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分娩的临床研究

2018-06-08王一茗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脐带体位状况

王一茗

胎儿脐带绕颈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脐带异常状况,该不良状况在孕妇孕期的不同时段皆有可能发生,而且容易导致胎儿产生窒息,进而对于胎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应当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1]。通常情况下,遇到胎儿脐带绕颈的不良状况应在最大程度上缩短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保证胎儿安全与健康。为进一步研究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分娩对产妇生产的影响,我院对收治的90例胎儿脐带绕颈产妇分别应用常规仰卧体位分娩和改良McRobert体位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出血状况及新生儿状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胎儿脐带绕颈产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所有产妇状况良好,均不存在高危风险。A组: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26.04±0.99)岁;孕周37~41周,平均(39.05±1.68)周;体重52~83 kg,平均(68.01±8.03)kg;初产妇22例、经产妇23例。B组: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27.64±0.97)岁;孕周38~40周,平均(39.13±1.45)周;体重51~84 kg,平均(67.98±8.01) kg;初产妇21例、经产妇24例。两组产妇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和临床医生诊断后均确诊胎儿脐带绕颈1~2周,处于第二产程,产妇于宫口开>10 cm时进入待产室;②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治疗和研究;③符合分娩标准;④均不存在头盆不对称、妊娠合并症、瘢痕子宫、羊水过多、前置胎盘等;⑤均属于单胎头位,胎儿体重在2.5~3.5 kg,无巨大胎儿;⑥产妇脐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3,均属于反应型无应激试验,宫缩应激试验均为阴性。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脏功能障碍;②传染疾病产妇;③存在精神疾病的产妇。

1.3 研究方法将两组产妇送入待产室,严密监测心电图、胎心及宫缩的情况。此外相关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进行良好的指导使其保持左侧的仰卧体,并帮助产妇进行放松,然后注意观察产妇的产程发展状况。在进入到第二产程之后,对A组产妇应用常规的仰卧体位进行分娩,帮助产妇在子宫收缩的时候注意向下屏气,在子宫收缩的间歇时期进行全身的放松,上述步骤反复进行,直至胎儿成功分娩。在进入到第二产程之后,对B组产妇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进行分娩,帮助产妇在子宫收缩的时候将腿部用力蹬在支架上,使大腿最大程度向腹部压迫,并注意屏气,在子宫收缩的间歇时期将产妇的产床高度进行调节,采用头低臀高的体位进行放松,上述步骤反复进行,直至胎儿成功分娩。

1.4 评价指标本次研究主要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出血状况以及新生儿状况,其中新生儿状况通过Apgar评分进行衡量,得分越高说明新生儿状况越好,若得分<7分,证明新生儿存在窒息状况。上述指标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记录和统计。

1.5 统计方法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B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高于A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的胎吸助产率和剖宫产率低于A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出血状况及新生儿状况比较B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和出血量低于A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A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胎儿脐带绕颈主要发生于孕晚期,具体是指脐带缠绕胎儿颈部1周以上(以绕颈1~2周最为多见,而绕颈3周少见)。脐带是联系孕妇和胎儿之间的唯一通道,胎儿所需营养、氧气的获得和体内废物排出均需要通过脐带才能得以正常进行。通常来说,胎儿脐带绕颈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虽然脐带绕颈不属于高危妊娠,但是仍然需要警惕脐带绕颈对妊娠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围产儿。脐带绕颈的发生会延长产程,从而增加母婴危险。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和加强产前、产时胎儿监护可以有效降低脐带绕颈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脐带绕颈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很多,如羊水过多导致胎儿在子宫内翻滚活跃,引起脐带绕颈的发生;还有个体差异的原因,脐带过长也极易发生脐带绕颈;胎儿营养不良,体型较小,也会使得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范围变大,从而出现脐带绕颈。

表1 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例(%)]

表2 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出血量及新生儿状况比较

产妇第二产程主要是指产妇子宫开口>10 cm到胎儿成功分娩的时间阶段,在整个分娩过程中有很重要的地位[2]。目前产妇第二产程中所经常采取的体位是仰卧体位,这种体位的优点是手术视野比较宽阔,有利于接产操作和抢救;缺点是盆骨空间没有最大程度暴露,骶尾骨关节不容易扩张,无法利用胎儿重力进行分娩,产妇消耗较大,还易压迫下腔静脉,阻碍产妇血液循环,血容量减少,容易发生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等[3]。McRobert体位常用于难产的情况,该体位可以有效缩短第二产程时间。McRobert体位要求产妇双腿极度屈曲和紧贴腹部,通过双手和双膝上抬耻骨,从而增加骨盆经线,有利于利用胎儿自身重力进行分娩。而改良McRobert体位则在原McRobert体位不改变的基础上,要求产妇双足蹬在大腿支架前部,同时要求双手紧握拉手和屏气用力。改良McRobert体位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仰卧体位的缺点,能够帮助产妇将腿部用力蹬在支架上,使大腿最大程度向腹部压迫,利于分娩的正常进行[4]。改良McRobert体位有效减少了剖宫产的分娩方式,提高自然分娩顺产率,从而有效减少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此外,改良McRobert体位较常规卧位分娩,可以减少出血量,改善胎儿缺血缺氧情况,降低胎儿宫内窘迫、酸中毒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采取改良McRobert体位的同时再配合产床角度调节操作,不仅可以减少脐带绕颈胎儿胎心监护发生异常和脐动脉血气异常的情况,还可以促进胎儿自然娩出。

第二产程采取改良McRobert体位过程中首先要全程实施胎心监护,注意观察胎心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采取对应纠正措施;做好新生儿窒息抢救准备,同时要获得产妇的积极配合,以助分娩顺利完成;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羊水浑浊、胎头下降停滞、胎儿胎心减慢等胎儿窘迫情况,如出现上述状况要及时通知医生检查和处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高于A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的胎吸助产率和剖宫产率低于A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分娩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该研究结果与张彩丽等[5]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本研究还显示,B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和出血量低于A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A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分娩利于缩短其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该研究结果与莫彩燕[6]研究结果相符合。

综上所述,对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分娩对产妇生产有十分积极的影响,能保证产妇与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陈丽.改良McRobert体位在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82-84.

[2] 丰贵香,唐仕肖,李妙荣.改良McRobert体位在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4):54-55.

[3] 何小华,陈兰英,王淑芹,等.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21(11):39-41.

[4] 赵磊.McRobert位联合无保护会阴技术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3):321-323.

[5] 张彩丽,杨崑,杨讴.脐带绕颈产妇改良体位护理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216-217.

[6] 莫彩燕.改良McRobert体位在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56-57.

猜你喜欢

脐带体位状况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脐带绕颈怎么办