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

2018-06-08章增安杨春宇

图书馆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嵌入式服务平台互联网+

章增安 杨春宇

(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29)

1 引言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以物联感知、深度互联、个性化服务、智慧化管理为特征的新型服务平台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图书馆新型服务平台的建设意义重大,不仅为整合资源、改善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功能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平台,而且还能开展学习支持的服务,强化图书馆作为学习中心的功能与地位。

新型服务平台的研究从内容上看,有些侧重于介绍国外下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实践与发展趋势[1],国外主流的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深入对比分析[2],将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应用到资源管理上[3],还有学者提出了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平台构建思路[4],重庆大学图书馆还做了相应的实践尝试[5],这些研究对推动图书馆新型服务平台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注图书馆新型服务平台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对现有图书馆各种应用系统进行重新审视,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地参与系统开发、主导系统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更快地推进我国图书馆新技术应用的变革,更好地适应当前新技术环境下的用户需求,提升图书馆的核心服务能力。为此,笔者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从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图书馆服务主体协同、读者服务需求分析、重构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等方面建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2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新型服务平台概述

2.1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新型服务平台的内涵

目前,图书馆新型服务平台还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刘炜指出新型服务平台是在统一的技术架构下,基于万维网的云服务环境下运作,并支持移动设备,只要每一类应用都采用万维网技术,或留有开放接口,就具有基本的互操作能力,就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组合起来[6]。Marshall Breeding指出新型服务平台的技术架构是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部署方式是遵循PaaS(Platform-as-a-Service)的平台化软件基础设施[7]。徐黎娟认为新型服务平台就是将图书馆作为提供信息和知识的基础设施,提供泛在的智慧服务和本地化的空间服务[8]。在新型服务平台的实践应用方面,国外出现了WorldShare Management Service、Alma、Sierra、Intota、Kuali OLE、Open Skies等产品,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使用部分系统。可见,图书馆新型服务平台应该在云平台上采用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融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持多种接入设备,具有开放性和扩展性,便于系统集成与数据共享。此外,在此平台上还能开展智慧服务、空间服务、阅读服务等个性化服务。

2.2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新型服务平台的特征

图书馆服务平台正在由传统的数字化系统,如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信息门户等向新型服务平台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二者的特征区别和联系有正确的认识。杨新涯提出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基本特征,即平台化、资源与服务的整合以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5]。贾西兰等认为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具有“互联网+”时代软件的特征[9]。可见,新型服务平台应更注重信息资源整合集成,更强调智能管理和自动反馈,具体特征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数字化管理系统与新型服务平台的区别

2.3 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

国内图书馆学领域对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环境建设、服务模式创新、关注读者需求以及促进个性学习等方面。一些研究者将关注点放在数字图书馆环境变化上,从学习环境角度去探讨学习支持服务的策略、措施[10]。读者需求也逐渐被关注,比如学习支持服务如何为终身学习提供服务[11]。除了传统的资源、场地等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外,一些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也需要学习支持服务,比如对嵌入式服务的支持[12]。还有些研究者在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外大学图书馆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的实践经验[13],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学习支持服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肖珑、张春红提出高校图书馆正从单一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向学习服务中心、教学服务中心、知识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转变,重点阐述了知识服务中心所提供的研究支持服务体系框架及其内容,并且介绍了北京大学以用户和“信息流”为核心重新组织成立了“学习支持中心”等七大核心业务部门的实践经验[14]。

3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框架与要素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是在丰富的资源保障、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及创造性的空间再造等举措支持下建立的,它由图书馆服务主体、读者、服务内容、服务形式4个要素组成,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优化整合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如图1所示。在此系统中,多种教学模式和多种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并基于互联网的支持,发挥其综合效能。馆员队伍、智能服务设施相结合作为服务主体,通过协同工作在泛在化的学习环境中根据读者的服务需求创新服务形式,整合信息资源与学习环境,重构服务内容,为不同读者或读者群体提供多元化服务。在服务系统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可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以及一些智能化的图书馆产品,通过空间再造为读者创设学习情境,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为读者开展泛在化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

图1 图书馆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3.1 泛在化的学习环境

泛在学习环境是为进行有效的学习,在虚拟环境中整合了用于协作学习、信息共享、信息交流和信息管理的多种工具的集合,基于广泛的资源存储和即时性的共享,为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提供充分的技术环境支持[15]。图书馆泛在学习环境是在泛在图书馆“8A”理论[16](任何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服务客体的任何用户提供任何时期、任何类型、任何格式和任何语种的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在现代化设施支持下融合了信息资源和多样化服务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读者可以实现正式或非正式学习,从而保证读者真正实现泛在化学习。

