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教儿子写作文

2018-06-08付步雄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好作文儿童节写作文

付步雄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平时喜欢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旁人称之为“才子”,我深知自己距离“才子”还有一段漫长的距离,只是坚信勤能补拙而已。

儿子现已上小学四年级,喜欢写作文,并且在一些报纸上发表了几篇“豆腐块”,同事都说他遗传了我的基因,继承了我的“衣钵”。其实,从儿子两三岁开始,我便有意无意地对他进行语言、逻辑、表达的训练,现在看来,确有成效。

一、丰富语言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语言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每个人的成长中都是口头语优于、先于书面语的发展。当孩子具有语言意识时,口头语的发展几乎是与思维同步的,因此父母要抓住孩子语言的“最近发展区”,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表达。

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我用电动车载着他去玩,儿子站在电动车的踏板上,头刚好抵着我的下巴。车子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行驶着,我问他:“儿子,你说这路像什么?”

“像一条丝带,弯弯曲曲的。”儿子回答。

“还像什么呢?”我继续追问。

“嗯,像一条蛇。”儿子想了半天说。

真好!儿子独特的思维让我暗暗自喜。

洗澡的时候,我拿起喷头问他:“这个喷头像什么?”

“有点儿像莲蓬。”儿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我。

正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的细节中,有意无意地加以训练,儿子的思维和表达跟同龄孩子不一样。

有一次,儿子跟我说:“爸爸,我想吃‘甜云。”“甜云?是什么呢?”我一时半会儿还想不起来。

“白色的,有点儿甜,像云朵一样。”儿子一本正经地介绍。

哦,我知道了,儿子一定是想吃棉花糖了,只是忘记了这个名字,凭着理解对“棉花糖”进行意义重构而已。

“是不是棉花糖?”我问儿子。

“对,对!就是棉花糖。”儿子顿时想起来了。

再大一些,我开始陪伴儿子读书,遇到什么不懂的地方,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跟他讲清楚词语的意思和出处,在慢慢地浸润中,儿子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都有较大的进步和提高。

五岁的时候,一个小朋友打了他一拳,等小朋友的爷爷走后,儿子立马还他一脚。我问他为何打这位小朋友。儿子振振有词:“我这叫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虽然对儿子的这种行为不满,但是他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还是令人欣慰的。

读二年级的时候,我跟他共读一篇文章,遇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时,我问他什么意思。琢磨一阵子后,儿子说:“就是要做一件事,必须先让工具锋利起来。”

二、厘清思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有了平时语言的训练为基础,如果在表达思路上进一步有意识的强化,孩子写作文自然不会出现思维不连贯、逻辑性不强的状态。怎样厘清儿子的思路呢?

儿子的写作是从日记开始的,在学习写日记之初,我就坚持让他写作之前一定要将写作顺序跟我描述一遍,也就是复述事情的过程。而我呢,则在孩子遗漏的地方进行补充,巩固他的记忆,将他的思路理顺后,再叫他去写,这样一篇日记就能一气呵成。

读二年级的时候,儿子到武汉的麦鲁小城去玩,回来就嚷着跟我讲玩的经过。我鼓励他用笔记录下来。带着游玩的余兴,一篇800余字的《麦鲁小城一日游》用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我立马在电脑上帮他打出来,纠正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不当之处,投递给《香城都市报》。几天后,儿子的文章发表了,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由此也喜欢上了写日记和作文。

一般来说,孩子犯错误后,家长都会数落孩子,强调一二三点,此时,大凡孩子都是战战兢兢,点头应付。儿子也有犯错的时候,每次犯错误,我也同样会叫他记住“甲乙丙丁”几点,儿子也是用恐惧的眼光看着我。不过,我会叫他把我刚才强调的几点重复一遍,一则是加深印象,二则是强化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多时候,儿子对我强调的几点能原原本本复述出来。此时,我会趁热打铁,叫他用笔记下整个事件的过程,以及要注意的几点。在这种反复强化下,儿子的思路就逐步清晰起来,说话、写文章也就有条理了。

三、修改完善是写好作文的重点

以前讀过叶圣陶先生的儿子写的一篇文章,内容是回忆父亲教他写作文。作为文学家、教育家的儿子,旁人都认为叶老肯定会倾其所有教孩子写文章。殊不知,叶老的教育方法很独特,从来不教孩子写作手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更不会帮孩子去修改文章,去做一些“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点缀。只是每当孩子把文章写完后,就叫他们读给自己听,当孩子读完后,便让孩子回去自己修改。

叶老独特的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因此,每当儿子把文章写完后,我也不会去翻阅,而是让他站在我面前大声朗读。每次读着读着,儿子就中断了:“等一下,爸爸,好像这里还掉了一个字;这个词语用得不够妥当……”儿子在朗读中发现文章的不足,随即进行了自我修改。这不失为一种检查儿子作文的上策,也是至今儿子完成作文后的“保留项目”。

