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双一流”高校科研竞争力比较分析*
——基于InCites和ESI数据库
2018-06-08牟韶彬楚晓维
魏 晓 牟韶彬 楚晓维
(东北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819)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建成“双一流”大学,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支持和鼓励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1]。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明确了“双一流”建设的遴选条件及遴选程序[2]。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3],这些通知和办法的发布进一步激发了学者们对高校科研竞争力的探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3年10月就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之后,国务院于2009年9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研究和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充分发挥东北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重点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4]。2016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指出:促进科教机构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扶持东北地区科研院所和高校、职业院校加快发展,支持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基于以上政策东北地区高校一直以来致力于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以期为东北振兴贡献力量。
目前已有一些权威机构发布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单,但是也仅能公布排名居首的部分高校的科研竞争力,多数高校并未能足够了解自身的科研竞争力现状,因此笔者利用InCites和ESI数据库对东北地区高校的科研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优势方面,为“双一流”建设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入选双一流建设的11所高校展开研究: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采用InCites数据库提供的指标,对东北地区11所高水平高校近6年(2011.1.1-2016.12.31)的科研数据指标进行检索,以ESI提供的指标进行补充,并结合数据分析软件的统计、分析、筛选、计算等功能,对东北地区高校的科研竞争力进行了分析。(ESI数据库更新时间为2017年3月9日,InCites数据更新日期为2017年3月11日。)
2 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以往研究中,邱均平等提出了基于ESI数据库的大学科研竞争力指标体系,将高校的科研竞争力分为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4个维度,对高校进行评价[6];之后郭雪梅等借鉴该指标体系,对天津地区211高校进行了评价[7];李桂影等也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增加了InCites数据库的指标对西安交通大学进行了竞争力分析[8]。笔者在借鉴以往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该指标体系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观察各机构的科研状态,帮助科研管理者发现机构自身科研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进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努力方向,制定符合自身现状的科研管理政策。在该评价体系中,“ESI学科数”和“热点论文数”来自于ESI数据库,其他指标均来自于InCites数据库。
Web of Science论文都是经过同行评审且学术水平很高的论文,论文数量反映了一个机构或学科对世界学术交流的贡献。因此,论文总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一个研究机构的科研产出水平,即科研生产力[8]。
一篇文献的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是通过其实际被引次数除以同文献类型、同出版年、同学科领域文献的期望被引次数获得的。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排除了出版年、学科领域与文献类型的影响,是进行对标分析的理想指标[9]。论文被引总次数和篇均被引次数的高低反映了某机构学术论文的整体质量[8]。论文被引百分比指标是一组出版物中至少被引用过一次的论文占总论文数的百分比,可以揭示某科研领域其他科研工作者引用本机构科研成果的程度[9]。进入ESI前1%的学科是世界范围内该学科领域具有较强实力的学科,ESI学科数的多少反映了一所高校优质学科的数量[8]。因此,笔者采用论文被引总次数、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论文被引百分比、篇均被引次数、ESI学科数指标来衡量机构的科研影响力。
高被引论文是指按照同一年同一个ESI学科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在前1%的论文[9],高被引论文比例是高被引论文数与论文总数的比率。这一比率越高,说明该研究机构被高度关注的论文越多,其整体学术水平及在国际上的核心地位也越高,在以后的发展中越有可能产出更多优秀的论文[8]。由于高被引论文数量较少,笔者还采用了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百分比作为科研发展力评价指标之一,作为对高被引论文百分比的补充,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百分比提供了更为宽泛的优秀科研成果的观测视角。
热点论文是指统计某一ESI学科最近两年发表的论文,按照最近两个月里被引用次数进入前0.1%的论文而给出[9]。热点论文的产生说明此论文适应学科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是一个单位或学科富有朝气的源动力[6]。因此笔者用热点论文数及其所占比例来衡量高校的科研创新力。
3 分析结果