3.2 图书馆服务主体建设

图书馆服务主体要灵活感知读者的不同需求,分析并挖掘有效知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因此,图书馆服务主体应该具备精深的服务能力,包括信息筛选与加工能力、网络服务能力、读者交互能力、知识推理能力、情报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特定学科的综合能力。显然,馆员个体想要完全具备这些能力是有困难的,这就要求形成一个服务团体,优化、整合馆员团体知识结构,通过合作交流,优势互补,高效分析处理海量学习资源,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促进读者知识内化和应用创新。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智能服务设施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为图书馆构建了智能空间,满足了读者的交互和学习需求。如运用RFID技术实现的图书智能识别及信息跟踪数据可以分析了解读者的学习需求及状态;利用座位管理系统提升图书馆座位的利用效率;多媒体智能触摸设备可以为读者移动学习提供便利支持;无线网络可以为读者提供便捷的互联网接入环境,方便读者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从而开展自主学习。

3.3 多元化的读者需求

读者是学习支持服务的需求者,随着泛在学习的不断推进,图书馆的读者学习需求日益多元和细化,这就要求每个服务都要及时响应或预测用户的各种需求,从读者认知、动机态度、个体差异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因此,我们要关注并提供对数字化学习、混合式学习、24/7学习、翻转课堂、MOOCs学习、协作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的学习支持服务,图书馆应该根据不同学习模式的特征建立相应的学习平台,并开发、整理相应的信息资源,以便读者开展自主、协作学习。

3.4 创新服务方式

高校图书馆应该从服务时空、服务方式、服务内容3个方面创新服务方式,使读者能够随时随地查阅信息,并能按照自身信息需求和喜好对服务过程提出要求,而且能够得到知识服务信息。通过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充分利用其优点创新服务方式,如通过在线问答系统、留言板、邮件、微博、微信、QQ特别是微信公众平台拓展与读者交互的渠道,增强与读者的互动;通过荐购平台、网上读者问卷调查等收集读者对资源建设等的评价反馈;通过掌上图书馆满足读者随时随地使用图书馆服务的需求。此外还可以通过嵌入式服务创新服务内容,如为读者提供嵌入式学科服务、嵌入式教学服务、嵌入式数据服务、嵌入式素质教育、嵌入式扩展服务等[17]。为了让读者从数量庞大的数字资源中实现知识的智能检索与问答,还需要建设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以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知识服务优势。

3.5 重构服务内容

泛在化的学习环境对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服务内容,重构泛在学习环境中的服务内容。服务内容重构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搭建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平台,提供支持学习的学习工具和学习策略;创设舒适的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概念学习理解方面的辅助,并提供可以借鉴的一些典型案例;为学习者提供全程、实时、个性的学习服务,并促进其知识的融会与创新。

4 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关于图书馆新型服务平台的内涵及特点,着眼于增强图书馆服务平台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智慧化、个性化的新型服务平台,可以有效增强业务流程管理能力,提升决策能力水平,全面拓展服务功能,深化服务内涵,更好地适应当前新技术环境下的读者需求,提升图书馆的核心服务能力。

[1]包凌,赵以安.国外下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实践与发展趋势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9):58-65.

[2]韩佳,汪莉莉.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与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以Intota和Alma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5(11):82-87.

[3]张红芹,赵乃瑄.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资源管理功能探讨——基于功能映射视角[J].图书馆论坛,2015(7):98-104.

[4]李彤.公共图书馆互联网+服务平台构建初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54-56.

[5]杨新涯,袁辉,沈敏.向服务平台转型的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实践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5(9):23-27.

[6]刘炜.关于“下一代图书馆系统”的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5):7-10.

[7]Marshall Breeding.Library Services Platforms:An Update of the Current Environment[EB/OL].[2016-10-09]http://librarytechnology.org/repository/item.pl?id=20269.

[8]徐黎娟.面向下一代的图书馆平台化转型[J].图书馆学刊,2016(5):20-22,26.

[9]贾西兰,李书宁,吴英梅.“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J].图书与情报,2016(1):44-48.

[10]李琛,阳国华.虚拟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学习支持服务研究——以加拿大卡尔顿大学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6):66-69.

[11]李琛.数字图书馆为终身学习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28-31.

[12]徐峻嵘.开放大学图书馆嵌入式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设构想[J].图书馆学刊,2014(8):85-88.

[13]赵蕾,杨九龙.开放教育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8):56-60.

[14]肖珑,张春红.高校图书馆研究支持服务体系:理论与构建——兼述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相关实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6):35-42.

[15]张婷.高校图书馆融合学习环境的构建——学习共享空间与泛在学习环境的融合[J].图书情报论坛,2013(2):13-16.

[16]刘兹恒.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十大趋势[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04-08(013).

[17]周静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的嵌入课程探索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6):56-62.

猜你喜欢

嵌入式服务平台互联网+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Focal&Naim同框发布1000系列嵌入式扬声器及全新Uniti Atmos流媒体一体机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搭建基于Qt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倍福 CX8091嵌入式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