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科研共同体的构建
——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

2018-06-08撰文刘素芹

创意设计源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共同体学院

撰文:刘素芹

图1 科研共同体的组织架构

科研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是高校综合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的体现。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发展和改革的推动力,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促进了高职院校科研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科研发展中存在的弊端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但是,高职院校科研现状与社会需求依旧存在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科研基础薄弱,整体科研水平偏低,科研氛围淡薄;教师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个人科研能力不高;科研成果学术价值低,缺乏应用和推广价值。针对高职院校的科研现状,如何整合学术资源、组建科研团队、搭建科研共同体,是高职院校提升科研实力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一 、“科研共同体”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

“共同体”是当下西方教育领域备受瞩目的观念,几乎成为每次教育改革必然会涉及的话题。我国一些学者也提出了“科研共同体”“校际合作共同体”“教科研骨干共同体”等概念。谈松华在2004年时就提出了发展科研共同体的观点,“所谓科研共同体就是通过课题研究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同学校校长、教师乃至地方教育行政人员组织在一起。这种组织不是短期内为一个很具体的项目而合作,而是有长期的目标分工从不同角度进行实验探索。其成果不仅有学术理论上的贡献,更有参与共同体的学校和教师的进步和提高。”[1]

西方教育研究者认为教师科研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及科研成功的关键,主要表现为“探究共同体”“专业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等形式。[2]在国内,职业院校的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由于教学任务偏重,从事科研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个人科研能力不强,因此科研共同体的实践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领域以及中小学教育领域。例如,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以杭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教科研为抓手,以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科室主任、科研青年骨干教师,教科研专家为团队成员,围绕职业教育重大理论与一线教学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建立合作关系,形成流动、开放的教科研工作运行方式,从而构建了科研力量雄厚的杭州市区域职业教育教科研共同体。[3]

二 、“科研共同体”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模式

(一)“科研共同体”的组织架构与角色定位

组建科研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整合科研力量,培养科研骨干,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在学校层面,由科研管理部门联合校内外专家团队,发展科研联合体合作平台,积极探求和其他高校及研究院所的合作。在学校内部,应从组织管理的角度,配备职责到位的科研管理人员与科研秘书,形成以教科研人员为核心的科研团队。明确科研联合体的角色定位,各尽其责,发挥作用。(图1)

教科研人员:教科研人员由学校专职教师及研究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是科研共同体的首要因素,是研究团队的核心人物,他们负责在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高校及研究院所的研究人员:高职院校教师受限于自身科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很难申请到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学校应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根据专业发展特点,邀请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及教育领域专家组成学校的专家团。他们负责参与论证课题设计的可行性,设计方案,强化成果的理论性、学术性及科学性。

科研管理人员: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他们了解国家及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关于科研工作的发展政策,熟悉科研项目申报的流程、项目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且与上级科研管理部门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因此他们在教科研人员和专家完成项目方案的设计后,负责项目申报的定位,在项目立项后负责项目过程管理、经费管理,在项目结题时确保成果产出的有效性与时效性。

科研秘书:学校从各个专业中挑选青年教师作为科研秘书。青年教师有较好的专业素养,但是对于科学研究及课堂教学还经验不足,通过参与课题项目的申报可以促进青年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在“科研共同体”中,他们负责项目进展过程中的资料管理、经费管理、阶段性成果管理。

(二)“科研共同体”的运行模式

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科研共同体在组织管理上除了人员的构成,还包括完善的保障措施,形成了科学的保障体系。

制度保障。规范学校科研工作管理,为科研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应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平台保障。学校应加强科研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科研管理系统统一管理科研课题项目的申报、审核、立项、中期检查、成果汇总和科研成果绩效考评。

信息化服务保障。利用信息化平台和软件为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

作为一个有效的研究团队,科研共同体中教科研人员在研究专家及科研管理人员的帮助下,通过申报高质量的科研项目,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及学术著作,通过研教结合,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形成高质量的教学研究案例。教科研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为成长型的科研骨干,整个研究团队成长为一个学习型团队。(图2)

图2 科研共同体运作机制

三、高职院校科研共同体的建构与实施

杨长虹提出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工作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科研能力不够,教师的科研方向不明确,科研创新团队优势不明显,科研管理体制不顺畅。[4]高职院校如果从学校层面集合多方面力量,帮助教师搭建科研共同体,借助团队力量促进教师个人科研能力的提升,对于提升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及教师专业成长都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在实践领域,“科研共同体”多应用在中小学学校及职业院校之间的区域性校际合作,但是如何在一所高职院校搭建科研共同体,从而提高院校的科研实力,是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践。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高职院校科研共同体搭建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