3.1 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高校科研竞争力对比分析
选取了各地区的高水平大学(参考211高校)进行研究,根据数据库的统计原则,各地分校科研产出统一归并到总校内,不作为独立统计机构。华东地区共计31所、华北地区29所、华南地区6所、华中地区12所、西北地区13所、西南地区10所。由于各地区的211高校数量分布不均,选取各地区211高校每校平均值进行分析,以便对比各地区高校科研竞争力水平。
3.1.1 科研生产力分析
各地区平均每校发表论文的数量如图2所示,发现东北地区高校在科研生产力上的表现处于居中位置,低于华东、华中、华南地区,高于华北、西南、西北地区。
图2 各地区平均每校发文数量
3.1.2 科研影响力分析
采集各地区的科研影响力指标值如表1所示,可见东北地区高校的科研影响力落后于华南、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在多数指标上能超过西北和西南地区,但论文被引百分比仅超过西南地区。
表1 各地区高校科研影响力
3.1.3 科研发展力分析
在高被引论文百分比和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百分两个指标中,华北、华南、华东和华中地区均超过东北地区,而西北和西南地区落后于东北地区,如图3所示。
图3 各地区优秀科研成果比例
3.1.4 科研创新力分析
采集各地区科研创新力指标值如表2所示,可见在华东、华中、华北和华南地区在平均每校热点论文数指标上超过东北地区,西北和西南地区落后于东北地区;但是在热点论文百分比方面,东北地区落后于华北地区,与华东、华中、华南地区持平,领先于西南和西北地区。
表2 各地区热点论文分布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东北地区高校的整体科研竞争力在多数方面只超过了西南和西北地区,应积极采取措施,提升自身的科研竞争力。
3.2 东北地区各211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分析
在我国高校中,C9高校堪称顶尖高校联盟,“985工程”和“211工程”均是为创建具有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施的,因此笔者将东北地区各211高校的科研竞争力分别与C9高校平均竞争力、985高校平均竞争力以及全国211高校平均竞争力做了对比分析。
3.2.1 科研生产力分析
经过对InCites数据库的检索,统计东北地区11所高校2010-2016年的发文情况如图4所示,发现吉林大学科研生产力排名第一,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第二,这两所高校在科研生产力上远超其他高校,且超过了985高校平均发文数量,但距离C9高校平均科研生产力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发现除吉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只有大连理工大学超出211高校平均科研生产力,东北大学科研生产力比较接近全国211高校平均水平,其他7所高校均与全国211高校平均水平差距很大。
图4 东北地区211高校发文数量
另外,对东北地区高校的科研队伍规模进行了调研,以高校网站的师资队伍介绍为准,采集各高校专任教师数量,由此发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均科研生产力排名第一,大连理工大学排名第二,且远超其他高校,如图5所示。可见,吉林大学由于学校规模大,科研生产力排名靠前,但是在人均科研生产力上还需提高。其他几所高校的科研生产总量与人均科研生产力排名变化不大。
高校应从科研管理出发,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晋级制度等,鼓励专任教师在科研生产力上突破现有水平。
图5 东北地区211高校人均发文数量
3.2.2 科研影响力分析
采集东北地区各高校的科研影响力数据如表3所示。采集211、985、C9高校科研影响力指标时,论文被引总次数和ESI学科数的统计采用了单校计数后再求平均的方法,以便与东北地区各高校进行单校之间的对比分析,其他指标均采用了InCites数据库中提供的基准值,见表4。
由表1和表2可知东北地区211高校中共有4所高校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超过985高校平均水平,依次为东北师范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其他7所高校均低于211高校平均水平。
表3 东北地区高校科研影响力
表4 C9、985、211高校平均科研影响力
①在被引总次数方面,吉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表现突出,超过了985高校平均水平,大连理工大学的表现超出了211高校的平均水平。②在论文被引百分比方面,东北师范大学表现优异超过了C9高校平均水平,大连理工大学超过了985高校平均水平,辽宁大学超过211高校平均水平。③在篇均被引次数方面,东北师范大学表现最好,以8.81超过了C9高校的平均水平,其次为大连理工大学,以7.2超过了985高校平均水平,其他9所高校均未超过211高校平均水平。④在ESI学科数方面,吉林大学以10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居东北地区首位,与985高校平均水平持平,其次为大连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均有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远超过东北地区其他211高校。
由上述分析,可见东北地区的211高校中,东北师范大学虽然发文数量不高导致总引次数并不突出,但是其论文被引百分比、篇均被引次数都超过了C9高校基准值,且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接近C9基准值,可见该校发表的论文在同学科中具有很大影响力。
同时发现东北地区211高校科研影响力分级明显,在多数影响力指标中,部分表现优异的高校超过了985基准值,甚至超过C9的表现,但是表现一般的高校却不能达到211高校基准值。因此,为提高东北地区整体科研影响力,应加强区域内合作,以高水平大学带动其他高校一起发展,同时要寻找其他地区更优秀的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带动东北地区科研影响力的提高。
3.2.3 科研发展力分析
经对InCites数据库的检索,211高校、985高校和C9高校的高被引论文百分比分别为1.14%、1.22%、1.51%,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百分比分别为10.13%、10.59%、11.79%;东北地区各高校高被引论文百分比及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百分比如图6所示。
图6 东北地区高校优秀科研成果统计
