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教学改革 释放师生活力

2018-06-08柏萍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质量教学改革

柏萍

【关键词】教学改革;适合教育;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35-0068-03

江苏华杰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华杰学校)创立于2003年。15年来,华杰学校以“兴华育杰”为己任,以“办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为主题,依托课改,奋力超越,实现高品位发展。现已拥有“两园三校”——连云港市赣榆东方幼儿园、连云港市港逸花园幼儿园、连云港市赣榆华杰双语学校、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市华杰实验学校、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市华杰实验学校,在校学生超万人,教职工过千人。近几年,集团各校以赣榆华杰双语学校为标兵,立足校情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改革方略,寻找适合时代发展、适合社会需要、适合学生成长的高质量教育路径,让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共同发展成长。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集团跨越发展撑起蓝天

赣榆华杰双语学校作为连云港市赣榆县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在办学初期,师资生源质量相对靠后,教学质量处于低位徘徊。面对举步维艰的落后现状,我们苦思良策,凝聚共识——课堂是课改最重要的阵地,我们只有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才能冲出基础薄弱、士气低迷的阴霾,撑起华杰学校迅速发展的蓝天。

1.课堂教学改革蹄疾步稳。

我们从办学目标出发,确定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从教情学情实际出发,选准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为达到“后发先至”的目标,我们从2008年开始,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先导,以课改先进学校为榜样,矢志不渝地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我们通过几年的课改探索、建模塑形和整合提炼,到2011年构建了立足校本特色、可供其他学校借鉴的“三环·五模·六度”课堂教学模式——“三环”即整合学习三个环节:课前自学、课堂展示、课后反馈;“五模”即课堂落实五个模块: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展示提升、互动评价、达标测评;“六度”即课堂达成六个维度:自学质疑有力度、交流展示有效度、精讲点拨有高度、互动探究有深度、巩固拓展有适度、达标测评有梯度。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一年一个主题的实践提升,我们完善、形成了具有华杰教育特色的课堂教学范式:以导学案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重点,以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为特征,通过链接整合三个环节,灵活落实五个模块,有效达成六个维度,让课堂教学充盈学习动力、思维张力、智慧合力、文化魅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夯实基础。为使课改工作扎实推进,学校实施“三位一体”检查方式,即组内互查,组长抽查,管理人员巡查。

2.课堂教学改革释放生命活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互助展示……教室里人声鼎沸,学生或站或坐,或读或写,有的在激烈争辩,有的在黑板上书写讲解……在这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在学案引导下,通过自学、探究、展示、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方式,达到学习目标……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人人争相发言,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时有思维的火花碰撞出来,课堂学习变得轻松愉悦。”(2012年7月5日,《中国教育报》)这是华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呈现的情景,师生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释放了旺盛的生命活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3.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斐然成效。

通过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华杰师生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连年攀升。2009年,赣榆华杰双语学校中考成绩跃居全县第一,在校学生达4000人。2010年,中考质量综合评估跃居连云港市第一。学校被连云港市教育局授予“课改领航学校”称号,“三环·五模·六度”课堂教学模式获连云港市教育局“教学成果特等奖”。学校先后承办了全国初中特色课堂展示交流研讨会、华东语文大课堂首届国际高峰论坛、江苏省“有效课堂”教学研讨、连云港市基础教育“建构式生态课堂”现场展示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华杰教师精讲点拨,华杰学生积极踊跃,课堂展示精彩纷呈,受到课改专家和来访人员的一致好评。

二、细化校本课程设计,为学生全面发展开辟通途

课程是教育改革最核心的要素,是助推学生生命成长的原料。华杰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课程建设以学生立场为支点,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做到课程源于生活,融入生活,引导并创造生活。课程设计基于学情,结合校情、教情,注重国家课程校本化,挖掘、释放学生的个性潜能。2017年,赣榆华杰双语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初中课程建设优秀学校”。

1.夯实基础性课程,让学生在教改中茁壮成长。

华杰学校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视阈,重新审视课程与学习,重构智慧学习“四有”范式——有生本理念、有思维训练、有教学智慧、有文化内涵,让课堂成为张扬个性、快乐成长的“生命发展场”。

2.落实拓展性课程,让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依据学生发展需求,我们充分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大力实施学科能力、德育教育、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四类拓展性课程,创设课程选择空间,开发学习潜能与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了校本课程类型多元、结构多层的“四化”格局——德育教育实践化、双语教学特色化、社团活动课程化、群体活动序列化。中、小学部组织成立了数棋、汉字慧、小记者、英语风、健美操、乒乓球、足球、篮球、古筝、二胡、书法、绘画、编程、航模队、手工、泥塑、微景观等近170个社团,以社团为阵地开展学科拓展、体育与艺术、科学与实践三大类活动,来释放学生各方面的潜能。集团定期开展元旦联欢、庆“六一”演出、教师节、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等专题序列活动,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2017年集团各校区学生在各类比赛活动中获奖达1200多人次。赣榆华杰双语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外语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文明礼仪示范校”,校本教材《文明礼仪教育》获得“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评选”连云港市特等奖、江苏省一等奖。

3.抓实浸润性课程,为学生打好时代精神底色。

我们坚持以“志·勤”校训文化建设为引领,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华杰教育集团借助学校道路及楼宇命名、连廊文化中的英杰文化建设等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及竞赛等活动,强化“四风”(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环境建设,落实“五化”育人要求——励志勤学终身化、文化知识系统化、自主发展品质化、社会参与责任化、创新能力多元化,有效整合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和社区文化的正能量传递,引导学生为未来幸福成长打好时代精神底色。

4.务实整合学科内课程,让学生学习更有质效。

赣榆华杰双语学校的初中英语组在学科主任张秀娟的带领下,进行英语课程学科内整合实验,打破了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专题模块限制,通过整合单元、学期、学年、学段的教材,对英语教材内容进行分类筛选,将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寻找相关、相近的整合点,合理拓展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使英语学习目标、内容、方法有机统一,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教学资源得到优化组合,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经过三年实验,学生建构起英语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新网络”,找到了更适合自己学习英语与发展能力的“立交桥”。这种融会贯通、提质增效的学习使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实验班的英语学科中考平均成绩高出平行班(对比班)20%以上。其他学科正在学习借鉴英语学科的课程整合经验,接下来我们将分期分批对学科课程进行有效整合。

另外,我们强化校本管理创新,为教改持续发展夯实桩基。课堂是课改之基,教师是课改之本。在深化教改的进程中,我们一直特别注重教师优先发展,开启人文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智慧管理,调动管理主体的创造性,激发教师群体的內驱力,强化主客体关系的和谐度。集团探索并实施“共赢式创新管理十大战略”,为教改提供组织保障,2016年被《中国教师报》评为全国民办学校“十大管理创新样本”。

华杰学校在课改大潮中奋进崛起,我们依托课改,探索教书育人的内在规律,点燃师生求真、向善、臻美的梦想,打造华杰校本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转知为智、化茧成蝶的差异化与个性化教育,实现教师专业而有特色的成长,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华杰学校以“呵护每个成长的心灵、成就万千家庭的梦想”为遵循和追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办好新时代适合学生成长的高质量教育而努力前行。

猜你喜欢

高质量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两场活动预热 凝聚区域高质量发展共识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