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专家效应对基层医疗水平的影响研究*

2018-06-08沈艳玲古丽巴哈尔卡德尔孙春梅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专家门诊分院联体

——沈艳玲 古丽巴哈尔·卡德尔 孙春梅 温 浩*

专家效应是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品牌影响力的最直接体现[1]。昌吉某二甲医院(以下简称分院)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本部)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

本研究以本部专家在分院多点执业为例,就医院门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索提升分院医疗水平、品牌效应及方便基层患者就医的有效途径。

1 医联体前分院专家门诊基本情况

分院原有专家14名(含援疆专家),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10名,专家资源严重稀缺。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年门诊201 976人次,其中专家门诊8 146人次,仅占门诊总人次的4.03%。

建立医联体前,医院诊疗区域无导医分诊台,医师自己刷卡为患者诊疗,患者对出诊医师和专家信息不了解,就诊随机性很大,复诊率较低。

专家介绍仅限于在报刊架上摆放附有专家照片的明片,明片只有专家的姓名、职称和简短的专业介绍,宣传形式单一。

表1 实施医联体前后医院专家人数变化情况比较

表2 实施医联体前后专家门诊率情况对比

表3 实施医联体前后标准化专家门诊率情况对比

周六周日及节假日无专家门诊,不能满足患者周末及假期对专家门诊的需求。

2 医联体模式下的具体做法

2.1 增加专家数量及出诊人次

通过3种方式增加专家数量及出诊人次:第一,多点执业,每天专车接送资历深厚的专家到分院坐诊,进行多点医疗。第二,驻扎执行主任与骨干医师,主任和骨干都是本部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拔尖人才。第三,培养人才,专家坐诊时配分院医生做助手,全程参与、观摩专家接诊。

2.2 建立各区域导医分诊台并完善导诊宣传

在就诊区域设置8大导医分诊台,每个分诊台建立排号叫号系统,导医根据患者病情缓急轻重进行合理分诊。

2.3 加大专家宣传力度

在门诊入口处制作展架宣传专家;门诊一楼大厅两块大型LED屏滚动播放专家介绍、当日出诊专家信息;在一楼大厅制作大型展板展示学科学术带头人、知名专家、执行主任信息;在患者候诊区制作出诊专家易拉宝宣传,患者候诊时可精准选择适合的专家;在每个诊区和电梯等候区都设有医院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预约二维码,公众号每天推送次日专家排班表及信息。

2.4 开展无假日专家门诊

为满足患者就诊需求,解决患者工作日不便就诊的问题,开展无节假日专家门诊。

2.5 新增特色专科门诊

在原内科门诊基础上新增神经医学科、消化科、呼吸科和肝病门诊,在原外科门诊基础上新增微创外科、腹部外科、肛肠外科等。根据分院周边常见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新增肿瘤门诊、肿瘤多学科联合(MDT)门诊、整形美容专家门诊、心理医学门诊、戒烟门诊、生殖助孕专家门诊、再生育咨询门诊、高压氧舱专家门诊、中医特色体重管理门诊和营养门诊等。

3 结果

3.1 实施医联体前后专家人数变化情况比较

实施医联体管理模式后,分院专家人数共233人,是实施医联体前专家总数的16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坐诊名医专家2名,见表1。

3.2 专家接诊人次变化情况对比

实施医联体前分院出诊专家人次为576人次,专家门诊量为8 143人次,门诊总量为201 976人次。实施医联体后,出诊专家人次、专家门诊人次、门诊总量分别为6 009人次、196 386人次、567 644人次,同比增加率分别为943.22%、2410.83%、281.26%。实施前后专家门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化后专家门诊率显著高于实施医联体前(P<0.05),专家门诊人次增长761.10%。见表2、表3。

3.3 门诊收入变化情况比较

实施医联体后门诊收入较实施前明显增长,同比增长74.67%。

4 讨论

4.1 实施医联体后的成效

“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的三甲医院专家效应提高了分院的出诊专家人次、门诊人次及门诊收入,较实施医联体前分别增长943.22%、2 410.83%、74.67%。这说明紧密型医联体打通优势专家资源下沉“绿色”通道,快速提升了分院医护人员诊疗水平,同时促进分院医疗技术、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对分院周边患者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保障诊疗的连续性,增强居民对分院的信任度,提高了基层的诊疗服务量和业务收入[2]。本部知名专家下沉到分院坐诊,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本部优质的专家服务,缓解了患者在三级医疗机构看专家门诊“一号难求”的现状,还省去了去三甲医院看病的路途奔波之苦,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3]。以坚持公益性为重心,贴心优质的专家服务,满足昌吉辖区内群众基本医疗服务[5]。