分析发现在高被引论文百分比方面,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的表现优异,超过了C9高校平均水平,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表现超过了985高校平均水平,其他7高校所均未超过211高校平均水平;在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百分比方面,东北师范大学表现最好,超过了C9高校平均水平,大连理工大学次之,超过了211高校平均水平;其他9所高校均未超过211平均水平。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虽然未列入985行列,但其高被引论文百分比却展现了超出C9高校的优异表现,同样是非985高校的东北师范大学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百分比超过了C9高校,且高被引论文百分比也超过了985高校,这3所高校均展现了良好的科研发展力;另外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的科研发展力表现也比较好,而其他几所211高校则需更加努力提升自身科研发展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更加不易,高校科研管理者应从管理制度上促进高水平成果的产出,为产出优秀科研成果的学者提供更宽广的科研平台。
3.2.4 科研创新力分析
在ESI数据库中检索各高校的热点论文数,对于没有进入ESI排名的211高校从Web of Science中查找该校2006-2016年发表的科技论文,在精炼选项“ESI高水平论文”中查看其热点论文数,如表5所示。
表5 东北高校热门论文统计
在热点论文百分比方面,大连海事大学以0.31%居东北211高校榜首,哈尔滨工程大学以0.16%位居第二,其次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延边大学,这四所高校的热点论文百分比均超过C9高校平均水平。
在热点论文数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居东北地区之首,具有23篇热点论文,接近C9高校平均水平;其次为哈尔滨工程大学7篇,吉林大学6篇,均超出了211高校平均水平。
学者应多关注学科热点和前沿,结合自身基础科研情况,争取更大的突破。
4 结论及建议
经统计分析发现,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科研生产力水平处于居中位置,但在科研影响力、科研发展力和科研创新力上仅能超过西南和西北地区。为提高东北地区高校的整体科研竞争力,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高影响力和创新力带动东北地区高校提升科研竞争力;支持鼓励学者与国际及其他地区高水平高校、学科、学者的交流合作,提升东北地区学者的科研实力及影响力。
第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吸引高端人才,从高水平科研成果分布的地域差异可以反映出我国高水平学者的分布,为全面提升我国整体科研竞争力,应从政策入手均衡各地区人才流动。双一流建设的实施促进了新一轮高校人才争夺战,东北地区作为劣势地区,应该寻求新的人才战略,并建立更加合理的人才管理制度避免高端人才的流失。
第三,高校专业学科齐全、人才聚集,要充分发挥高校优质资源的潜力,改变各学科孤立地研究问题的弊端,建立新型的高校智库,进一步提升高校智力服务能力,为高校竞争力的提升引领方向。
统计还发现东北地区高校的科研竞争力呈现较大差异,在部分单项指标的表现上,东北地区的一些高校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要提高高校的科研竞争力水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针对分析结果,将高校归纳为如下三种比较有特点的类型,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第一种类型为具有大规模的科研产出总量,但是人均科研产出数量、科研影响力、科研发展力和科研创新力却没有相应的表现,例如吉林大学,这类高校要注重现有科研队伍的提升,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第二种类型为科研影响力表现突出,但是科研生产力不足的高校,例如东北师范大学,这类高校一般具有优势学科,高校应准确定位自身的优势学科,并给予充分的发展条件,巩固其优势地位,同时,应统筹规划,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引导高校学科竞争力的发展。另外应以激励机制为杠杆,充分发挥现有科研质量的优势,从政策导向促进科研产出数量的提升。
第三种类型为能够保持良好发展力和创新力的高校,例如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这样的学校一般拥有学科领域内的学术精英或学术新秀,在同行业中受到关注比较多,高校应为这类人才提供更多的科研支持,建立更好的发展平台,促进高水平科研团队的产生,进而建立学科优势,促进一流学科的建设。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5-11-05)[2017-03-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2017-01-27)[2017-03-20].http://www.gov.cn/xinwen/2017-01/27/content_5163903.htm#1.
[3]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EB/OL].(2017-09-21)[2017-10-12].http://www.moe.edu.cn/srcsite/A22/moe_843/201709/t20170921_314942.html.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EB/OL].(2009-09-11)[2017-03-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9-09/11/content_3675.htm.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EB/OL].(2016-04-26)[2017-03-20].http://www.gov.cn/gongbao/2016-05/10/content_5070739.htm.
[6]邱均平,孙凯.基于ESI数据库的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的计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7(5):45-48.
[7]郭雪梅,常红.基于ESI天津地区“211工程”高校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52-54.
[8]李桂影,周琴.高校科研竞争力分析及学科发展预测——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J].情报探索,2015(12):58-61.
[9]InCites数据库常用指标手册[EB/OL].[2017-03-20].http://i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n/media/PT/Incites2015042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