为了使文章达到更优,仅仅是朗读一下还是不够的。到了三年级,每次儿子把文章读给我听后,我就立马在电脑上打出来,完全按照他的文章原样打出来。随后,我会把儿子叫过来,一起来分析文章的优劣。不满意的地方、错别字、标点符号不妥之处等,他当即用红字改正、补充,我按照他的“口述”填充上去。我填充的内容套红标注,形成一篇比较完整的作文。接下来,我会让他把修改完后的作文朗读三遍,有时候还要他重新誊写一遍。

这样的训练多了,儿子的作文也就逐渐精致起来,每次习作,老师都是给他评定为四颗星或者五颗星。

四、模仿范文是写好作文的起点

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语文中的课文不仅仅是老师教给知识、熏陶文化的载体,更是学习写作的范本。如何恰当地使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我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到位,对待儿子同样如此。

2016年上半年,儿子从老家转到深圳来读书,欢度“六一”儿童节后,老师布置写文章。半个小时后,儿子上交了凌乱的草稿。我一浏览,一是书写不尽人意,二是叙述如流水账。从心底说,我很不满意。看到儿子疲惫的神态,又不忍心叫他重写,只好把草稿本放在一边,说:“今天是你的节日,并且还写了日记,这已经相当不错了。至于日记写得怎样,我们明天共同来研讨。”

翌日,休息。我找出儿子的草稿本,让儿子自己读给我听。读完后,请他发表意见。儿子振振有词:“爸爸,我把参加游园活动的每个项目都写出来了。”我没有评论,平静地说:“儿子,把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拿来,翻到《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好好琢磨一下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在我的引导下,儿子理解了《难忘的泼水节》的开头和结尾的妙处。

课文开头写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结尾是这样抒情的:“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这个开头和结尾我可以借用。”儿子恍然大悟,于是便模仿起来。

开头: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全世界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又到了。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特别高兴,因为这是我在深圳过的第一个儿童节。

结尾:多么令人难忘啊!2016年的儿童节! 多么幸福啊!2016年的儿童节!

中间部分先大致描述儿童节的盛况,抓住印象深刻的几个地方重点着笔,做到了详略得当。在一个星期后,《德育报》刊发了他的作文。

学习完《观潮》后,老师要求他们写小练笔,儿子根据《观潮》中“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观察每天中午的放学,利用“放学前—放学时—放学后”的结构来写家长、学生、老师的不同表现,写得非常富有童趣。

五、亲子共写是写好作文的深化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打小就喜欢写作文,一直以来坚持不懈,写作不为发表,没有功利,仅仅是为了记录生活而已。当儿子上学后,特别是开始写作文后,我便时刻注意跟孩子一起写文章,用我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励儿子在写作中享受快乐。

有时候,我把自己写的文章给儿子看,他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品头论足,说出我文章中写得好的地方,有时候也会给我提点儿意见。

今年端午节,我带儿子回到老家。离开老家近五个月,儿子玩得很嗨,但是也不忘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在回深圳的前一天中午,跟儿子聊起假期作业。儿子说,还差一篇作文未写。我提示抓紧时间写。“还没到时候,作文标题想好了,叫‘一次相遇,一次离别。”儿子振振有词。

我问为何还不写,儿子说:“等妈妈送我们上火车的时候我再写,这样比较切合我的标题。”(其时,孩子的妈妈还在老家,我带着儿子在深圳。)

回到深圳后,儿子把假期的快乐和对妈妈的依恋写得十分逼真,读了儿子的文章后,我的眼睛湿润了。当晚,我也写了一篇文章《所谓乡愁,其实就是相聚的短暂和离开的惆怅》,其中就把儿子的整篇文章引用进来。随后,我叫儿子来读读,儿子读完后,说:“爸爸,你这篇文章写得真好!”

儿子还告诉我,他特别喜欢这一段:

“故乡,就是你偶尔惦记且只适宜小住几日不宜长久待下去的地方。因此,每个在外的人,故乡总是一帧记载成长珍藏记忆的图片,乡愁也就只是一抹淡淡的惦记与牵挂。”

开学工作很忙,我在一篇文章中描述着工作的忙碌状态,其中写了一句“开学以来,需要撰写的文字,犹如千万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待我排兵布阵……”这也是教学完《观潮》后仿写的。儿子在他的《放学,别有一番滋味》(观察放学的文章)中,也写了一句:“‘齐步走!我们犹如国庆阅兵仪式上的战士一样,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整齐地走向校门。”

生活中,還有不少的话题,我和儿子在共同写着,共同进步着。

这,就是我教儿子写作文的经验。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儿子的作文一定会更好。

猜你喜欢

好作文儿童节写作文
写作文的烦恼
小丁写作文
独抒真意始为佳
好作文是“看”出来的
《我爱写作文》的魅力值
快乐的儿童节
好作文首先要好看
写作文等
我的儿童节
过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