4.2 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4.2.1 医院文化是医联体实施的障碍 本部人员上班积极、工作执行力强,而分院踏点上下班、工作拖沓。我们认为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与两所医院历史背景不同,发展程度不同,因此存在文化价值观的差别。为扭转分院现状,我们采取的对策是重塑医院文化:(1)树立与本部一致的“大爱无疆,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观,弘扬“一切为了各族人民健康”的服务理念,坚持“文化建院、依法治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办院方针;(2)改革僵化的用人制度,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完成了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3)相继开展“重点专科建设”“优质护理服务”“品管圈大赛”等活动,将文化建设融入到医院一切工作;(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凝聚力;(5)送员工去本部长期或短期进修学习,既学到技术又感受到敬业奋进的文化氛围。

4.2.2 分院人员学历层次不高,诊疗水平有待提高 实施医联体前,分院医师基本不诊治疑难危重病患者,与本部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后,疑难患者增多,分院医师诊疗能力亟待提高。对此需采取的措施:(1)依靠本部专家优势资源,对科主任、医师、技师、护士等分层次分批次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诊疗护理技能;(2)本部知名专家在分院出诊时现场带教,增强疑难危重病症救治能力;(3)本部来的执行主任及骨干医师每天早交班时通过专业讲课、教学讲座、手术指导、教学查房等形式,发挥传帮带作用,提升分院医师实践技能[4];(4)将高水平的继续教育学习班放在分院,方便分院医护人员参加学习;(5)利用本部品牌效应打破优秀毕业生不愿来的壁垒,提高准入标准,以硕士研究生为起点(部分专业要求接受完规培的硕士研究生)进入,提高分院学历层次,提升诊疗水平。

4.2.3 医保激励作用有待提高 本部与分院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医院层面搭建了分级诊疗、医师多点执业的平台,打通了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5],实现属地医疗的同时又方便患者转诊。但因分院与本部分属两地,政府的医保报销成为制约,部分病人因医保问题无法实现双向转诊[6]。建议,医保部门尽快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早日制定以“病种病情为分级转诊依据”政策规定。

5 结语

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7],作为国家优质医疗资源的三甲医院,应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本研究中的三甲医院积极探索,通过两年多的具体实践,搭建了分级诊疗、医师多点执业的平台,建立了内部运行机制,区域病人就诊、双向转诊更便捷[8],将医疗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扩大医院品牌影响力[9]。实践证明,专家效应是解决二级医院严重欠缺优质医疗人才资源的有效途径,是快速提高基层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便捷手段,是实现患者属地医疗化的质量保障,是通过患者就诊体验满意进而对国家医改满意的着眼点。

[1] 刘广东,徐红霞,曹秀堂.如何提高专家门诊的资源效应[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5):41-43.

[2] 赵大仁,何恩长,刘志会,等.成都市某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现状研究术[J].现代医院管理,2016,14(3):13-15.

[3] 贺湘焱,刘爱兰,杨玉清.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新疆医联体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3):108-111.

[4] 唐 玲,冷志伟,唐月红,等.新疆某医院参与构建医联体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8):569-573.

[5] 孙 凯,李晓明,郁建兴,等.浙江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构建医联体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2):113-116.

[6] 金建军,章异侠,周 勇,等.二级综合医院分级诊疗现状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6):84-8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EB/OL].[2017-08-0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4/26/content_5189071.htm.

[8] 黄 培,易利华.基于分级诊疗的区域医联体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4):102-104.

[9] 王笑君,王 静,沈汉斌,等.武汉市第五医院纵向医联体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24(1):72-74.

猜你喜欢

专家门诊分院联体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宁分院 王光勇
专家门诊
来听,分院帽之歌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百花齐放的湖北医联体
专家门诊
专家门诊
专家门诊
大连 创三级联动医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