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2018-06-08杨茹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

杨茹波

【摘要】凡在第一线的老师都感到语文难教。难在哪里?也许不在于一篇课文,一节课;难就难在要学生学语文像学数学等其它学科一样保持浓厚的兴趣,乃至自发地去学习、去探究。如何让学生也从语文课中体会到一种自信和自豪,从而不经意间就喜欢上了语文。我想,最关键的便是要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为此,我作了下面几点尝试和探究。

【关键词】感悟文本 自主学习 课前活动 我话我思 自由辩论 积累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66-01

一、意识的培养

思想决定行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观念的更新涉及师生双方。每接一届新生,我都要让同学们明白两点:

第一,高考中,语文涉及到的考点只不过二十几个,学三年,练三年,不足为惧。但是,只会考试,不说明你会读书;只会围着书本转围着考试转不能学好语文,取得高分不是目的;语文是有生命的东西,学会感悟人生,珍惜生命,才能学好语文。每一篇文章都是活动着的,其中有人、有事或有物、有景;每一个文字都是跳跃的精灵,要善于捕捉每一次心灵的触动,要善于从文中汲取精神养料。

第二,要养成“独立不依他”的态度。文章的美需要共鸣和应和,要把作者或书中的人物看作是朋友,和他(们)进行自由,平等的心灵交流,或赞同、或反驳;或喜悦或哀伤;要在作者的启示下,认真思考,真正把作者的思想、文彩;人物的精神、品格,化作自己的血肉,化作自己的灵魂。但是绝不能盲目地以作者之是为是,以作者之非为非,一切都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即使是在有着强大的思想力量与人格力量的作者面前,也要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与思想选择的自由。这才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

意识的培养相当重要,但它不是一朝半夕就可以形成,它需要我们贯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实际课堂的操作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阵地,不应成为老师的主宰,课堂的主人应是学生;课本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应成为老师的“私有”,课本的主人还是学生。基于这点思考,我摒弃了“填鸭子”式的教学。课堂上,遵循下面几个原则:①学生能独立解决的事情绝不包办代替。②把课堂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则充任好组织者和指导者,不越俎代庖。③尊重学生独到的体验,发言无错、鼓励发言。

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大胆地进行尝试,在课堂上奏响了“四步曲”。

第一步是序曲,即习惯上说的“课前3分钟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或美文欣赏或古典诗词鉴赏或时事评论……内容不限,自由发言,随心随性介绍自己的最爱。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序曲”是蓄情,酝酿阶段,其间为了配合课文的学习,可以建议上台的同学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章,当然,不能强求。

第二步,“我话我思”。课堂上我试着把课文不加任何分析地,原原本本的先交由同学们自己去阅读、去欣赏去品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心得,最后派代表发言。

第三步,“自由辨论”,这是最热闹的阶段,同学间可以互相质疑、解惑。我也参与其中,一会儿当当学生提提问题,一会儿当当老师,启发帮助同学们解决难于理解的问题。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课堂的作用和指导学生的作用。

第四步,“积累、探究”。记得北师大博导刘锡庆教授强调过,一个人学语言,第一是积累。就一篇课文,要积累的东西很多,小至生字生词的音,形、义的识记、好词好句好段落的诵读,大至一篇文章所闪现的思想火花,人格魅力和写作技巧等等。

三、课例的演示

例如:我教《兰亭集序》(王羲之)。

扫除文字障碍后,课堂上,首先由一同学朗读《王羲之任率》这篇短文并加以点评。

然后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提出疑惑。

10分钟后,是课堂最精彩的部分——“我话我思”,学生围绕着课文内容提问,精彩纷呈。其中一生问:“老师,作者为什么会在一次这么愉快的集会中发出老之将至,人生无常的慨叹?”

这,也正是理解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我趁势要学生深入思考并讨论:“作者的概叹体现出来的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这个问题。

两种意见相持不下。

于是我向同學们介绍了朱威的《解读人生》这篇文章。介绍中,同学们知道了在士族统治阶层门阀森严、政治险恶、社会动荡的东晋时期,有相当一部分有文化教养的士族文人循入纵情山水、游山翰墨的隐逸之途,他们注重精神自由,崇尚自然情趣,善于哲理思辨,真率任情,风流旷达。但流连山水,饮酒赋诗的同时,又感到“所之既倦,情随事迁”而不能不“临文嗟悼”,因而酣畅之余,内心无不苦闷,无不感伤。但这种感伤,是对人生哲理的追索,对人生忧患的清醒认识,伤感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执著,对永恒的生命价值和人生事业企慕和追求。因而这种感慨不是消极,不是沉寂,其间自有积极的一面。

经过介绍,同学们的疑团消失了。但收获不仅于此,正如朱文中所言:“解读王羲之的《兰亭序集》,自然洒脱的思想与深情超俗的情感无不让人怦然心动,继而掩卷长思。是啊,读此文,也是在解读人生啊。”这不正是对同学们最好的启迪么?

最后5分钟,同学们都安静下来进行积累,这是一篇文言文,积累的东西较多,包括常见实词、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和文章的诵读等等。课内是完成不了了,自然延伸到课外。

一节课,在充满和谐与欢快的气氛中结束,同学们在其间学到的东西很多,不仅有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获得个体的自由发展和最大的自信与满足。同时还从王羲之的文章里读懂了一种人生。

四、尝试的效果

“课堂四步曲”教学尝试,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促进了学生个体精神的独立与自由发展,真正做到突出学生“自己”,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体味人生”。在实践中体验快乐与自豪,享受探求知识的乐趣,这难道不是语文教学的最大收获和最终目的么?鲜活的课堂,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充满无穷的智慧与魅力。

参考文献:

[1]点拨,让高中语文课堂“活”起来[J].连育卿.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7.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研究[D].张莉.赣南师范学院2014.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创建“自助餐选菜式”自主学习模式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