,若干的彩色笔,就够了。

这时,你可以告诉孩子,“画画就像是魔法,你想想呀,一张纸上原本什么都没有。你希望有一棵树,便有了树;你希望树下站着一个人,在仰望树上黄澄澄的柿子,便有了人。所以,会画画的人就是魔法师了。”不用大人眼光去干预和评价孩子画画,不用刻意示范该怎样画才“像”,否则你只是需要一个照相机罢了。充分保留和保护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积极性,我们所需做的,只是去“倾听”。

和孩子一起画画就像写日记。他们在创造性的生活中,每天都可以获得触动,能够随时畅快地“创作”。生活中可以画的素材真的是太多了,看到孩子感兴趣的人和物,就提议“我们一起画出来吧”。春有萌芽的柳树、含苞待放的桃花和空中飘动的风筝……夏有樱桃树间的蝉鸣,游泳池里戏水的伙伴,荷叶下悠游的鱼儿和蝌蚪……秋天,到山坡上,搭一个帐篷,晒晒太阳,拣两片梧桐树叶;树叶下还藏着像刺猬一样的梧桐球……冬天,大雪过后,一起堆个雪人吧,胡萝卜做鼻子,树叶做眼睛,想象被白雪覆盖的树洞里正在冬眠的小动物们……

一次元宵节看灯会回来,孩子被烘托节日气氛的大红灯笼吸引住了。“把灯笼画下来吧!”我提议到。孩子很快就有模有样地画了起来——一个椭圆,几道龙骨,还有几笔飘逸的流苏……大大的灯笼下面还站着手牵手的三个小人儿。“妈妈,为什么元宵节要挂灯笼?给我讲讲灯笼的故事吧!”孩子充满好奇地问道。和孩子一起画画,不仅可以记录生活,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每天接收到的信息,梳理心情,且从画中展开,可以讲述的故事还有很多呢。

和孩子一起画画,还可以画孩子自己的故事。你发现了吗?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故事,画绘本是最能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因为这个故事的作者一定是孩子自己,这本书的主题一定是围绕孩子最感兴趣的生活点滴,是书店里找不到的、独一无二的绘本。和孩子一起做自制书,孩子负责画画,大人负责配文。配文的字体要大,字数要少,方便孩子可以清楚地认识与理解。比如男孩子喜欢球类,我们就可以和孩子设计一本《球的世界》,由孩子主导,画上他喜欢的篮球、足球、橄榄球、羽毛球、乒乓球、桌球……既拓展了孩子的百科知识,也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力。

又如,读完《大卫,不可以》这本形象记录孩子们各种调皮捣蛋瞬间的绘本,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自制《XX,不可以》:不可以插队,不可以玩食物,不可以挖鼻孔,不可以用剪刀剪自己的头发,不可以偷偷在枕头下藏巧克力……孩子一边大笑着,一边用鲜活的线条畅快地、诚实地“诉说”自己有哪些不好的習惯,并下定决心改正它们。画完“剧本”,我们甚至可以跟着笑声的脚步,和孩子玩置换角色的表演游戏,交换感受。

和孩子一起画画,可以试着从抽象的符号入手,这类图画有很多,其中更适合亲子游戏的非思维导图和自制地图莫属了。选取孩子近期感兴趣而又熟悉的话题,例如“我的家”,使用思维导图引导孩子将家中的家具罗列出来,并赋予不同的符号;接下来,给孩子一张白纸,让他按照家中的方位来摆放这些家具。等孩子完成后,再让他拿着地图和实际情况对比,可能会发现很多“意外”:之前的画符号图形太大了,地图上放不下;漏掉了一些家具,或是位置放错了等等。这就要求孩子有足够的“心理弹性”,在遇到目标无法达成,或者其他阻碍时,可以及时、灵活地调整心态,直到地图制作完成。

真正好的教育,从骨子里就是有创造力的。孩子在画画时,因保持着完全的自由,和艺术的纯粹,因而是激发创造力的关键手段。当父母完成繁忙的工作,回到家中,何不关掉电视、放下手机,顺应孩子的想象力,和孩子一起画画,随心记录生活中有趣的事情,用笃定的陪伴来表达对他们的关注和理解?这份陪伴,将是我们送给孩子童年最亲密、最珍贵的礼物。

(李韦,《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210013)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灯笼画画陪伴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糊灯笼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鸟与灯笼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挂灯笼
挂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