(一)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科研现状分析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2010年通过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验收,在接下来几年的示范建设过程中,学院加大了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及支持力度,科研硬件条件有所提升,各级纵向项目的申报逐年增加,但整体软件条件、科研氛围仍有不足之处。

1.科研力量偏弱

随着学院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力量,但总体偏弱。学院现有教科研人员230人,整体偏年轻化,硕士研究生学历、中级职称的教科研人员比例较高,这部分人员是教师队伍的骨干,也是科研队伍的主力军,但是博士学历和高级职称的人员比例较小,从而导致学校在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时受到限制。(表1)

表1 上海工艺美术学院教科研队伍结构情况表(2017年)

表2 上海工艺美术学院教科研队伍结构与科研成果数据对照表(2015-2016年)

2.科研成果数量少,质量不高

通过对学院2015至2016年科研成果的分析,发现:没有市级以上重点研究中心,没有科学研究的培育基地,没有国际化交流的科研平台,没有足够分量的发明专利;现有的科研成果大多以学术论文为主,但核心期刊的发表量只占3%;横向课题的数量更是微乎其微。按职称和学历结构进行科研成果的分析,数据见表2。

3.缺少研究型的学术带头人

近几年,学院通过加大力度引进、培养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来提高整体专业水平。但由于各专业带头人都有大量的教学或行政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科研工作,真正从事专业教学及研究的学术带头人比例不高,承担的科研项目也有限。另外,由于缺乏学术带头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院青年科研骨干的培育。

4.缺乏研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学院具有悠久的工艺美术传统,培养出优秀的艺术家、工艺美术大师、东方学者团队等,但是在学术研究方面缺乏对工艺美术史论及传统工艺的梳理及深入研究,在申报科研项目选题时没有凸显学院特色,缺乏将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设计类专业融合创新的交叉应用研究。

(二)“科研共同体”的搭建

1.组建科研建设团队

学院为了培育中青年科研骨干,在2017年启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项目自2017年3月份以来共启动两批:2017年度科创团队建设项目和2018科创团队建设项目,其中2017科创团队共立项2个校级团队项目、17个二级院部团队项目,2018科创团队共立项2个校级团队项目、11个二级院部团队项目。

联合校内外专家团队,发展科研联合体合作平台。积极探求和其他高校及研究院所的合作,例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等。

每个科研团队围绕选定的领域做主题研究,预期研究成果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为申报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做培育工作。

2.建立了完善的科研服务保障系统

在制度方面:完善一系列的科研管理制度。例如,针对科研创新建设团队项目的管理,制定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科研创新团队管理办法》;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为教师提供更好的科研支撑,制定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科研项目经费配套管理办法》;为了支持教师学术专著的出版,制定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出版资助管理办法》。

在信息化服务平台方面:为学院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提供更好的信息化服务,学院继续加强科研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科研管理系统统一管理科研课题项目的申报、审核、立项、中期检查、成果汇总和科研成果绩效考评。为了提高教师科研论文写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购买了知网论文写作助手系统包年服务,辅助教师论文写作。另外学校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购买了知网AMLC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学院学术风气。

3.构建“科研共同体”的初步实效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科研共同体”的建立,旨在解决高职院校科研实力提升中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通过一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行模式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

(1)营造了浓厚的教科研气氛,教师科研意识增强,积极性大幅度提高。2018年国家级和市级科研项目申报的过程中,科创团队项目负责人的参与度很高,科创团队的科研骨干培育功能初步呈现。

(2)发挥学院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提升了科研服务能力。在学院“科研共同体”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科研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科研管理的综合服务功能。通过建立强化内功、外树形象的系列保障制度,促进了学院科研工作有效、有序开展。但是,科研秘书的职能有待加强。(表3)

表3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服务调研统计表

(3)学术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逐步提高

学院学术成果在数量上逐年递增,在质量上也在逐年提高。以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和申报纵向科研项目数为例,学院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为2016年13篇、2017年17篇;纵向科研项目的申报数量为2016年77项、2017年105项。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立项数,均呈现增长趋势。

结语

科研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理论支撑和核心竞争力,科研实力是高职院校实现自我提升必须要突破的瓶颈。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通过整合资源,搭建科研共同体,探索科研共同体对高职院校科研实力的促进效应,是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实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1]谈松华.发展科研共同体[J].中国远程教育,2004(14):68.

[2]王晓芳.探究、专业学习与实践:西方中小学教师科研共同体的概念框架之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12):40-45.

[3]张金英,张灵仙,冉云芳.区域职业教育“教科研共同体”的构建与机制创新——以杭州市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9):58-63.

[4]杨长虹,朱四清.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3(23):82-84.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共同体学院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爱的共同体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科研项目需求变更与风险管理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